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学后的课堂和网课(由耶鲁课堂拒绝电脑和手机说起)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到,每天都要花至少两个小时手写(手抄)教案(农村教师,教跨年级三个统考学科,每科都要求手写教案),都没时间好好看看教材教材了。

对于教案,每个学期厚厚的两大本需要写,一字一句都是自己的思想,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师生活动,都体现在纸质教案上。静下心来写一篇教案,需要两节课,可以说是一件费心费时的活。

学校开学后的课堂和网课(由耶鲁课堂拒绝电脑和手机说起)(1)

01耶鲁课堂拒绝电脑和手机

不论是在耶鲁大学商学院那样的超现代化课堂,还是法学院十几把椅子围着张桌子这种小教室,教授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电子设备都深怀敌意。客气点的老师会说,电脑只能用于记笔记;不客气的就直接说,记笔记也请用笔。

写过《大国的兴衰》的著名教授保罗·肯尼迪就是这样。他在课上说:"绝对不许用电脑和手机,必须学会用手记笔记,这对你的职业生涯极为重要。"肯尼迪花了十分钟歌颂了另一位耶鲁教授、美国前副国务卿查尔斯·希尔的笔记传奇。希尔年轻时曾经是基辛格的顾问,无论多么紧急忙乱的会议,他都会坐在一旁沉着地记下会议的精要 ,"漂亮、有组织、可识别"。肯尼迪对学生说:"你们是不可能达到他的水平了,但清楚扼要地记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极为重要。"他讲了个故事:上校给将军做汇报,照着汇报文件念,将军打断了他:"上校,我也识字的。这样吧,阿拉斯加见。"于是上校职业生涯的后半段就被发配到阿拉斯加了。

不知道你会怎么样,反正我听完就把电脑合上了。不是每一位教授都如此重视笔记,之所以敌视电子设备,主要还是因为需要学生保持专注。我曾问过某教授用电脑记笔记有何不妥,教授说:"我需要每个人的脑子。"

这我同意。虽然我这样早已习惯用电脑做笔记的,损失一点表面的效率,转而从专注获得回报,划算。

学校开学后的课堂和网课(由耶鲁课堂拒绝电脑和手机说起)(2)

02 现代化教学设备替代纸质教案,划算吗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一些学校看到一些老师在教室上讲课的情形。老师在讲台上坐着,讲桌上摆着打开的笔记本电脑,电脑里的教学内容投射到白色的屏幕上,老师手握鼠标,低头看着电脑,口中滔滔不绝讲解,光标在屏幕上不停地上下左右晃动着。或直接打开班班通设备,打开事先装好的APP,找到对应章节的课件,打开讲解。

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越来越先进,不少老师不用写纸质教案,备课内容与相关的课件,都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载,放进移动硬盘里,往电脑上一插,往屏幕上一"投"或直接打开展示,商品化般,老师坐在讲桌旁,手握鼠标,"如此道来",一切OK !

可仔细一想,这样的教学,老师倒是OK 了,学生呢?学生在下面只看到光标在屏幕上不停地晃动着,注意力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可能连老师讲到哪里了一会就不知道了,因为,对于老师是"熟悉"的知识是简单的,而学生则是生疏的,他们如何能跟上屏幕上光标晃动的节奏,跟上老师思路或节奏?如果平面小或投影效果差,或者课件背景颜色深或淡,字体小,眼力不好同学惨了,看不清课件展示的内容,或干脆被课件展示的某一画面或视频所吸引,迟迟缓不过神来,没能进入老师进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学校开学后的课堂和网课(由耶鲁课堂拒绝电脑和手机说起)(3)

其二,老师面对学生讲课,本身就有一个通过眼神、动作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肢体语言和表述的抑扬顿挫,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这下倒好,老师埋头盯着电脑,学生看着屏幕上不停晃动着的光标,老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恍恍惚惚地看。难道,这种情形,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

再说教案。学校要求老师写教案,并且要求写纸质教案,这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管理方式。为什么要写教案?老师的课堂教学不能随心所欲,总要有个大致的计划,有个对自己约束的根据。

而写纸质教案,就是要求老师写出的教案,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反复斟酌推敲的。而直接从网上下载,简便倒是简便,方便也方便,但是,那些东西是不是就能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那倒是不一定的。作为教师,如果过分地指望着什么都想从网上下载,找些现成的东西,那也会制约自己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罢了。

当然,学校要求老师写纸质教案,是学校加强教学管理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但是,形式,绝不可演变为"形式主义"!

