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那些照见人生百态的书香墨影(见字如面穿越历史信件)

在快捷的网络时代里,你有多久没有提笔写过一封信了?

书信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在我国古代乃至近代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虽受限于时间、空间,却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和回忆。

如今随着现代媒介的快速发展,书信已经逐步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知你是否还记得上学时写给朋友的贺卡,写给老师的感谢信,或许还有那封始终送不出去的情书?你又是否还记得收到第一封书信时的喜悦?

遇见那些照见人生百态的书香墨影(见字如面穿越历史信件)(1)

木心说:“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种慢时代的生活,已经成为一代人永久的记忆。我们这个时代,书信这一媒介正在走向消亡,但书信中所传承的文化不应该被消亡。

一个人,一封信,感动亿万观众


2016年12月,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一上线就迅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视线。这是一档读书类节目,准确来说是读信。节目组精选了从古代、现代、近代那些真实存在的书信,通过明星读信的方式,重现书信背后的故事。用书信的方式打开历史,带领读者感悟书信中的大国小家,生死情爱。

相较于其他综艺,《见字如面》没有华丽的背景设计,没有过度的灯光和道具。只是一方讲台,一个读信嘉宾,一封信,几十名现场观众在台下静静聆听。这种简单质朴的方式,让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亿万读者在网上含泪催更,这档节目更是被誉为是“综艺界的一股清流。”


遇见那些照见人生百态的书香墨影(见字如面穿越历史信件)(2)

《见字如面》第三季 海报

《见字如面》的成功离不开一个“真”字,在一封封情感自然流露的书信面前,似乎所有的布置都显得多余。

《见字如面》播出到第三季的时候,最新版的实体书《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也在今年上市,导演关正文从三季节的书信中精选了70封打动人心的书信汇编成书。这些信件覆盖中国历史各个阶段,涉及政治、军事、情感、生活……这里有生死诀别,有国家大义,也有尊严与爱情。


遇见那些照见人生百态的书香墨影(见字如面穿越历史信件)(3)

《见字如面》书封


这一封封看似普通的书信,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精雕细琢,多少年过去了,依然触动着千千万万读者的心。

这世间出了生死,哪一件不是小事


“妈,对不起,我生病了,还是白血病。都说越努力越幸福,我也以为考大学,上了研究生,就能让你离幸福更近些。可事实证明,我的努力给这个家带来的只有磨难和绝望。”

这是28岁的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李真写给母亲的一封信,三年前,在他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的不久后收到了白血病的通知书。这些年他跟白血病反复抗争,在生死边缘徘徊。他的母亲、哥姐姐和嫂子,从未放弃过他。

在这封“最让人泪奔的家书”中,李真写到:

“我可以坦然地接受病魔带来的一切痛苦,甚至死亡,却真的不敢看你和姐姐抱头痛哭后那无助又无神的眼眸,那真是比刀割碎心头肉很难受啊!”


在第二季录节目时,李真和他的妈妈姐姐也来到了现场,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但他依然很乐观。这个被病魔折磨太久的人,早已看淡了生死,唯一舍弃不掉的是这份亲情。


遇见那些照见人生百态的书香墨影(见字如面穿越历史信件)(4)

《见字如面》第二季 李真来到现场

节目组和李真约定,《见字如面3》播出的时候会再读他的一封信,他会来到现场,让所有关心他的人知晓现状。然而这一天,却没有实现。

2018年7月7日,李真突然不高烧了,就在家人都欣喜地觉得他的病情有所好转时,只有他自己清楚这是生命即将到头的回光返照,7号晚上,李真离开了人世。在此之前,他留了最后一封信。除了向家人和所有关心他的朋友表达感谢和对不起外,他还交待了一些身外事,包括捐献器官,让一直陪伴他的女友,好好过自己的生活。


遇见那些照见人生百态的书香墨影(见字如面穿越历史信件)(5)

《见字如面》第三季 李真遗书


“若是终究人力斗不过天,请您一定坚强地笑着生活。”


生生死死,是不变的自然法则。病魔带来的痛苦,足以摧毁一个家庭。一位网友写道:“为李真流泪之余,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我们活着的人,更应该好好爱惜自己,因为你的命不只是你一个人的。


在生死这个话题上,太平轮事件幸存者周侣云却没有劫后余生的喜悦,因为这场事故太过沉重。


“现在我眼睛一闭上,就觉得身体漂浮在水里,渐渐往下沉,往下沉。”


