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走了孙女要守孝(孝敬爷爷却致爷爷惨死)

张大爷90岁高龄时,仍旧耳聪目明,体格健壮。虽然老伴去世多年,但儿孙孝顺,自己又有退休金,生活安逸,衣食无忧,张大爷平时就养养花,练练字,溜溜弯,日子过得挺滋润的。

大孙子是张大爷带大的,爷孙俩感情特别好,孙子对张大爷也极为孝顺,张大爷随叫随到。

孙子总是按时给爷爷体检,因为张大爷最近睡眠差些,孙子便带爷爷做了头部核磁共振,结果是脑动脉硬化,医生建议住院,活活血。于是张大爷便在医院住下,每天输5瓶液体,大概需要八个多小时。半月后,张大爷出院,觉得身体没劲儿,精神也大不如前,1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突然心梗离世。

爷爷走了孙女要守孝(孝敬爷爷却致爷爷惨死)(1)

孝敬出来的悲剧——都是核磁惹的祸

张大爷的孙子哭得死去活来,张大爷身体那么棒,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其实张大爷的不幸离世因为两个错误,第一,张大爷90岁了,脑动脉用了90年肯定要有退化啊,有点硬化再正常不过,这就如同开了9年的车,各个零部件肯定会老化,你不能说是坏了吧;第二,90岁的人,一天输5瓶液,5瓶全部进了血管,把身体的新陈代谢完全打乱了,心脏的压力倍增,分明是一种自我摧残。就是把5瓶水喝了能受得了吗?何况是药液。再者,动脉硬化了,输液有什么用呢?又何况是90岁的老人动脉硬化。

原本为了孝敬爷爷,让爷爷健康长寿,却不想却成了爷爷的催命鬼,实在可悲,可叹!

以张大爷的不幸离世为例证,咱们谈一下现在的影像学检查。

本来影像检查是为医生服务的,帮助医生诊断疾病。但是现在完全颠倒了,影像检查成了主体,医生不看病人诊断,而是看片子诊断。患者去看病,中医应该“望闻问切”,西医应该“视触叩听”,可是这一切现在都省略了,简单问上几句便开出检查单,再拿着影像医师的检查报告下诊断,直接开始治疗。由此,一系列的悲剧便开始上演。

爷爷走了孙女要守孝(孝敬爷爷却致爷爷惨死)(2)

孝敬出来的悲剧——都是核磁惹的祸

因为影像是死的,而病人是活的,病是变化的,影像学根本不能如实反映疾病的具体情况。

首先是年龄因素,年龄增各个器官都会有老化,比如动脉有些硬化和狭窄,椎间盘会有突出、椎管会有狭窄、骨质会有增生、压缩性骨折等一系列情况,大多都是正常退变,如果不分青红皂白都当成病,那世界上还有正常人吗?有些医生告诉病人,你这主动脉堵了70%啦,患者一听堵这么多,吓得要死。其实堵70%往往没有症状,但是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催生出其它疾病。人的椎间盘40岁以后也会有或多或少的突出,如果都当成了病,都做了手术,不知道多少人会白挨一刀。

其次是具体病情与影像学检查的不符。比如说头晕,做脑CT发现动脉硬化,便认为是此造成脑供血不足引起。但是,脑供血不足也可能是颈椎病引起的,当椎动脉供血不足时,也会有头晕症状。二者是有区别的,颈椎病引起的头晕与颈部姿势有关,有时是一过性的,而脑血管病引起的头晕是持续性的。如果只看片子,误诊误治就不可避免。腰疼也是如此,有的老年人腰疼做核磁,发现是腰椎压缩性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其实可能是腰扭伤了、受凉了或者劳累造成,不一定跟压缩性骨折有关,压缩性骨折早已存在,可腰疼是刚发生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如果没有问诊和体征检查,根本无法判断。

最后,检查出的异常并不

爷爷走了孙女要守孝(孝敬爷爷却致爷爷惨死)(3)

孝敬出来的悲剧——都是核磁惹的祸

能都称之为病。影像学检查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肺结节用胸片体检就很难发现,但是做CT就一目了然。所以越来越多的异常被检查出来,比如甲状腺结节、肺部结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脑垂体瘤等。这些异常,大多是很安全的,不会产生恶变,但是如果不跟患者讲清楚,就会成为沉重的心理钢制,导致免疫力下降,灭迹的几率就增大不少,而判断这些异常是否会恶变,除了分析异常的形态外,要结合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等综合判断。

无论何时,我们都是给人看病,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而不能让影像学检查牵着人的鼻子走,过度检查和过于相信检查都是极端思想的体现,把人当成了死的机器,而不是当成活的人,这样的医疗太冰冷无情,也与医疗的仁慈背道而驰。

所以,我在大声呼吁不要过度检查和过于相信检查的同时,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些健康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力,以免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