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为什么是少数民族(东南亚篇九当代泰国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矛盾)

泰国地缘政治分区与民族问题

传统上,泰国可以划分为四大地理分区,对应泰国的四大地理模块,分别为泰北高地,湄南河平原,呵叻高原与克拉地峡。尽管在1977年泰国政府重新细分为了6区域系统,但事实上4区域系统更具有代表性和研究性。

与此同时,泰国的种族起源多种多样,并且还在不断发展。由于泰国民族主义和社会压力的压力,国家的民族构成遭到了模糊化。

泰国四大地形区

泰国为什么是少数民族(东南亚篇九当代泰国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矛盾)(1)

这种压力与种姓式的心态交织在一起,赋予某些群体更高的社会地位。泰国政府在其向联合国提交的“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的报告中正式承认了62个民族社区。

因此笔者将以4地区为主线,阐述泰国不同地区所需要面对的民族问题。

泰国四区域划分制度

泰国为什么是少数民族(东南亚篇九当代泰国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矛盾)(2)

一、泰北高地:山地部落问题

山地部落是泰国用于所有种族群体的术语,他们大多居住在泰国北部和西部高山地区,包括泰国北部,老挝和缅甸之间的边境地区。

泰北山地

泰国为什么是少数民族(东南亚篇九当代泰国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矛盾)(3)

在19世纪,生活在泰国北部山脉中的山地部落是泰国最大的非佛教徒群体。他们的山区位置是偏远的且难以进入。在泰国官方文件中,山地部落Chao Khao)一词开始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这个术语突出了山谷和山地的二分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泰人占据了更多的肥沃山间盆地和山谷,而较弱势的群体生活在较贫穷的高海拔地区。

泰北民族分布

泰国为什么是少数民族(东南亚篇九当代泰国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矛盾)(4)

传统上,山区居民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农民,他们使用刀耕火种的农业技术来耕种森林茂密的社区。普遍认为削减和焚烧做法具有环境破坏性,政府对边境安全的关注以及人口压力是泰国政府强行迁移许多山地部落的人民。

主要种群

泰国境内的七个主要山区部落,分别是阿卡族(哈尼族),拉祜族,克伦族,苗族,瑶族,傈僳族和巴朗人(德昂族)。他们大部分都是跨界民族,生活在中缅泰老四国边境地区。

民族的语系分类

汉藏语系民族:阿卡人,拉祜族,克伦族,傈僳族

以上四个民族均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分支,除克伦族以外,哈尼族、拉祜族、傈僳族均有在中国分布。

其中克伦族是东南亚最大的山地部落之一。在缅甸有克伦族主体省份——克伦邦,位于缅泰边境地区。克伦人的总人口不详,因为他们遍布缅甸,老挝和泰国,最主要分布于缅泰边境的 他念他翁山脉的山区。

克伦邦位置

泰国为什么是少数民族(东南亚篇九当代泰国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矛盾)(5)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缅甸没有进行过可靠的人口普查。人口估计数为750万至1400万人。。泰国约有320,000名凯伦人,占该国山地部落总人口的一半。但由于缅甸内战,现涌入泰国生活的克伦人约有100万。

苗瑶语系民族:瑶族,苗族

苗族是中国古代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由于属于汉藏语系的华夏部落从北方扩张,迫使他们向南迁移到老挝和越南,以逃避压迫和迫害。

最大的两次苗族向东南亚的迁移发生在中国明清两朝,其中以清朝为最。从明朝播州杨应龙叛乱,清朝乾隆古州苗疆起义到嘉庆苗民起义,起义被镇压的最终结果是他们在中国西南大规模外流,最终进入东南亚并到达泰国北部。

泰国为什么是少数民族(东南亚篇九当代泰国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矛盾)(6)

苗族部落被广为人知是因为苗族武装曾在越战中站在美国一边。但也因此在战后遭到了老挝政府和越南政府的严酷镇压。而在1975年老挝内战中,大量苗族部落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泰国。

苗瑶语系民族的迁徙

泰国为什么是少数民族(东南亚篇九当代泰国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矛盾)(7)

今天,苗族主要位于泰国高地。在山地部落中,苗族正在融入泰国社会,并成为最成功的社区之一。目前泰国苗族人口估计约为250,070人,并分为不同支系:花苗,黑苗和白苗等。

瑶族是苗族的近亲民族,他们的立场基本与苗族一致,在越南战争中支持美国而在战后遭到了清算。

苗族至今在老挝和越越南都有独立组织。上个世纪著名的老挝苗族将军,“苗族雄狮”王宝抗越南老挝失败,流亡美国,组建 “老挝民族联合阵线”。

在老挝篇中会对东南亚苗族生存情况进行补充。

南亚语系民族:德昂族(巴朗人)

与他们的近亲孟族和高棉人一样,德昂族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是在早期东南亚的土著民族。另一支南亚语系民族是佤族,是德昂族的近亲。

在泰国,德昂族的人口很少,他们主要分布在缅甸掸邦高原的巴朗民族自治区并拥有自己的民族武装——巴朗民族解放军,与他们的亲族佤族一样。

巴朗民族自治区(Pa Laung SAZ)

泰国为什么是少数民族(东南亚篇九当代泰国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矛盾)(8)

“山地民族”问题曾经是泰国民族治理政策的重点,因为其经济社会的自给自足性质,难以受到泰国政府的有效控制。

同时他们是泰国北部最大的非佛教徒群体, 与泰国佛教主流社会格格不入,并遭到泰国政府的歧视,许多人依然没有泰国公民的身份与权利。

据《曼谷邮报》2013年的一篇文章称,“近百万山地人和森林居民仍然被视为外来犯罪分子,因为大多数人生活在受保护的森林中。被视为国家安全威胁,其中数十万人被拒绝公民身份,尽管许多人都是当地人。”

