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条例有哪些(宪法关于对婚姻)

宪法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局部

第一款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到国家的保护。

以婚姻和家庭为基本组织形式是社会和国家的基本组成单位,所以宪法对其保护十分合理。

.婚姻与家庭的关系

传统认为两者互为一体,家庭是基于婚姻而产生。但其实两者并无必然联系,存在家庭时也许并不存在婚姻,基于《辞海》可知,家庭是指由婚姻、血缘或收养而产生的亲属间的共同生活组织。比如,单亲,无性生殖等。

宪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条例有哪些(宪法关于对婚姻)(1)

.同性恋婚姻是否受到宪法的保护和支持?

首先,由于宪法规范具有原则性和根本性的特点,导致宪法并不会去特别的去界定某一个词。所以我们只能从其他一般性法律来探究。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婚姻应具有如下3层含义:

①以男女两性结合为基础

②以共同生活为目的

③具有夫妻身份的共示性

根据以上定义,可知以以同性恋并不在宪法的保护范围之内,那么以同性恋为基础而组成的同性家庭自然不会被法律所认可。

如果说家庭是英语上的单词,那么家庭成员就是组成单词的字母。宪法对于其保护更应慎重。除了宪法第49条的第一款有所规定,第四款的后半部分也有所规定,我们将放在一起来讨论。

.老人、妇女、儿童、母亲都属于家庭的组成部分。不过相较于老人和妇女,母亲和儿童则属于家庭的必要成员,是构建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老人和妇女则属于非必要成员。

宪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条例有哪些(宪法关于对婚姻)(2)

.为什么要把母亲和妇女区分开?

有人认为母亲不就是妇女吗?我也这样认为。但是在我国不同的法律中,“妇女”一词显然有不用的定义和区分。如《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在这里我们显然可以看出“妇女”是指14周岁及以上的未成年妇女和成年妇女。显然这是狭义上的规定。

那么此时的“母亲”一词显然和“妇女”并不是等同的。而广义上两者应该是相同的。

.为什么需要明确规定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呢?

老人、儿童、妇女三者都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一种比较低下的位置,获取财富和维持基本生活都比较困难。加之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敬长辈,爱护晚辈的传统美德。从孟子的文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就可见一斑了。所以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其规定,使之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社会效果。

注:弱势群体,政治经济学新名词,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群体的力量、权力相对较弱,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一种社会群体。因而他们处于较贫困状态,生活也无法顺利的进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