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真实的历史故事 他一生模仿李世民

李世民真实的历史故事 他一生模仿李世民(1)


说起唐朝的几个皇帝,首先就是开国皇帝李渊,李渊的起点本身就是高的,他的爸爸是西魏贵族,娶了独孤信的二女儿,生下了李渊,李渊之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治理下的唐朝,无论是文治武功都属于比较强盛的境界,强大的武装军事力量,成为了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引得西北的各部落瑟瑟发抖,万国来朝;李世民之后的李治虽说略微平庸,到底也靠吃爹留下的老本让大唐更加强盛,出现了永徽之治,李治的儿子们非常平庸,比如李显李旦等人,但是李治的老婆非常牛掰,就是武则天。

武则天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例女人当皇帝的历史,史称贞观遗风。

武则天晚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还政李唐,中宗复辟后不久被人害死,中宗的老婆韦后一心想做第二个武则天,but,李旦的儿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李旦登基为唐睿宗,李旦登基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生权力之争,后李隆基继位,将太平公主处死。

李世民真实的历史故事 他一生模仿李世民(2)

李隆基影视形象

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大唐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称为开元之治,但是到了后期,天宝年间出现了安史之乱,大唐帝国开始了由盛转衰的过程。

唐玄宗过后的皇帝当中,也出现过类似先祖的能干的皇帝,比如说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唐宣宗李忱。

李世民真实的历史故事 他一生模仿李世民(3)

唐宣宗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但是你肯定看过一部早前非常爆火的TVB神剧《宫心计》,剧中陈豪扮演的李怡,其实就是未来的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以前的名字叫李怡,是唐宪宗的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公元820年,唐宪宗暴毙,李忱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上面也还有一个三哥,李忱原本跟帝位无缘,全靠哥哥短命。

宪宗将皇位传给李恒,史称唐穆宗,李恒只是当了4年的短命皇帝,就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接下来的20多年间,李恒的三个儿子每个都当了一次皇帝,分别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

李忱就这样稀里糊涂就做了三朝皇叔,虽然是叔叔,但是三个侄子对李忱的态度可并不好,因为李忱性格木讷,反应迟钝,一看就像地主家的傻儿子,所以这几个皇帝看到李忱都不放在心上,甚至在家宴上公然羞辱。

唐武宗曾经还想要处死李忱,因为在他眼里,李忱活着就是最大的祸患,李忱在经历了几次迫害之后死里逃生,一直到公元846年。

公元846年,会昌6年,唐武宗病重,口不能言,左军中尉马元贽等宦官密谋,准备拥立李忱为帝,就是唐宣宗。

李世民真实的历史故事 他一生模仿李世民(4)

马元贽影视形象

为什么会立光王为帝呢?就是看中了光王的傻,马元贽认为只要扶持一个傻子上位,那么朝政就能完全被自己掌控,自己甚至能够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二个曹操,当然马元贽打死也不会想到,光王不是真傻。

李忱不是偶像派,但是真的是个演技派,继位之前是个傻子,继位后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作为帝王的杀伐决断和雄才大略开始展示出来。

他所有的憨傻都只是他用来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自保的工具而已。

就像南北朝时期的猪王刘彧为了逃避刘子业的迫害而装疯卖傻,后世的朱棣为了迷惑自己的侄子建文而假装去吃马粪一样,都是为了活下去。

唐宣宗的才华,从他继位之后开始展现出来。

比如他继位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始收拾当年武宗手下的那一批能臣,比如将李德裕外放到荆南,李德裕可是被后面史学家称为唐中世第一等人物,直接跟姚崇和宋璟齐名的人物。

那又如何?唐宣宗上位,直接让李德裕做了炮灰。

唐武宗以灭佛著称,唐宣宗登基后,直接改了武宗的策略,原先被摧毁的寺庙纷纷复建起来,被用于铸造钱币的钟罄、佛像,又重新回铸成钟罄、佛像。

晚唐的佛教政策,表面是宗教问题,实质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牵涉国家大量的人口、田地规避赋税,唐宣宗对武宗灭佛的矫枉过正,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困境。