但随着泰化政策的推行,山地民族得到较好的解决。

二、中央地区孟族保护问题

孟族(Mon),实际上为最早到达湄南河流域的民族。为南亚语系诸民族之一,并在此建立起辉煌的文明——从5世纪的陀罗钵地到12世纪的哈利奔猜与罗涡国,孟人曾经广布在伊洛瓦底平原到湄南河。

公元10世纪的东南亚

泰国为什么是少数民族(东南亚篇九当代泰国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矛盾)(9)

但最终,孟人文明遭到了12世纪南下的泰民族的摧毁,并遭到了后者的广泛统治与同化。当今孟族主要分布于缅甸的孟族自治区——孟邦。

缅甸孟邦位置

泰国为什么是少数民族(东南亚篇九当代泰国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矛盾)(10)

泰国大部分孟族早在泰民族南下后随即遭到了同化。但在当代泰国中央地区的农村依然发现了少量的孟人村庄。

泰国人称他们为ชาวบน,意思是“上层人”或“天空人”。他们的自我称呼是“山地民俗人”,在现代的孟语中翻译为“山地种植者”。2006年估计,泰国孟族人口约为1500人,在全国范围内约有2000-6000人,信仰小乘佛教。

作为湄南河平原的原住民,消失的孟族群体应该得到合理的保护。孟人的佛教文明也曾经深深影响了泰国文化,并使南下的泰人皈依了佛教。

三、东北地区民族认同问题

泰国东北地区事实上事实上由单一地形——呵叻高原所构成。

尽管被称为高原,事实上呵叻高原更像是一片巨大广阔的平原地区,海拔仅仅只有100-300米,被称为高原实际上名不副实。

泰国为什么是少数民族(东南亚篇九当代泰国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矛盾)(11)

几百年来,这片巨大的高原一直都丛林密布,人口相对稀少。即使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高原东北部仍然林木丛生,只有少22%的土地被耕种。19世纪茂密的森林里居住着许多如克木人(南亚语系原住民)一样的狩猎者和采集者,我们可以在今天难府和沙耶武里省边界的丛林地区找到他们最后的残存者。

泰国为什么是少数民族(东南亚篇九当代泰国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矛盾)(12)

与法国人于19世纪制作的地图以及20世纪老挝民族主义者制作的地图相反,澜沧王国最辉煌时也只统治了湄公河沿岸处于呵叻高原北部边缘地区。佬族在占巴塞地区决定性的优势直到18世纪初才出现。

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朝)对该地区也不感兴趣,只是到了17世纪中期才在两个古老高棉城镇的遗址上建立了加强的前哨呵叻府。

佬族:伊桑人与伊桑地区(Isan)

尽管统治十分脆弱,但在澜沧王国建立之后,呵叻高原的大部一直由澜沧王国控制,佬族人也开始由湄公河上游进入该地区,与土著高棉人争夺地盘。

但随着高棉的黑暗时代到来,弱势的高棉王朝迁都金边之后,高棉人只能龟缩在呵叻高原的南部,而西部一些地区由大城王朝占据。

泰国为什么是少数民族(东南亚篇九当代泰国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矛盾)(13)

高原真正“佬族化”是随着老挝阿奴王的起义反抗暹罗统治而发生。这次起义促使暹罗政府着手一项系统的政策,即将成千上万的佬族人从湄公河东岸迁入这个由暹罗强势控制的地区。

在吞武里王朝崛起后,暹罗已经吸收兰纳以及澜沧王国故地,成为泰语族的统一帝国。

但法国殖民者的到来使老挝重新脱离了暹罗的统治,从而避免老挝遭到泰国吸收的命运。但泰国割地老挝,却使呵叻高原成功保留在了泰国之内直至今日。

泰国为什么是少数民族(东南亚篇九当代泰国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矛盾)(14)

而这部分留在泰国的佬族人被称为“伊桑人”,呵叻高原也被成为伊桑地区。更为严重的是,佬族(被划分为东北泰人)人口达到2200万人,几乎占到泰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如何消化这部分佬族人并使之产生泰国认同,成为当代泰国民族问题中最核心的问题,因为他们的人口体量最为庞大。

上高棉地区与北高棉人

北高棉人(Northern Khmer people),汉语通常翻译为上高棉,英文则称为“北高棉”,指分布在呵叻高原南部的高棉人。

在12世纪泰人南下东南亚之前,高棉人就已经出现在这个地区。随着吴哥沦陷,伊桑地区的高棉人受到泰国影响力增强。在18世纪,泰国正式吞并了金边王朝的苏林省。高棉居民成为泰国君主制的事实上的臣民,并开始了漫长的文化同化过程。

泰国为什么是少数民族(东南亚篇九当代泰国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矛盾)(15)

尽管如此,在靠近柬埔寨边境地区依然存在大量高棉人,并在苏林等省占据多数。

虽然它不像越南的高棉克罗姆(下高棉人)那样大规模,但由于泰国和柬埔寨在文化和历史联系方面的相似性,居住在伊桑地区的一些高棉人要求更多的权利并严格反对高棉人的泰国同化政策。

此外,泰-柬两国关于高棉遗址的边境争端和高棉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泰国政府和柬埔寨政府之间的敌对行动使他们的关系更加动荡。

但随着泰化政策的进行,北高棉地区的高棉人受到稀释和同化。

四、南部地区: 泰南三府的伊斯兰恐怖主义

下一章讲述泰南三府伊斯兰马来民族问题和泰华人同化问题,以及泰国的民族宗教政策:泰化(Thaificatio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