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清朝的灭亡的原因(大明宗室在明亡时是何下场)

引言:明亡之后,作为王朝的宗室力量他们又是如何抉择的呢?是抗争还是屈服,作为拱卫帝王统治的藩王力量又因何而导致成为混吃等死的处置。在太平年间藩王享受国家的优等待遇,除了参政议政的权力,其他的方面限制并不是很严,但到王朝动乱时,这种优势又成为束缚自己的制度,成为待宰羔羊。这种前后对比的极度反差为何制约着明朝宗室的力量。清军为何对其如此忌惮甚至采取极端方式一网打尽呢?

盛世之中的太平安乐王爷,乱世之中王朝覆灭的替罪羊真的只是他们命中注定的结局吗?面对命运的安排这些宗室之后选择了三种方式来应对,但无论哪种方式也难以摆脱自身身份所带来的不安定因素。能够真正善终与保命的始终都在少数。一切皆有定数,因为前期明朝的制度制约导致皇室最后的力量成为王朝掘墓人的一员,甚至也成为王朝的陪葬品。让我们回首那段历史,看看其中的缘由,从中能够得到一些启发。

明朝和清朝的灭亡的原因(大明宗室在明亡时是何下场)(1)

明初分封藩王以卫中央

一、"靖难之变"后的藩王厄运

明初太祖朱元璋为巩固政权而发动"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大杀功臣而稳固皇权。为确保地方与边疆安稳,册封宗室子弟以实权,捍卫皇室稳定的大明治国方略。可是在其死后,就发生了靖难之役,本是拱卫皇权的藩王却夺得了皇位,这使得继位的明成祖朱棣意识到了藩王实权的威胁。更是继承了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只是手段没有建文帝那么简单粗暴而已,而是采取温和态度,收回地方财权与军权,实行中央供给的圈养政策,解除了藩王的威胁。尤其是正德年间的宁王之乱更是加大对宗室的管控力度,明宗室逐步沦为帝国的绊脚石与弊政。

靖难之变是藩王命运的转折点,也是藩王由明王朝的支柱力量转化为附属品与消耗品的节点。自此之后藩王退出大明政治势力的格局,成为高贵与无能的代言词。没有兵权与财权的藩王势力除了空耗国家财富外,就是风花雪月的生育机器,从而造成整个中国王朝史上的奇迹,宗室人数由明初几十人到明末的一百多万人。从明中期就开始挤压明朝的财政负担,到末期更是成为压倒明王朝的障碍与阻力。

明朝和清朝的灭亡的原因(大明宗室在明亡时是何下场)(2)

靖难之役后的宗室囚徒生活

二、宗室监禁般的囚徒生活牢笼

在明初国力强盛,收回藩王的财政与军权,还能做到有效的支出与供养,可是随着宗室认命般的无作为后,开始疯狂的享乐与造人后,明廷的财政逐步难以弥补巨大的差额,又因为制定的限制政策,使得宗室除了名誉与地位崇高之外,其他的一无所有。也就是一个高级的监狱,打断了他们所有的上升渠道,同时也使得他们的注意力只能转移到个人享受与不务正业上,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自我放纵与对政治的不满吧。

明朝和清朝的灭亡的原因(大明宗室在明亡时是何下场)(3)

明中后期的藩王泛滥压垮财政

三、无事可做的挖国家墙角

但是凡事无绝对,当国家财政无法保证的情况下,有了另一种方式的变通。那就是放宽对于藩王的经济管控,允许藩王自力更生,供养自己的生活所需。这个口子一开,宗室就利用自己的特权优势来为自己敛财,因为知道朝廷是靠不住的,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活费用,而开始不择手段的为自己捞取各种利益,甚至兼并自耕农的土地,与侵占军户的土地,从而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体。

而明廷中央对此也只能默许或者无能为力,毕竟财政的不允许只能以短期的利益交换来维持国家的稳定。只是没有想到这是个死命题,宗室人口也整越多,而国力却在逐步衰减。最终形成了宗室特权利益的增长是以明庭的衰弱为代价。这种内向的消耗国力的做法也加剧明朝的败亡。

明朝和清朝的灭亡的原因(大明宗室在明亡时是何下场)(4)

崇祯帝自杀后的宗室慌乱与悲惨命运

四、乱世下的冤大头

和平时期的时候,明宗室的日子还算好,而乱世时则是明面上的矛盾火力点。明末由于处于特殊的历史性小冰河时代,使得明末的财政危机变得更加严峻,而辽东的满清势力又时刻寇关,牵扯着明军的主力与精锐。对于内部的农民起义军反倒难以控制,加之军户卫所制的崩溃,使得起义形势难以控制。

