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躲的猫咪(吸不动的猫们)

来源:【绿色中国】

没有人躲的猫咪(吸不动的猫们)(1)

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李彬庆 卢 燕

网络上有个热词——吸猫, 指的是宠物猫的主人对猫咪的百般爱抚,比如对猫猫亲亲抱抱举高高等等亲昵的行为,这就是吸,形象吧。 据《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统计,2021年,我国饲养宠物人群中养猫的人占59.5%,全国家养宠物猫数量突破5800万只。

但是,不是所有的猫你都能吸,也不是所有的猫你都吸得动,都让你吸的。老虎、狮子、豹子、猞猁、兔狲……

这些猫都是野生动物,不但野性十足而且凶猛异常,即便你是武林高手,功夫高强,不怕猛兽,你也不能随便养随便吸,因为人家都是宝贝,很多都濒临灭绝,不但是咱们国家的保护动物,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严格的保护。

东北虎豹 耀眼存在

咱们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就是为了保护虎、豹等大猫们设立的国家公园,这里就主要有4种猫科动物:东北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东北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猞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在食肉动物里,猫科动物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含家猫在内的全世界现存猫科动物一共有40种,分布在世界的各个地区,我国有13种,位居世界第二。在整个猫科家族里面,虎豹都是相当耀眼的存在。它们是自然界里的顶级捕食者,以各种中小型动物为食。我国的所有猫科动物里面,体型最大的两种大猫就生活在东北地区,当然是东北虎和东北豹。

东北虎是我国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现存猫科动物里最大的一类。其实东北虎早先是我国独有的亚种,只是后来随着《瑷珲条约》签订之后,大量土地被当时的沙俄侵占,而那些地方上跑着的东北虎就成了俄国西伯利亚虎了。进入20世纪后,东北虎在中国的种群数量不断缩减,至21世纪最初的几年,中国境内的东北虎已经濒临灭绝。而在东北虎最主要的分布区——毗邻东北的广袤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过几十年的保护管理,俄罗斯的东北虎数量已经超过600 只,这些东北虎也开始向中国境内渗透或扩散。

东北虎豹的生存需要大量猎物和大片的栖息地,对它们的保护意味着对生态环境的全面保护。在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之初,我国的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数量分别是27只和42只。到了2021年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后,野生东北虎增至50只,东北豹已经是60只,监测到新繁殖幼虎10只以上、幼豹7只以上。这表明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数量在稳步增长中,只是受限于基数少,以及繁殖能力低等因素,看起来数量增长还是比较缓慢。

没有人躲的猫咪(吸不动的猫们)(2)

↑吉林拓展虎豹迁移繁衍空间

谁说老虎不爬树

关于猫和老虎有很多传说,最出名和有趣的就是因为猫没有教老虎爬树,所以老虎不会爬树的故事了。相传老虎拜猫为师,而猫为了防止“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心眼儿贼多的猫把“十八般武艺”都教给了老虎,唯独没有教它爬树。其实,人家东北虎爬树溜着呢。有动物学家做过实验,老虎在原地起跳的情况下,最高能够到2.5米高的食物,在发怒的情况下,也能快速窜到2米高的树干上。但是作为山大王,平地上的食物它随便挑,爬树这项技能确实有点多余。而且在尼泊尔和印度北部的冲积平原地区,确曾有一只豹子是被孟加拉虎从树上拖下来吃掉的记载。

虎豹相遇谁能胜

很多人好奇,东北虎和东北豹同在一个国家公园,他们碰面咋办?会互相残杀?谁能打赢?经过科学家们多年监测,截至目前好像还没有发现这样的例子。 倒是今年三四月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东宁局朝阳沟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发现,在不同时间,同一地点,一只东北豹和一只东北虎先后进入镜头。

先是画面中一只胖乎乎的东北豹慢悠悠地走进来,左闻闻右看看,搜索了一会儿后才离开。过了一个月,同一地点又走进来一只壮硕的东北虎,它和东北豹一样,左闻闻右看看,慢悠悠走出了镜头。要知道东北虎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它居然没发现东北豹来过此地,可能是时间长了,东北豹的气味已经散尽。而且,我们的东北虎似乎更大度些,东北豹则与生俱来就有适者生存的本领和策略,懂得敬而远之、远而敬之。

