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心理学深度解析(你是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吗)

也许从离开校门的那一刻起或者更早,你就开启了与之前不同的人生——你要开始工作、自己租房、用劳动所得养活自己、不再向爸妈要生活费。我们常常把这个过程叫做独立,而在心理学上,我们会采用一个含义更丰富的词汇——自主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和独立自主有关的那些事。

一个人的心理学深度解析(你是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吗)(1)

如何判断你是不是一个自主的人?

心理学家提出,在获得自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作出以下3个方面的改变。而如果这些改变没有全部完成,我们的心理状态就很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

1.完成分离

完成分离,指的是完成与原生家庭的分离,在自己的生活和父母的生活之间建立清晰的边界

这一过程的主要评判标准是责任的划分,一个完成了分离的人能够在各个方面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除此之外,在完成分离的过程中,我们还会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与父母发展出除了亲子关系之外的、新的感情。

为什么我们需要独立自主?

1.独立自主能提高自尊和幸福感

心理学家发现,态度上、情绪上或行为上更自主的人,往往自尊水平更高、更能适应社会、更少有抑郁情绪

对63个不同国家的42万人进行的调查也发现,对自己的人生自主权越高的人,基本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焦虑和压力水平越低

2.自主能激发成就表现

马来西亚学者针对425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发现自主性较高的学生总平均绩点较高,且英语和数学两个单科的成绩都更好。而且,经过能提高自主性的教育和训练后,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成绩

心理学家同样发现,独立自主的状态有助于使人在工作中寻求兴趣和价值,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而在更复杂的工作任务中,自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既然独立自主可以给我们带来如此大的正面影响,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到独立自主呢?

一个人的心理学深度解析(你是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吗)(2)

如何做到真正的自主?

1.找到最佳的自主水平

研究发现,自主也存在一个“最佳水平”,比“最佳水平”更高或更低的自主性都未必是好的。在生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如果一味地追求与父母的分离、追求完全的自我决定,可能适得其反。

2.不要为了追求独立而忽视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独立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与父母产生冲突,但独立并不意味着和父母决裂;相反,父母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正向的作用。研究显示,大量青少年的独立过程是在父母的陪伴和帮助下进行的,父母会鼓励他们发展自我意识、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学会自己做重大决定。

追求独立自主的过程中,要警惕“伪独立”状态。“伪独立”指的是为了争取独立,对父母持冷漠或轻蔑的态度、总是认为父母在过分地控制自己,并有意制造与父母的冲突或冷战这可能对个人的心理状态、关系模式、社会生活功能产生负面作用。

3.明白自主并非为所欲为,它也意味着责任。

人不可能脱离与他人的关系而存在,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能够很好地把握“自主”与“关联”的关系,依恋与独立的平衡,并随着个人的发展而调节二者的限度。自主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希望KY的小伙伴们都能实现真正的自主,既享受自由也有为自己负责的能力。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吗?在评论区留言给我们吧!

收藏文章?不如顺便关注我们——头条号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交往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