明朝和清朝的灭亡的原因(大明宗室在明亡时是何下场)(5)

清朝利用宗室玉蝶捕杀宗室

而宗室则成为起义军泄愤的对象,因为明庭规定藩王无诏不得离开封地,不经地方巡抚默许不得出动,被限制在封地中的宗室们甚至连王府都没有出去过,很多都是在城破后才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妙。可见当时对于宗室的掌控之严,哪怕是王朝末路也没有放松对于宗室的监管,一有异常举动必被重罚。其中的唐王世子就因为散尽家财募兵勤王而被下狱反省,可见一斑。

这也导致藩王面对农民军与后来的清军时,可以说失去了明朝这个保护伞,其中的下场有多惨。因为他们不止掌控着大明的大量土地,更是把控着很多的资源与财富,而本身又没有武力为保障。成为一种流动的宝库。大明的败亡在于自身的党争与财政危机,而财政是根本的问题。而明宗室却把握着巨大的财富。这笔财富不止农民军需要,满清也需要,这就成为吸引火力点的招牌。乱世下没有法则约束,更是各种秩序重建的时候,原有的优势只能成为打破束缚的人的试刀石。

明朝和清朝的灭亡的原因(大明宗室在明亡时是何下场)(6)

乱世下宗室待宰的结局

五、明亡之后的抗争与屈服

崇祯帝自杀殉国后,由于没有考虑对于大统的安排,导致宗室对于危亡的应对出现偏差,处于北方的宗室处于第一线上,既要应对农民军又要应付清军的入关。最终时间没有缓冲,又受清军的"助明剿匪"的误导,尤其是厚待宗室的借口,导致整体面临清军的屠刀,难逃厄运。而南方的宗室相对来说有了时间的缓冲能够更好的选择如何应对当下的危局。

总体来说面对亡国的问题,宗室的下场并不太好,为了挽救自己的命运,宗室通常采取三种策略来赢得自己的生存能力。一种就是依附新朝,但是风险系数太高。作为同族的农民军经过稳定后对于宗室还能容忍,而满清对于宗室的态度绝对是零容忍,因为明廷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作为外来户有着先天的不自信与自卑感,唯有毁灭才能保证稳定。

明朝和清朝的灭亡的原因(大明宗室在明亡时是何下场)(7)

宗室有志之士的抗争与失败

第二种则是抗争,南明政权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种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一方面承担起与国同存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明白自己的处境,抵抗与不抵抗,命运都是不太好,只有争过一把之后,说不定就能有转机。但由于清廷惧怕明朝的再起,与中原百姓与士绅的抵抗潮流,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快速绞杀,抵抗者的下场很惨。第三种则是逃避,也就是隐姓埋名从此不过问世事,甘当顺民。这种呢相对来说还是稳妥与安全一些。毕竟理性的宗室非常少,时间能够淡化一切。

但不论哪种方式,满清对于明宗室的屠刀政策却始终没有变,这也是因为得国不正与投机取巧获得大明江山有关,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足只有武力征服与高压统治才能稳定自己的统治根基。那就必须消灭一切的反抗力量与潜在危险。而作为大明王朝的代言人,宗室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满清的合法性。无论宗室采取何种方式,都免不了被整顿的立场,无非是成本与风险高低而已。

明朝和清朝的灭亡的原因(大明宗室在明亡时是何下场)(8)

康熙帝对于宗室还是宁杀错不放过

结语:王朝的变更是不可避免的,正因为他的建立就已经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都是根据当时的国情而制定的相应的策略,而后则形成相应的利益捆绑体,中期弊端的显现又难以做到真正的改正与协调,最终到了王朝的末期则积累为矛盾的总爆发。祖制不可改的借口是利益格局的触动。这也是为何王朝的使得难以摆脱兴衰更替的变换。而王朝的覆灭也伴随着利益体的崩溃,明宗室的下场就是这场利益变动的牺牲品与替罪羊。

藩王势力由王朝初期的鼎盛到靖难之变的削弱,就已经退出了原先拱卫皇权的政治与军事力量,甚至因为精力转换为内部的蛀虫,侵蚀着明王朝的国力,成为明亡的助推器。不得不说凡事有利必有弊,失去了政治权利与军事力量,却获得惊人的财富与土地资源,而这是以削弱明庭的国力与根基为代价,最终长远来看,也是一种失策的措施。没有武力维权的宗室在面临农民军与清军的双重打击下,只能被动应对,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敌人的手中,想要完美脱身很难。尤其是最为可靠的保障明廷的灭亡,使得他们只能沦为王朝的牺牲品。也正应了那句话,当你极度挥霍手中的权力时,会有相应的处罚机制。能量守恒定律永远存在,大明宗室的悲哀也正在于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