但一切都得有科学依据,通过监测设备,科学家们总结出虎豹和平相处的几点原因。

首先,两者会刻意绕着走,避开对方的活动区域。东北虎喜欢在雪少的山谷活动,这里大型动物多。东北豹为了躲避虎,则喜欢在山脊、山坡这些虎不常去的地方栖息。

其次,东北豹在出行的时间上很注意“错峰出行”,躲避与虎相遇。东北虎最喜欢活动的时间是从傍晚开始一直到后半夜。东北豹就干脆避开这段时间,白天出来觅食。

此外,东北豹在选择猎物上也尽量规避竞争。东北虎喜欢大型有蹄类动物,马鹿、梅花鹿和野猪那是它的最爱;那东北豹只好做出牺牲,尽量捕食狍子、野兔等“小个子”野兽。

与东北虎共存在同一生境中的东北豹为了生存的确做出很多牺牲,把最好吃的食物、最好的时间段以及黄金地段都拱手给了山大王着实“不容易”呀!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食材越来越多,东北豹自然不愁吃饱,并且日渐丰腴。有一段东北豹在雪中漫步,肚子都贴到雪地上的视频,人们都以为这是只怀孕的豹妈,其实这是只雄豹,那就基本只有一个可能了,吃太饱了!

猞猁和豹猫 相安无事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存了温带森林最完整、最典型的野生动植物种群,生活着中国境内极为罕见的由大型到中小型动物构成的完整食物链。亿万年来,这里的万千生灵恪守古老的生存法则繁衍生息。猞猁和豹猫也不例外,虽然命途多舛,却也怡然自得。

猞猁是名副其实的北境之王,它视觉敏锐,它耳尖上像胡须的一簇黑毛,曾有科学家推测可增强听力,它们是熟练的捕食者,可以捕食小型哺乳动物,甚至可腾空捕捉鸟类。它们原本凶悍,却只能在东北虎豹的威慑下,低调地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置,在虎豹的势力范围下隐忍地活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研究人员发现,猞猁虽也可捕食相对它自身体型更大的狍子和野猪,但是占比极低,最主要的还是啮齿类、鸟类和昆虫。大概它们也清楚,狍子、野猪是东北虎豹的主要猎物,怎敢觊觎。

这里的猫科小老弟是体型最小的豹猫,但它确是其中适应性最强的,可以在各种生境中生存,从低海拔海岸带到海拔3000米高山林区,森林、湿地、草原、城镇郊区都是它们的领地。它们还不挑食,啮齿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及小型哺乳动物都可以列入它们的食谱。大概也正因为如此,豹猫才能在三位兄长的地盘上生存吧。

豹猫的死亡率比较高,天敌多,其中就有豹,豹猫因其一身豹纹而得名,豹子怎么下得了口。也正是因为这身豹纹 它曾经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出口裘皮之一。据统计,在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一年捕杀的豹猫在20-25万只,每年收购豹猫的皮张有20万张,甚至更多,据此推测,当年全国豹猫的数量在100万只以上。但到70年代以后,因为被大肆捕杀,加上人类活动侵占了它们的生存空间,豹猫的数量呈直线下降,到80年代以后,豹猫皮的年收购量只有不到10万张。豹猫也成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叫猫不是猫

在我们的国家公园里,还有叫猫不是猫的野生动物也是万万惹不得的。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国宝大熊猫自然是最不能吸的猫了,人家是熊不是猫,别看小时候呆萌可爱,但一岁半以后就只能远观了,人家是猛兽,战斗力在所有猛兽中都名列前茅。另外一种就是和大熊猫沾亲带故的小熊猫了,个头不大,也灵动可爱,在国家公园里散养着,人家也不是猫科的。

经过“滴血认亲”比对,从两者的DNA分子结构,小熊猫和大熊猫还真是有共同的祖先,但它们早在4750万年前就分家了。但二者都以竹子为主食,在进化过程中,小熊猫和大熊猫的形态性状和生理性状等特征,都表现出了一种“趋同演化”的现象。因此,小熊猫和大熊猫可能早就出了五服了,甚至连“远房亲戚”都算不上。

其实大熊猫的英文panda本来是属于小熊猫的。只因大熊猫的横空出世,两者只好平分这个名字了。

没有人躲的猫咪(吸不动的猫们)(3)

