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钦典亲手杀害小萝卜头)

你还记得“小萝卜头”吗?他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年龄最小的烈士,八个月被捕入狱,八岁被害,受尽了折磨与摧残。毫不夸张地说他的一生都是在阴森恐怖的监狱内度过的。

(杨钦典亲手杀害小萝卜头)(1)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是革命烈士宋琦云和徐林侠的幼子,1941年出生于江苏邳州。1941年9月,宋琦云和徐林侠带着仅八个月大的小萝卜头回陕西探亲时,不幸被捕。在狱中,由于严重缺乏营养,发育不良,八岁的孩子个头如同四五岁的孩子一般,头大身小,狱中同志们就亲切地称他为“小萝卜头”。

由于小萝卜头年龄小,所以监狱看守员们对他的看管并不是很严,行动相对自由,年小懂事的小萝卜头就承担起了为狱中同志们相互传递消息的重任,成为了一名可爱可敬的“小情报员”。

1949年,国军大势已去,人民解放军跨过长江解放南京,此时的蒋介石自知国民党败亡已成定局,便开始丧失人性大肆屠杀被关押的革命志士,而这其中就包括在监狱里长大的年仅八岁的小萝卜头以及他的父母。

将小萝卜头残忍杀害的特务一共有两人。一个叫杨进兴,时任白公馆看守所所长,在11.27大屠杀后逃亡南京,解放后1又潜逃到四川南充,伪装成贫民,在青居镇烟山村躲藏了六年。后来被村民检举抓获,于1958年5月16日在重庆公审后被枪决。

另一个叫杨钦典,时任白公馆看守所班长。与杨进兴被枪决的悲惨结局相比,杨钦典的结局却是要好得太多。解放后回到老家务农,过着虽不富裕但却安定的生活,一直到2007年11月17日因病去世。

(杨钦典亲手杀害小萝卜头)(2)

图为杨钦典老人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参与杀害了小萝卜头的凶手,杨进兴被枪决,但杨钦典却能够逃过法律的惩罚,一直活到89岁的高龄呢?

这一切的一切还要从这位老人“黑红”交错的一生说起。

1918年,杨钦典出生于河南省郾城县周庄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中,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农民,靠着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好在杨钦典从小便懂事勤奋好学,当时流行的有句话叫做“当兵扛枪,肚里不慌”为了给家中减轻负担,1940年时22岁的杨钦典考入了由胡宗南主办的西安军校七分校教导团。

两年后杨钦典从军校毕业,又被分到胡宗南部骑兵部队,成为了一名骑兵。在当时骑兵部队的军饷要比一般步兵的丰厚许多,也算是完成了杨钦典一日三餐都有饱饭吃的梦想。

后来日寇开始大举入侵我国,正是军人站出来保家卫国之际,吃饱饭后自然要为国家效力,此时的杨钦典也做好上前线的准备。但是身材魁梧、长相英俊的他并没有被调往前线,反而是被蒋介石所看重,调入他的警卫团,成为了一名警卫员。

不久后杨钦典又被调往重庆担任白公馆看守所班长,负责看守关押在白公馆内的重要“犯人”。

(杨钦典亲手杀害小萝卜头)(3)

白公馆

而白公馆原来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1939年被国民党将领戴笠看中后便花重金将其买下,后来经过改造变成了一座用来关押和迫害革命志士的秘密监狱。抗日爱国将领黄显生、共产党员宋琦云、徐林侠夫妇,以及他们的幼子小萝卜头宋振中等都曾被关押于此,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革命志士被关押于白公馆内。

而杨钦典与小萝卜头的恩怨瓜葛也就在此产生

来到白公馆看守所的第一天杨钦典就被告知,关押在这里的都是一些无恶不作的“犯人”,不要对他们产生一丁点儿的怜悯之情,一定要凶狠对待。

在刚开始的时候杨钦典也的确是按照指示用残酷的手段对待这些革命志士,没有一丝的怜悯之情。但是随着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尤其是在接触到了黄显声、罗世文、宋琦云等人后,杨钦典开始发现他们好像并不是上级口中的凶神恶煞之人,他们是个好人。

慢慢的杨钦典对于这些革命志士的看法开始发生改变,他也开始偷偷地为他们减刑,在自己值班的时候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便利,让他们在狱中的日子好过些。

(杨钦典亲手杀害小萝卜头)(4)

宋琦云夫妇

对于杨钦典的这些变化,徐晓轩、宋琦云等革命同志也都看在眼里。并且在日后的闲聊里了解到杨钦典出身贫苦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当兵的初衷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并非什么凶恶之人,也并未做过什么坏事。杨钦典是有机会被感化的,他是一个可以争取的对象。

而后徐晓轩、宋琦云等人便开始经常给杨钦典讲当今的革命形势,以及国民党这些年的作风失去民心,已经是强弩之末。并劝说他不要再继续替国民党反动派卖命,要站在穷苦大众这一方,弃暗投明。

杨钦典在听到这些后虽然表面没说什么,但内心却早已被触动,这些年国军与共军的做法他也都看在眼里,心中自然已经分辨出了谁是谁非。在革命志士不断地劝说下,他的思想开始转变,并经常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帮助狱中革命同志交换情报,传递书信。

