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名师浅显语言实际例子(给高校教授屈就)

高校名师浅显语言实际例子(给高校教授屈就)(1)

近日,“如何看待博士副教授去应聘中小学教师”在网上引发热议。该话题源于网友在一份中小学教师拟聘用人员名单中发现了拥有博士学历的重点大学副教授。无独有偶,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助理教授入职一所中学的消息也引发广泛关注。

《师说》言,“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高校副教授“跳槽”到中学,也是让传道授业解惑没有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高下”之分。依笔者看,不妨给高学历人才“屈就”一些掌声。

吸引高校教授当教师,基础教育值得。中小学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太重要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见识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学历高、见识广、教学理念先进,对于培养学生也越来越重要。如果高学历人才有志于基础教育,而且中小学校有心、有力汇聚一群知识渊博的教师,为其提供“谈笑有鸿儒”的开放环境,最终的受益者将不只是个别学校或一群学生,而是整个行业和国家教育发展。

高学历人才看似“屈就”,实为明智之选。其中一位“跳槽”教授的话引人深思,他说泡实验室、写论文带给他的满足感远远比不上中学课堂上孩子们的一声“哇”所带来的快乐。这番话正回应了大家关切的“人才浪费”论:做科研和教学生都是有意义的工作,只要发挥专业特长并从中实现自我满足和社会价值,又何谈浪费?而且,据报道,这些高学历教师为学生们开设了许多深入浅出、有趣有益的科学课程。放长远来看,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兴趣的种子,然后静待花开,不正是教育的意义吗?

“是金子到哪都发光”。我们拥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袁隆平院士,也有在世界技能大赛获奖的“砌墙工”……高学历人才落点基础教育,鼓励尊师重教、人尽其才,体现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值得掌声。有志于基础教育者,也应变高学历为高能力,主动适应教育需求,赢得更多掌声。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刘冉冉

广州日报·新花城全媒体编辑 胡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