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八贤王胤禩结局(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面对赈灾)

前面剧情讲到了刑部冤案,有一个问题非常值得大家思考,那就是作为一心想登上皇位的老八胤禩。为什么一开始不在康熙帝面前好好表现,接下南方赈灾和追缴户部欠款差事呢?

如果是不想过于表现自己,那么又为什么偏偏接下了追查刑部冤案一事呢?

雍正王朝八贤王胤禩结局(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面对赈灾)(1)

一、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先从南方赈灾谈起: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着重出场的皇子一共有九个,所以在二月河小说《雍正皇帝》的第一部名字就是“九子夺嫡”。

而在这众多皇子之中,要说最像康熙帝的,还真的得属老八胤禩!

虽然该剧表面上把康熙帝刻画成了一个处处为百姓着想的君主,其实这也不过只是想想而已,由于康熙帝晚年倦政,导致朝廷腐败,灾难频发,苍天之下,民不聊生。

这一点康熙帝自己也意识到了,所以一开篇他就自己说了:

“玄烨把国事交给太子…………还有你们这些阿哥们协同办理,现在弄成这个样子,我们还谁都不知道!”

康熙帝推卸责任的做法可谓是炉火纯青,谁不知道太子胤礽在你手中就是个傀儡,哪有他表现的机会。而这次出了问题了,不先想怎么解决,却先想的是把责任推到众皇子的头上,再选一个皇子,去纠正自己的错误。

其实整部剧最主要的矛盾并不是九个皇子之间的矛盾,而是老百姓与官僚集团的矛盾,老百姓与君王之间的矛盾,官僚集团跟君王之间的矛盾。

所以,康熙帝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铁面无私,雷厉风行,敢于与顽固势力作斗争的继承人。而且这个继承人还得有视死如归的心态,宁可留下骂名也要敢于挑战权威,实现改革的最终魄力。

显然,在这一点上,老八胤禩确实离康熙帝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对于老八胤禩来讲,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一个“贤”字,所谓的“贤”就是谁也不得罪,如果非要得罪,那就得罪老百姓,反正他们也没话语权。

而他最看重的恰恰是官员及知识分子的利益,他认为只要大臣们和读书人这些具备话语权的人拥护,那么登上皇位就是理所当然。

雍正王朝八贤王胤禩结局(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面对赈灾)(2)

二、

所以,在面对南方赈灾这件事上,老八胤禩想的却是怎么忽悠过去,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比如黄河每年都要泛滥啊,官员每年都会虚报受灾人员啊等等理由来搪塞康熙帝。

其实本身就是在打太极,毕竟户部是在自己管理之下,亏空这么大,自己有责任。同时呢想通过拍康熙帝的马屁来转移视线,拍马屁的同时还恶心一下太子胤礽,毕竟一开始太子的表现康熙帝就不满了。

后来的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去扬州一带赈灾,困难重重,最主要的压力就是来自老八胤禩一边。毕竟这里是他的势力范围,其实如果他来赈灾的话,岂不是水到渠成?

包括后来的追缴户部欠款一事,要知道户部本就是归他管理,谁借钱谁没借钱,他是一清二楚,按理说他最适合追缴。而且如果是他追缴的话,最起码老十的欠款是能很快还上的。

即使在康熙帝的角度来看,也是老八胤禩是最优选择,那么他为什么不争取呢?

简单地来说,南方赈灾和追缴户部欠款这两件差事,都是得罪人的差事,得罪的还是官员和士绅们,而这两种人都是老八胤禩赖以立身的根本,动了这个根基,他就失去了夺嫡希望,况且他也不想得罪人,毕竟是“贤王”嘛。

更重要的是,他以为他这样做是在学康熙帝,是在学圣君,其实就是一个笑话,康熙帝临终前自己就说了:

“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可他处处学的不像,朕是以宽仁治人,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朕对下面已经放纵过度,他却比朕则还要放纵!”

这是老八胤禩不接那两个差事的根本出发点!

当然,这只是大方向,大战略上面的不接,但在实际情况下,老八胤禩不接这两个差事,其实是有个深藏不露的打算,这个打算就是以静制动,这也是他夺嫡的一个策略。

此话怎讲?