1949年4月,随着解放军挥师南下,国民党的末日已然来临。蒋介石深知大局已定,气急败坏之下便下令对于被关押的革命志士进行大屠杀,并同毛人凤一起亲自策划了白公馆的屠杀计划。

而杨钦典的杨进兴任务就是杀害小萝卜头以及另一位小孩杨拯贵。不敢违抗命令的杨钦典被迫动手卡住了小萝卜头的脖子,但是始终不忍心下去手,但是其他特务早已经丧心病狂,看到杨钦典不忍下手后,杨进兴拿着血淋淋的匕首,毫不犹豫地捅了上去,就这样,年仅八岁的小萝卜头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便在狱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杨钦典亲手杀害小萝卜头)(5)

小萝卜头

而事后的杨钦典也一直沉浸在深深地愧疚感和自责当中,眼看着国民党反动派节节衰退,重庆解放指日可待,杨钦典的内心深处也是一日比一日惶恐。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在即,蒋介石再次命令毛人凤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内的同志进行最后的屠杀。

而大屠杀的当晚正好是杨钦典当值,并且由于渣滓洞突发紧急情况,杨金兴等人都被调离,只留下了杨钦典和李育生二人留守白公馆,而此时白公馆内还有19名革命烈士即将被残杀。

这时的杨钦典是十分的惶恐不安,他深知自己手上已经沾染了小萝卜头的鲜血,一旦解放军入城,自己恐怕难逃一死。“不如把白公馆内的革命志士给放了,这样也可将功赎罪”杨钦典突然萌生了这个念头,随后放走革命志士的想法越来越强烈,然后他便开始犹豫不决。

而此时牢内的罗广斌看出了他的动摇,便赶紧劝说他争取生路。“我可以放掉你们,但是杨进兴他们肯定会要了我的命,再说重庆解放后,共产党和解放军会饶了我吗?”关键时刻,杨钦典终于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顾虑。

罗广斌听后立即回答道:“这一点请你放心,解放后你的命运和出路我们也早就为你考虑过了,我们这些被你放出去的人可以为你作证并且承诺,第一保证不让解放军杀你,第二证明你为共产党做出过不少贡献,功大于过。第三保证不再追究你的过去,共产党是说话算数的。

(杨钦典亲手杀害小萝卜头)(6)

罗广斌

就这样杨钦典在关键时刻弃暗投明,保全了19名革命志士的生命。1949年11月30日下午,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第二天在罗广斌的带领下,杨钦典前往重庆市公安局自首。而罗广斌等人也再三替他作证,说他在关键时刻拯救了19名将士的性命,有重大立功表现,请求给予宽大处理。

重庆政府根据罗广斌等人的证词,经过慎重的考虑后没决定既往不咎,并安排杨钦典在重庆市公安局工作。党的宽松让杨钦典如沐春风,但是小萝卜头的死他始终难以释怀,他觉得自己无颜面对共军,于是面对着这份难得的工作,杨钦典还是选择了放弃。

回到家乡后的杨钦典仿佛是做了一场梦,梦醒后他又是跟父辈一样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专心务农,白天在外劳作,晚上陪伴自己的母亲以及妻儿,这种安定和充实的生活也许是他最好的归宿。

时间稍纵即逝,转眼来到了1966年。在这17年间,杨钦典虽然没有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但是却过得十分幸福,家庭也是十分和睦,然而,“报应”却又悄悄来临。

1966年7月,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杨钦典被以“国民党特务”的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关押在四川省第一看守所。在服役期间,有人曾用非正常的手段逼迫其承认罗广斌等19名革命志士不是他放出来的,他们其实全部都是国民党安排的潜伏在大陆的特务。

但是无论他们怎么用残酷的手段逼迫杨钦典,他始终坚持地说道:他们就是我放出来的。最后由于杨钦典的坚持,他又再次救了这19名革命同志,维护了他们的清白。

1982年,在罗广斌等人的四处奔走呼吁之下,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重新彻查,认为杨钦典有功于革命,并宣布撤销原判,对杨钦典无罪释放。而已经在牢狱里16年杨钦典,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

(杨钦典亲手杀害小萝卜头)(7)

然而,回到老家后却早已物是人非。妻子病故、儿子因为自己的牵连丢失了工作。但尽管如此,杨钦典依旧毫无怨言,他生前不止一次地说道,他有罪,他对不起那个孩子,他应该收到一些“报应”。

杨钦典甚至从不向别人提起他自己曾经的功劳,因为在他眼里,所有的功劳都比不过那位八岁男孩鲜活的生命。尽管他不愿意提及往事,但是为了让后人牢记历史受到教育,他还是把自己的“黑红”人生讲给了后人们听。是在保持着自己的忏悔之情,尽力地为人民和国家做一些有益的事。

2004年11月28日,已经86岁高龄的杨钦典参加了在重庆市为“11.27大屠杀”殉难烈士举行的悼念活动。这位高龄老人蹲在烈士墓碑前老泪纵横,双手颤抖地为已故的先烈们焚烧纸钱,口里一直不停地忏悔道:我对不起你们,我对不起你们…

(杨钦典亲手杀害小萝卜头)(8)

就这样带着悔恨杨钦典于2007年去世,享年89岁。人们都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但不管怎么说,杨钦典最后依旧是挽救了19个家庭,所以在后人眼里他更值得被尊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