学校开学后的课堂和网课(由耶鲁课堂拒绝电脑和手机说起)(4)

老师的劳动,本质上是脑力劳动,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上,既要尊重教师的人格,也要遵循脑力劳动的规律,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这就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理念和智慧。

就要求老师写教案而言,应当根据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有所区别,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搞"一刀切"。学校里,有的老师认真负责,有的则不然;有的教学水平相对比较高,有的还需要努力;有的是老教师,对教学内容比较熟悉,教学方法也运用地比较娴熟,有的则是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等等,具体情况不一样,要求也要不一样。

学校开学后的课堂和网课(由耶鲁课堂拒绝电脑和手机说起)(5)

从学校的角度说,学校的教学管理,既要从整体、从全局出发,也要考虑个体差异。而从教师个体看来,学校的任何一项措施,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找到反对的理由,因此,教师看问题,也要顾全大局。

有些学校领导,认为电子教案老师从网上下载,拿来就用,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这种现象会存在的,但是手写教案照样也会存在老师们照着网上抄,除了增加工作量,没有丝毫意义。就比如现在农民种地,实行机器化了,非得让农民回归背着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

教师本身职业病明显,受颈椎腰椎困扰,让教师密密麻麻写一本,只是机械抄写,加重教师病情。中老教师偏多,腰酸胳膊疼,有何意义?

作为领导,要人性化管理,能够为老师们着想,真正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让老师们真正从繁琐无聊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学校开学后的课堂和网课(由耶鲁课堂拒绝电脑和手机说起)(6)

03 关于教案反思

有媒体报道过,湖南某高职院校对未带纸质教案上课的5名教师进行了公开处理。据了解,该校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修订了《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将上课不带纸质教案、上课使用手机通话等19种情形视为教学事故。

教案有着引导教师思路,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运用教案教学可以迅速理清思路,提升自己。但是,带纸质教案上课同优质的课堂教育并没有必然联系,强制要求带教案上课多少显得矫枉过正,不少网友直呼"这样的教师考核让老师教'死'了。"

学校开学后的课堂和网课(由耶鲁课堂拒绝电脑和手机说起)(7)

江苏著名特级教师和语文教研员蔡明先生曾说:他从不检查老师的教案。即使领导要求,他也不会检查。

"看一个老师有没有认真备课,你去听他一节课就不全明白了吗?何必多此一举地去查教案?看一个老师一学期有没有认真教学,你看他的班期末考试成绩就不全明白了吗?何必查他一学期的教案?"

"老师太累太辛苦了,教案完全可以灵活处理为简案和心中有案。非要逼着老师手写教案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就是一种缺德行为!"

蔡老师的话掷地有声,大有为一线教师做主的气概。我基本赞同!

教案之于教学,不是必要条件,应是教师的自主选择。经验丰富的教师已然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如何推进教学也了然于胸,这些教育经验的沉淀在教案上都体现不出,只能增加教师们在备课之余的无谓压力。同时,在信息化时代,备课的形式本可更加多样,老师们通过电子化设备备课均无不可。

电子备课教案适应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是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且还可以学习别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而电子备课不是完全照搬照抄,取其长补其短。在备课方面也有要求,要有再次备课痕迹,老师可以将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内容写进去,让电子备课教案日趋完善。

学校开学后的课堂和网课(由耶鲁课堂拒绝电脑和手机说起)(8)

实践表明,有些课改学校始实行电子教案,统一表格, 规定项目的做法也不错。首先要求老师们先个人自备,自备的时候,可以写简案。可以写在教案本上,也可以写在教材上。在个人自备的基础上,利用每周集备时间,学科组再统一集备。 做到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 统一教学方法、统一 教学流程、统一练习和检测、统一课件。 每周一个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先重点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 其他教师作补充, 形成集体教案。 学校将集备教案印刷发给每位教师,个人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再做以改备,形成具有风格的个案。

同学科组之间资源共享,提高了老师们备课效率,老师们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批改作业、处理班务工作、读书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