1949年,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的女大学生周侣云乘坐的太平轮在海上与建元轮相撞沉没,两艘船上900多个人,生还者寥寥几个。这位不会水的女生在同学叶以功的帮助下,得以在海难中生还,然而她的同学功哥却没能活下来。获救之后,她给父母写下了这封信。


遇见那些照见人生百态的书香墨影(见字如面穿越历史信件)(6)


“船到码头时,我看见功哥的父亲走来,他要哭了,但我有什么办法安慰他呢?我们两只船上那么多人,只有三十八人获救,四个人被救上来时已经冻死了。


获救后的周侣云回忆起这件事情并没有庆幸自己活下来,而是有一种深深的内疚感。在那样一个时刻,生命是何其可贵,无数名人葬身海底,多少家人几度奔溃。既然她活了下来,便要好好地活着。


这世间除了生死,那一件不是小事。


用一字一句的诉说,留下一心一意的期许


“写这封信的时候,我还是人世间的一个活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了阴间的一个鬼魂。”

“我非常爱你,正是因为爱你,才让我有了面对死亡的勇气。”


这是黄冈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亦是他的绝笔信。


林觉民本可以在乱世中过着安定的生活,他家境优渥,夫妻恩爱,接受新思想教育,精通多国语言,但他不忍心看到这样摇摇欲坠的中国,坚决投身革命。在广州起义失败后被俘,他慷慨赴死,年仅24岁。他在信中写道:


“我现在死而无憾,国事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你想我的时候,就在梦中与我相会吧。”


小家与大国,爱情与大义,终究不能两全,只能留下一纸书信,留下此生的牵挂与思念。


遇见那些照见人生百态的书香墨影(见字如面穿越历史信件)(7)

林觉民《与妻书》 现藏于广州革命历史博物馆


“这些年来,我们走着不同的道路,我只会升空作战,全神贯注天上地下的生死存亡;而她每日在诗书之间,正向着我所祝福的光明之路走去。以我这必死之身,怎么能对她说’我爱你’呢?”


这是抗战时期飞行员烈士张大飞写给好友齐振一的绝笔信,在死之前,终于留下了这份牵挂和告白。


遇见那些照见人生百态的书香墨影(见字如面穿越历史信件)(8)


张大飞本是烈士遗孤,在齐家的照拂下长大,后来加入空军。由于飞行员的特殊身份,他注定不能给爱的人安稳的生活,于是将对齐家小姐齐邦媛的爱意深埋心底。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个人情感只能排在后面。1945年5月28日,张大飞为掩护友机不幸阵亡,年仅26岁。


“请你委婉劝说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后只盼她一生幸福。”


50多年以后,这位张大飞守候的小女生齐邦媛已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她在著作《巨流河》说张大飞是她会记一辈子的人。尽管他们相互牵挂,但从不冒犯,甚至连爱意也从未说出口。


兵荒马乱的时代,相见时难,离别更难。只能用一字一句的诉说,留下一生一世的情意。


一笔一画,见字如面,温暖如初


《见之如面》这本书中让人感动的故事还有太多太多。有老父亲写给自杀儿子的怀念信,有大家闺秀写给皇帝的拒绝信,有得道高僧出家前写给日本妻子的诀别信,有战乱年代烈士英雄写给亲人的大义信件……这些信件不仅重现了历史片段,更是帮助了读者在他人的故事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每一封信,都值得我们深思。


遇见那些照见人生百态的书香墨影(见字如面穿越历史信件)(9)

正如导演关正文所言:“每封信我们都希望能打开人生、人性的观察口,让人可以窥视尽可能的广度和深度。”《见字如面》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人世间的至情至性,这些书信历经千年,人性的光辉永不泯灭。


“见字如面”本是与他人通信的开头语,意思就是见到这封信就像看到我本人一样。提笔写信的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到了现在,不仅承载着人世间的真情,更是积淀了历史的厚重。


一笔一画写出来的字,本身是带有温度的。当初写过的,收到的信或许信纸早已泛黄,但每一次打开看,心灵依然会被文字浸润。


在这个快时代的社会中,有时间的话,再提笔写封信吧。给父母,给朋友,给爱人,或者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愿你见字如面,温暖如初。


参考书籍:《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情书》 关正文主编

部分图片来源: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截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