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外卖垃圾分类宣传(外卖小哥化身宣传员)

“您好,我是外卖小哥,是过来取餐的。请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同创建幸福广州,这是生活垃圾分类学习小手册和分类指引,谢谢!”

近期,素社街辖内不少餐饮商家、团购超市、药店等都收到了来自外卖小哥送上门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资料。

厦门外卖垃圾分类宣传(外卖小哥化身宣传员)(1)

海珠区素社街着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按照“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重点针对样板小区,改善垃圾分类设施,在日常管养、氛围营造、执法巡查等方面建机制、下力气。在今年前三季度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考核中,素社街垃圾分类工作成效位列全市各街(镇)前十名,获评“优 ”等次。

因地制宜

“一点一方案”

作为素社街第一个实施微改造的片区,兰蕙园小区如今处处绿意盎然。为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更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垃圾投放环境,素社街结合老城区实际,利用数月时间对辖内70余个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升级改造。

投放点升级改造既要满足社区居民投放需求,也要方便日常环卫作业,还要因地制宜适应环境。为满足多方需求,素社街对各个投放点位进行摸查,反复与属地社区、物业小区负责人、居民代表和施工方进行座谈和交流,充分收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科学合理确定布局。

厦门外卖垃圾分类宣传(外卖小哥化身宣传员)(2)

着眼社区文化美育,坚持“一点一方案”,设计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现代科技特点和简约时尚特征等多种风格的投放点,让投放点的风貌与环境融合融洽。

全民参与

外卖、快递员“变身”宣传员

“垃圾分类在广州实施多年了,在地铁站、公交站经常能看到相关公益广告,但对垃圾分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经过街道、社区入户宣传和守桶指导后,就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住在基立新村社区的李叔表示,自己现在也在教导家人做好分类,后续希望能有机会参加街道的守桶志愿服务活动,把分类知识分享给更多人。

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首要是提升居民群众的分类意识,要通过广泛的教育引导和有效的督促指导,让广大居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海珠区素社街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每周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社工参与垃圾分类宣传,通过入户上门、宣传集市、学习培训等活动,向广大社会大众普及分类知识;辖内机团单位、餐饮场所每月开展教育宣传活动,逐步提高职工分类意识;居住小区持续做好桶点值守和投放引导工作,加强投放点位保洁,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

素社街每月会在辖区举办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活动,持续发动“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参与垃圾分类宣传,街道分类督导员首先给“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进行集中垃圾分类培训,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资料,随即“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化身垃圾分类宣传员,佩戴垃圾分类志愿者绶带,在取餐和送餐时以及收件和派件时给商家、居民住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和派发宣传资料。通过“点对点、面对面”宣传,不断扩大垃圾分类宣传覆盖面。今年以来,素社街共举办大型宣传或培训活动46次,开展入户宣传和守桶引导活动400余次,投放指导覆盖3万人次,目前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7%。

厦门外卖垃圾分类宣传(外卖小哥化身宣传员)(3)

铃响车到

车到即收,收完即走

要做好垃圾分类,还需要不断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管理机制,而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既能够提高社会大众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的积极性,也能够为后端分类处理打好基础。

素社街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工作上,按照市区相关要求,分类运输车辆统一车体颜色、车身标志等标准,易于群众监督识别,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给所有车辆安装智能设备,便于对分类运输车辆识别、驾驶员信息、行驶轨迹等全流程监管。针对辖内餐饮企业餐厨垃圾收运难问题,创新打造“定时定点定线路”模式,在辖内万寿路、海联路等餐饮单位较集中的两个片区,采取传统的“铃响车到,车到即收,收完即走”的收运模式,大大提高餐余垃圾收运率、精准率,逐步实现餐厨垃圾不留存过夜,减少餐厨垃圾气味扰民问题出现。

素社街负责收运厨余垃圾的肖师傅说,为了确保厨余垃圾应收尽收,每晚他们都组织人手加班加点到各餐饮单位进行收运,通过持续努力,辖内厨余垃圾稳步提升,目前辖内厨余垃圾收运日均量达9.5吨。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傅鹏

【作者】 傅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