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汤这么多人都想喝(孟婆汤爆红扎堆喝的)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赵志疆 ,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孟婆汤这么多人都想喝?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孟婆汤这么多人都想喝(孟婆汤爆红扎堆喝的)

孟婆汤这么多人都想喝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赵志疆

《百年孤独》里面,每当蕾贝卡感到痛苦和焦虑的时候,她就喜欢吃土。只有从那些难以下咽的食物中,蕾贝卡才能咀嚼出片刻幸福。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是异食癖,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不过,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果一种食物能让你忘掉痛苦和烦恼,它的味道一定很不友好——因为它比痛苦更令你痛苦。

孟婆汤,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存在。

1

提起历史最悠久、知名度最大的汤,恐怕非孟婆汤莫属。甚至,“孟婆”这个名字,只有与“汤”联系在一起,才令人感觉朗朗上口。

如果没有“汤”,孟婆也就失去了灵魂。孟婆汤是什么味道?堪称一个千古之谜。

如今,谜底在郑州揭开了。

最近几天,郑州市二七万达金街广场每天晚上都人山人海,一锅、一勺、一孟婆,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锅里升腾着白雾,灯笼闪烁着蓝光,孟婆僵硬的面具上,流露出诡异的表情……穿越的画风,散发着森森凉意,旁边还摆着一座袖珍版“奈何桥”。

围观者丝毫不以为意,每次孟婆出场,欢呼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兴奋地挥舞着手机,精心捕捉每一个瞬间。

这里已经成为郑州的新晋网红打卡地,不仅本地年轻人趋之若鹜,有人甚至不远百公里远道而来,只为亲口尝一尝孟婆汤的味道。

2

据说,一些人喝完孟婆汤之后就开始后悔了,“其实就是苦丁茶”。

其实,孟婆汤难喝就对了,想要好喝的饮料,去奈何桥边找孟婆干什么?应该去断桥啊。

那么多人,你以为都是想去品尝孟婆汤滋味的?

不是喝汤,难道是去看孟婆?或许有,但绝对不是主流——困在阴曹地府,终日烟熏火燎,这样的孟婆,怎么能好看得了?

郑州这位孟婆装扮者虽然道具简单,倒也颇能满足人们对孟婆的想象——白眉倒挂、表情僵硬,廉价面具扭曲的观感,恰到好处地迎合了“地府来客”的形象。

诡异中带着神秘,一切都是那么与众不同。流量至上的年代,创意就是最大的卖点。

孟婆汤火了,火得莫名其妙却一塌糊涂。

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排队喝一勺传说中并不好喝的汤。

当然,更多的人只是想要远远地围观,顺带着打卡朋友圈。

3

孟婆汤的爆得大名,毫无疑问是短视频营销的又一个经典案例。

当一款产品成为现象级存在的时候,产品本身的品相和质量,其实已经变得并不重要。无论如何,都不影响人们打卡的积极性。

甚至,越是那些存在巨大争议的产品,越容易“种草”成功,因为总有人按捺不住“拔草”的冲动,想要亲自前往一探究竟。

这样的场面,与滚雪球有异曲同工之妙——雪球滚起来后,自然会势不可挡、越滚越大,至于雪球的内核到底是什么?

有谁会去关心呢?

关键是,孟婆汤这个“大雪球”,究竟是如何滚起来的?

在这里,不得不令人对这个年轻创业团队的刮目相看:有创意、有手艺,脑洞大、野心更大,一碗孟婆汤,满满的青春荷尔蒙。

虽然如此,孟婆汤依然难以成为一个长久的买卖。因为在这碗汤里面,核心商品不是苦丁茶,而是别出心裁的创意,以及由此引爆的火热氛围。

这样的创意,却是很容易被借鉴和复制的。

离开了成名之地,失去新鲜感的创意还能火起来吗?这样的问题似乎多此一举。

4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

孟婆汤走红网络之后,“牛头”“马面”也相继粉墨登场、走上街头。滑稽的场面,令人哭笑不得。

孟婆好歹还有一手熬汤的手艺,“牛头”“马面”上街去干什么?要知道,他们的“本职工作”可是索命夺魂。

照这样的节奏演绎下去,保不齐十殿阎王也会一个个披挂上阵,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如果说孟婆汤的突然走红是创意致胜,“牛头”“马面”的出现,则以一种荒诞的场景让人看到了优秀创意的稀缺,由此反证了孟婆汤的走红。

当下的市场环境中,“网红产品”往往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红极一时,忧的是保鲜期有限。

对于消费者来说,从来都不缺少优秀的创意吸引他们“用脚投票”。

对于创业者来说,如何将创意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工作。

孟婆终究会揭开神秘面纱,熬好那碗汤,才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最新消息是,孟婆汤已被叫停,改为唱歌演出。这样的结果,当在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

疫情尚未结束,北京再度告急,扎堆喝的,都是迷魂汤。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刘惠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