小学数学教材有哪些突出特点(如何分析小学数学教材)

笔者在进行教师招聘的面试培训中,经常遇到学员反应小学数学知识本身比较简单,往往只有一页纸,如何能将这么少的知识讲到15~20分钟,存在较大的困难尤其是教材上的内容十分是少,可能仅仅一两个图配上一些算式,因此学会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就变得十分必要一般可以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路,先做结构分析,搞清教材的系统性,再以知识结构为导向,进行各部分的内容分析和习题分析,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小学数学教材有哪些突出特点?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材有哪些突出特点(如何分析小学数学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有哪些突出特点

笔者在进行教师招聘的面试培训中,经常遇到学员反应小学数学知识本身比较简单,往往只有一页纸,如何能将这么少的知识讲到15~20分钟,存在较大的困难。尤其是教材上的内容十分是少,可能仅仅一两个图配上一些算式,因此学会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就变得十分必要。一般可以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路,先做结构分析,搞清教材的系统性,再以知识结构为导向,进行各部分的内容分析和习题分析。

一、教材结构分析

既分析教材整体结构,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分析教学内容承前启后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以某一知识为起点,顺向往后,即理清由此往后有关知识的头绪;另一种以某一知识为终点,逆向往前,找出前面有关基础知识的联系。例如:三年级下册以两位数乘两位数为基础的后继知识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乘法等等;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是:一位数乘两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口算、万以内加法等等。

二、教学内容分析

(1)从科学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

很多教学内容,必须考虑其特定的阶段性和发展性,既要确切表达现阶段的含义,又要避免讲得过死,与以后的学习产生矛盾。这是数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由于在小学阶段只初步介绍轴对称,不出现旋转对称及其特例中心对称,所以只能讲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2)从思想性、智力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与科学精神。现实意义,即它可以从怎样的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来,又可以解决哪些现实问题;科学精神,如实事求是的态度,思辨、质疑的意识等。二是数学知识的人文内涵,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机地渗透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有意识地培养那些良好学习习惯等。

教学内容的智力性是指在该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哪些环节可以展开怎样的智力活动,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怎样的引申、开拓,或展开进一步的探索、思考等。

(3)从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

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某一范围(如一册、一个单元或一节课)内容中举足轻重的、最重要的内容,或最基本、最精华的部分。以往,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不是基础知识,就是基本技能。现在,数学的某些基本思想方法、探究过程的某种体验、感悟,同样可能成为教与学的重点。

所谓教学难点,是指那些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错误的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有时具有同一性,可能全部重叠或部分重叠。例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各部分内容的学习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对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来说,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都是掌握把除数由小数转化为整数的方法。

一般地,确定教学的重点,主要通过分析教材整体结构,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有经验的教师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上的插图、理解教材上的旁注、对话、提示、结论等内容,不放过教材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字。因为教材的编写明确体现了教学的思路,明确提示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了教学的训练点。

要找出教学的难点或关键,只分析教材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时的真实困难程度,以及困惑所在。教师把握了教与学的重点,也就是明确了教学时应该突出什么、抓住什么,哪些可以分散,那些需要预先铺垫,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

三、习题分析

数学习题是数学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解答习题是学习课本正文的延续。学数学,历来有“做数学”之说。必要的、恰当的练习,对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是不可缺少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层次进行分析:

(1)分析习题配备的目的性、层次性。

也就是分析习题与教学内容的配合情况,搞清每道习题的安排意图和作用,以及相关习题之间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序”,明确习题的使用目的和练习要求。

(2)分析习题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拓展空间。

即分析习题“可以怎样解”、“为什么可以这样解”,掌握解题过程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发现习题存在的“开放”空间。

(3)分析习题形式的特点与学生的解题特点。

即分析习题形式是怎样为内容服务的,小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又有哪些特点。小学生的练习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更加重视习题形式和练习方式的趣味性、有效性;必须更加重视研究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了解适合小学生的解题思路是怎样形成的。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教材梳理,笔者相信考生一定能对教学内容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设计。

考教师就关注微信公共号17学堂!

考证考编视频课全都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