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原著(传家易家三姐妹是否被)
(在茫茫人海中,能遇见是一种缘分,若是喜欢请关注花煜寒哦!)
花煜寒|文
眼看着《传家》马上就要大结局了,可还是有许多的未解之谜并没有答案。
比如在易兴华还活着的时候,席维安曾与唐凤梧联手,在汪剑池的眼皮下将一位重要人物偷偷送出了上海。
可时至今日,我们也不知道这位神秘的女性人物究竟是谁,似乎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与此同时,《传家》将许多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一股脑地融入了易氏家族。
从兴华百货到易兴华的人设,几乎都能找到一些从属于历史上不同的人与事。
如今,虽然易家的主心骨易兴华去世了,但他的四个儿女却似乎完整继承他的传统与意志。
就像这场发生于上海沦陷后的“一碗饭慈善赈灾活动”。
虽然表面看起来是由与易钟杰和刘清芬同一阵营的河女士主导,并由唐凤梧从中协调举办的。
但实际上易家的三位姐妹花,在这场活动中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至少让这样赈灾活动在见报之时,有了非常大的卖点与谈资。
而这场看起来声势浩大的“一碗饭慈善赈灾活动”,其实真正起到作用并能借以喂饱数十万难民的根本并不在上海这座孤岛。
而是他真正的发起地——远在大洋彼岸的旧金山唐人街,以及当时的英属殖民地香港。
这场运动或活动在历史上的真正名称,应该叫作“一碗饭运动”。
在这场几乎席卷全球华人社会的救助难民运动中,最著名的女性角色,既不是《传家》中的易氏三姐妹,也不是那位身份隐晦的河女士。
而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被尊称为宋二小姐的宋庆龄先生。
正是由于她的大力支持,才有了香港“一碗饭运动”的热烈反应,也因此募集了25000元港币的善款。
而早于“香港一碗饭运动”的“旧金山一碗饭运动”,则是由当地医药援华会和旅美华侨团体发起的。
这场原本只是当地唐人街上的一场街头活动,不仅在全美各地掀起了意想不到的联动效应,更是延伸到了哈瓦那与伦敦等地,并最终传回到了香港。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运动中,除了最初的认购餐券之外,还逐渐演变出了认购纪念章、登台义演、上街义演、时装表演以及献血救国等各种劝募形式。
唐凤梧在《传家》中向易钟玉解释的“一碗饭慈善赈灾活动”,实际就是宋庆龄所发起“一碗饭运动”的内容与规则。
在场举办于1941年夏天的“一碗饭运动”,以每张2元港币的价格发售了餐券2万张。
当认购了此餐券的民众,持餐券来到为这场活动提供赞助的餐馆或茶室就餐时,可以免费吃上一碗炒饭。
当然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一碗饭运动”所募集到的款项并不仅仅只有香港的这25000元港币而已。
这场运动在全美范围内总共募集到大约100万美元的善款,还有著名演员关德兴,凭一己之力募到了9架飞机用于抗战。
以及因为这场全球性的运动,所引发起的国际关注与对侵略者的谴责与对难民的同情。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并不讨厌或反对《传家》对易家三姐妹人设的“高端”操作。
但有些时候,是否能将一些真正的历史更真实地呈现或讲述出来呢?
毕竟如果只是将故事与事件局限在上海这座“孤岛”之上,无论是从格局或是民族情感上来看,都有些过于“小气”了。
在这样的格局与环境下,即便像鹰司忠义这种枪“杀”易兴华、威逼沈彬、黄莹如的人,也很难让人对他产生实实在在的“恨意”。
而像“一碗饭运动”这种本该更有家国情怀的运动,却在唐凤梧与歇褒特先生达成协议之后,变得有些无奈与“阴暗”了。
虽然唐凤梧的目的只有尽力拯救难民,但他这种胁迫的方法比起宋庆龄先生来,多少有些不那么高大上了。
无论如何,《传家》中的易家三姐妹正在慢慢地蜕变,她似乎真的从易兴华那里继承了些什么。
虽然就像易钟玉说的那样,她多多少少有些是被自己父亲绑在了这条船上的。
但她们正向着正确的历史方向前行,就像现实中的宋庆龄先生那样,她们心中越来越有家国情怀了。
如果将易家三姐妹融合成为一个人,你会发现她身上不仅有易钟灵的古典与隐忍,也有易钟秀的现代与乐观,更有易钟玉的坚强与干练。
这一切的特质,不正是今天我们心目中宋庆龄先生身上的那些特质吗?
或许我的一句无心戏言,真是《传家》的本意吗?
易家三姐妹,难道真是以宋庆龄先生为原型创作的吗?
往期精彩:《传家》上海已沦为孤岛,易钟玉为何还有心情去看《花木兰》?
(看完记得关注“花煜寒”哦!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