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十大古村落(麻城八大移民发源地)
麻城市,地处湖北省东北部,黄冈市北部,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
麻城地貌若马蹄状,东部和东北部为高山,西南低,由东向西南倾斜敞开
境内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设麻城县。麻城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红四军、红二十八军的组建地,重要根据地,走出了王树声、许世友、陈再道等36位共和国将军,被称为“全国将军第一乡”;
古代“八大移民发源地”之一,“孝感乡”是“湖广填四川”的起始地和集散地,是巴蜀公认的“祖籍圣地”。
历史沿革
公元6000年前已有人群在举水流域生活。
夏商时期境内属于商王朝控制的小方国“举国”,
公元前11世纪以后,成为黄国的属地。
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楚地。
秦灭六国,兴郡县,先属南郡,后隶衡山郡。
两汉时期为“西陵辖地”,隶属江夏郡。
三国鼎立,先属魏弋阳郡,后属吴国蕲春郡。
三国归晋。复归弋阳郡。后划归西阳郡。
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后赵部将麻秋奉命在今阎河古城畈筑城以守,遂称该城为麻城。
南北朝时,境内建置更迭频繁,有建宁左郡、长风、赤亭、阳城、彭城、齐安、信安、北西阳、歧亭、梁丰、衡州等名称。
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北周攻下长江以北大片地区,境内设立“蔴城县”。
隋初,罢诸郡为州,境内为信安县,属黄州。
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信安县为麻城县,仍属黄州府。
麻城作为县一级行政区划延续有1400余年历史。大业五年(609年)废州设郡,属永安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分麻城置阳城县,同年在麻城置亭州辖麻城、阳城两县。
武德八年(625年)撤亭州,并阳城,恢复麻城旧制,属黄州都督府。
元和三年(808年),并入黄冈县,大中三年(849年)恢复。
五代袭唐旧置,先后属吴、南唐、后周辖县。
宋属淮西路黄州。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麻城为南宋北部边界。
理宗端平三年避兵乱,县城一度迁至什子山(今市治东40公里)。
元朝统一,初属湖广行省黄州路,后(1292年)随路改属淮西道,次年又改属河南江北行省。
至元年间,县治从什子山迁回古城畈。元朝末年,邑人姜铭等筑城于今地,后为县城。
明太祖甲辰年(1364年)属湖广行省黄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布政司,不久改属河南。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还属湖广。
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攻占麻城,改县名为长顺州。7月,张部入蜀,县名复归。
清代沿袭明制,属湖北布政司黄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府治,属武汉黄德道(后更名鄂东道、江汉道)。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麻城沦陷。国民党县政府迁往龟头河。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日伪在宋埠建县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迁回城区。
麻城县是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0年,麻城县苏维埃政府在顺河成立,下辖乘马、顺河、黄土岗、福田河、三河、中宋边区、陶园等7个区苏维埃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共产党组织在境内南部、西部、东部、北部开展活动,建立了安南边抗日民主政府(1942—1945年)和短期的安麻南行政委员会(1941.2—1942.2),隶属鄂豫边区鄂东行署。
1947年秋,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
1949年3月11日,新组建的鄂豫军区独立师攻克麻城,麻城人民从此获得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麻城县隶属湖北省黄冈专区(1970年改为黄冈地区)。
1995年12月,黄冈地区改为黄冈市(地级市),麻城市属黄冈市代管。
麻城气候兼南方和北方的某些特点,为南北兼有的气候特征,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山区、丘陵、平原各异。
地形地貌麻城三面环山,东、北、西三部分山脉相连,群峰突起。
康王寨是全市最高点,海拔1337.1米;中南边缘的乌龙寨是全市最低点,海拔25米。
地形地貌多姿多彩,平原、丘陵、山区、水域兼有,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麻城溪流密布,1580余条大小河流汇成纵贯南北的举水、巴水水系,以龟峰山为分水岭,一西一东分别流注长江。
移民根源
麻城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发源地”之一,是“湖广填四川”的起始地和集散地,是巴蜀公认的“祖籍圣地”,在中国移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从元朝末年到清朝中期,麻城持续了500多年浩浩荡荡的移民史
成为“湖广填四川”移民的输出中心
使得川渝地区迄今有6000多万麻城移民后裔
麻城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荟萃。
人文景观有史前文化遗址、古战场遗址、关卡寨堡遗迹、歧亭杏花村、阎河钓鱼台、柏子塔、帝主庙、钟鼓楼、孔庙、周道一禅师塔、古孝感乡遗址等。
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