总之,只要是唐武宗定下的国策,不管好坏,全部废除和更改。

唐朝最出名的一场争斗就是牛李党争,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

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唐宣宗罢免了李党党魁李德裕后,牛道孺、李宗闵等牛党要员,纷纷开始被重用,李党陡然失势,牛党全面复辟。

李党属于改革派,牛党属于保守派,因循苟安,碌碌无为。唐朝晚期江河日下的朝政,如果唐宣宗真的想要励精图治改革,就不该将李党之人全部贬斥,唐宣宗将李德裕贬到海南,最终导致李德裕死在海南。

李世民真实的历史故事 他一生模仿李世民(5)

唐宣宗与其说是擅长治国,不如说是擅长cosplay,cos谁呢,就是他的先祖唐太宗李世民。

唐宣宗擅长微服出行,前去体察民情,有一次在打猎的途中遇到几个樵夫,巧樵夫们自称是泾阳县的老百姓,宣宗询问百姓县令是谁,百姓答谁谁谁,后又问这个县令如何,百姓答这个县令如何如何有性格,抓到强盗就算神策军来要人都不给!

宣宗很高兴,两年后将这个县令提拔为海州刺史。

因为神策军当时是由宦官管辖,这个县令敢跟神策军叫板,自然是正中宣宗的下怀。

这样的故事,在正史中多有记载,说明宣宗确实对体察基层官声很有一套。然而,对于朝廷中枢官员的选拔,他却通过祷告宪宗或抓阄的形式来决定。相形之下,对基层官员如此注重细枝末节,就给人一种小事谨慎、大事乱来的感觉。难怪北宋史家范祖禹评价唐宣宗,说他只是有“县令之才”罢了。言下之意,唐宣宗不具备治国之才。

但唐宣宗本人肯定不会承认这一点。

他在位期间,本人处处模仿唐太宗李世民,想把自己治下的国家打造成另一个贞观之治。正是这些模仿之举,使他赢得“小太宗”的美名。只有深究下去的人,才会知道世人原来被唐宣宗的自我宣传给蒙蔽了。

有人说,唐宣宗在位的文治虽然不咋地,但是武功好歹也不错啊,比如在位期间,收回的河湟地区。

李世民真实的历史故事 他一生模仿李世民(6)

其实河湟问题一直都是唐朝的心病,从唐武宗的时候就开始计划要收回,但是被一些琐事耽搁了,一直到唐宣宗时期,吐蕃发生内乱,无暇顾及河湟,河湟地区的张议潮开始起义,归顺大唐。

所以说河湟的事儿关唐宣宗啥事,他只是捡了一个大便宜而已,刚好遇到吐蕃内乱和张议潮起义,如果非要将这事儿归到李忱的功绩上,有点过分了。

唐宣宗这一朝,可以说是大唐王朝的回光返照。

为了驾驭各个统治集团,他在宰相、宦官、翰林学士各集团内部及之间大玩平衡术、监察术,使得各集团互相牵制,最后集皇权于一身。

藩镇军乱此起彼伏,幽州、徐州、河东、容州、岭南、湖南、江西等地,先后发生军变。农民暴动也时有发生,蓬州、衡州、浙东等地都有起义发生。这些军乱和暴动,虽然都被平定下去,但已说明全国的局势相当糟糕。

大中十三年(859)八月,唐宣宗因服长生药中毒驾崩。临死前,他颁布最后一道旨意,将夔王李滋托付给了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和宣徽南院使王居方,让这三个宦官拥立其为皇帝。

但很快,担任左神策护军中尉的宦官王宗实,依靠手中掌握的宫廷禁军,率军迎接郓王李温,拥立其为皇帝,是为唐懿宗。之后王宗实又以伪造圣旨的罪名,将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三人处死。

一次宦官政变,把昏淫无道的唐懿宗推上前台。

大唐,开始走向末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