↑大熊猫

给小熊猫起名panda的,是著名的动物学家弗列德利克·居维叶,他在1825年首次描述并命名了panda,说是自己见过最美丽的动物,这里说的panda就是小熊猫。

1860年,戴维神父在四川省发现了一种“黑白熊”,也就是现在的大熊猫。当时科学家认为这种“黑白熊”应该也是一种熊猫。于是原来的panda因体型小而被叫做小熊猫。

小熊猫四肢粗短,头部棕色白色相间,背部毛色为红棕色,其眼眶和两颊甚至连嘴周围及胡须都是白色。最好看的是一条蓬松的长尾巴,长而粗,其棕色与白色相间的九节环纹,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九节狼”。

人们曾经认为小熊猫是浣熊科的成员。然而,DNA的比对结果让人失望,小熊猫和浣熊的关系也很远,不可能把户口上到浣熊科。再有,小熊猫有个九环纹大尾巴,而浣熊尾巴相对较短,环纹为5-6个。小熊猫有着肥肥大大毛绒绒的爪子,而浣熊的爪子却是又瘦又灵活,方便它用来“洗”东西。

科学家们争论了很长时间,比对了一圈基因,最后发现小熊猫已经没有什么近亲了,也只有鼬科能勉强混个远房亲戚。因此,小熊猫自成一派——小熊猫科。

小熊猫在我们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和三江源国家公园都有分布。

虽然小熊猫的栖息地与大熊猫重合,不过二者整体上不是竞争关系。小熊猫也吃竹子,但是它的咬合力没有大熊猫强,啃不动竹竿,只能吃一些嫩竹尖、竹叶、竹笋,这些占了小熊猫全年总取食量的90%以上。

小熊猫的消化道比较短,和食肉动物十分相似,这样的消化道结构让它在消化竹子时,消化率较低,有研究数据表明只有30%左右。也就是说,小熊猫的“吃饭的效率”实在不太高。再加上竹子纤维素含量很高,蛋白等营养物质含量却不高,小熊猫吃一顿饭的收益简直就是折上折,所以小熊猫的生存策略就是:多吃,通过频繁进食来保证获得到充足的营养和能量。

此外,小熊猫还会吃野果、蘑菇、苔藓,尤其是带有甜味的食物。像人工喂养的小熊猫特别爱吃苹果,它还是除灵长类以外唯一可以感受人工甜味剂的动物。

小熊猫不是严格的素食者。它还觅食昆虫、甚至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

小熊猫性格温顺文雅,惹人喜爱。它们既怕酷暑,又畏寒。胆小,遇到惊吓时它会站立起来,将自己的双手举起。不过,这可不是“投降”的意思哦,小熊猫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强大,从而“震慑”住对方。

小熊猫美丽的毛发在人类的眼中就是行走的皮草。因此,对小熊猫的猎杀自古就有,导致它们的野外数量急剧减少。而小熊猫可爱的外表也给它们带来了祸患,过去很多地方把小熊猫当作观赏宠物,大量的小熊猫在捕捉、运输、饲养过程中死亡。而倒霉的是,小熊猫嗅觉,视觉,听觉都不怎么灵敏,行动缓慢,这也导致了它非常容易被抓。另外,小熊猫在野外的天敌有金钱豹、黑熊、黄喉貂等肉食性动物。更糟糕的是,小熊猫极易感染致命的体内寄生虫。一胎能产1-3仔,由于恶性传染病和10多种寄生虫病,幼崽野外死亡率很高,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会有很多熬不过去。

据统计,过去20年间,全球小熊猫的数量已经下降了50%。现在全球野生总数量加起来不到1万只。在中国,小熊猫野生数量只有大约3000只。小熊猫已被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也正是因为其栖息地和大熊猫重合,在被保护这件事情上,小熊猫也沾到大熊猫的光,一起获得高规格的保护。另外,为了更好延续小熊猫种群,目前我们已经成功人工繁育出小熊猫。2021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小熊猫数量已经达到163只,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圈养小熊猫种群。

随着国家公园的设立和高质量发展,这些猫及其万物生灵在国家公园里更加生机勃勃。

《绿色中国》 A(上半月) 2022 年 12月号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