雍正王朝八贤王胤禩结局(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面对赈灾)(3)

三,我们再看看这两个差事的难度:

第一件事,黄河泛滥,水淹千里,灾民百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果这些灾民没有好好安置的话。到时候就不是水患了,而是人患,百万灾民瞬间就能变成百万义民,那时候水淹的就不是老百姓,而是京城了。

有了这个基础,也就表明这件事必须要办成!

而办成这件事有难点,所谓的难点,无外乎钱粮人:钱,户部已经空了;粮,附件省份已经无粮可调;人,扬州一带都是老八胤禩的人。

从这三方面来看,老四胤禛基本无胜算,其实不光我们这么认为,连太子胤礽也这样认为:

“没把握就不要去了,两百万两银子你向谁要?就算筹到了,还不得得罪一大帮子人。老四,你是我的人....”

太子重要强调的是最后一句话,这件事办成了,老四胤禛得罪一群人,最后太子胤礽背锅。这是没办成,那就是大祸临头,最终这笔账也会算到太子胤礽头上。

搞不好,太子的位置都坐不稳,这就是太子胤礽担心的事情!

太子会这样想,老八胤禩同样会这样想,这件事不管老四胤禛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对太子胤礽不利。虽然自己没有接这个差事,不加分,但是也不扣分啊,而太子胤礽扣了分,彼消此长,岂不是等于自己加了分?

后来他写信给任伯安让他死抗,也就可以看出,他确实采取的是这个策略!

在追缴户部欠款一事上,同样的道理,老八胤禩也有智囊团,也能分析出欠账的都是哪些人,况且他又管着户部。他心中跟明镜似的,最终追债只会追到康熙帝头上,到时候成功了,得罪了康熙帝,失败了,得罪了众臣。

而现阶段老八胤禩的主要任务,也不是给康熙帝解忧,更不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而是为了扳倒太子,这是他从剧情一开篇就一直在做的事情。

雍正王朝八贤王胤禩结局(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面对赈灾)(4)

四、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老八胤禩的业务能力实在有限,别看他能耐的不行不行的,其实真办起事来,并不成!仅仅从他管理的户部亏空这么多就能看出,他确实能力有限。即使真去赈灾了,也不过是走走过场,下面的官员还不知道怎么忽悠他呢,最终能不能成功,很难保证!

同样的道理,追缴户部欠款,本来户部就是自己管的,自己借出去的银子,自己再去要回来,不知道会得罪多少人?

而让老四胤禛去干那两件事,不仅自己这边的官员仍然汇集在自己一边,连曾经不是自己这边的官员也能拉拢过来。

为了扳倒太子胤礽,他才迫不及待地接下了刑部冤案一事,前面一期也讲的很清楚,包括张五哥被顶罪,很可能就是老八胤禩一手策划的。甚至送了一个乔姐还不够,还收买了阿兰,让阿兰到老十三胤祥府上当卧底,当然后来阿兰被老十三胤祥感化了,这件事不提。

总之刑部冤案,是老八胤禩在前面两件事太子胤礽大受打击之下,在康熙帝对太子胤礽疑虑增大的前提下,发起的一次强有力攻击。

当然,由于出现了破绽,康熙帝面对图里琛大呼“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说到底,老八胤禩在夺嫡阶段的策略就是,凡是对太子胤礽有利的事一概不做,不管朝廷需要不需要。凡是对太子胤礽不利的事情,想方设法去做,不管是给任伯安写信,还是怂恿魏东亭去告发太子,还是把太子胤礽卖官的事捅给老大,甚至后来伙同老十四胤禵伪造太子胤礽调兵手谕。

此人心狠到这个程度,接刑部冤案,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实他还是搞错了一件事,他认为这个国家的统治基础不是人民,而是官僚和士绅,外加读书人。因为这些人才掌握话语权,穷苦老百姓根本不会知道你“贤”不“贤”,能传播你贤的人不会是穷苦老百姓!

这一点,后来的雍正帝也搞明白了,最后也对弘历说:

“不要学你皇阿玛,要学你皇爷爷,千万不要得罪读书人!”

雍正王朝八贤王胤禩结局(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面对赈灾)(5)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老八胤禩这样的人很多,老四胤禛这样的人极少!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前情回顾:在接刑部冤案一事上,佟国维和邬思道谁更技高一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