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戟老戏骨集结(的三叉戟就想让观众看到喜剧元素揭秘)

由刘海波执导,陈建斌、董勇、郝平主演的公安剧《三叉戟》正在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热播,该剧讲述了昔日的英雄组合“三叉戟”退居二线之后因战友遇害而重聚,齐心合力找出幕后黑手并破获一系列案件的故事。导演刘海波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坦言,《三叉戟》的案情没有那么惊世骇俗,也没刻意去营造紧张悬疑感,如果用推理烧脑剧的打开方式追这个剧,观众准备好的脑力可能就有点浪费了,而该剧着力刻画的是“三叉戟”精神,写的是在公安战线上默默奉献的老警察,“他们不是神探,算不上智勇双全,有时脾气很怪,身上有不少小毛病,但在罪恶面前,他们会迅速集结、拧成一股绳,用热血起范儿、用各自的绝技摧枯拉朽干掉黑暗。”

三叉戟老戏骨集结(的三叉戟就想让观众看到喜剧元素揭秘)(1)

故事:没刻意营造紧张悬疑感

《三叉戟》改编自同名小说,原著是获得金盾文学奖、燧石文学奖的“双奖作品”。作者吕铮既是一线人民警察,也是近年来公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

剧中,曾经号称“没有破不了的案子”的“三叉戟”原本已纷纷退居二线:“大背头”崔铁军(陈建斌饰)转入后勤部门,负责警务保障、“大棍子”徐国柱(董勇饰)成为了一名派出所巡警、“大喷子”潘江海(郝平饰)甚至准备下海转行。而由于曾经办案中发生的一次意外,原本情同手足的三人更是早已形同陌路。在首播剧情中,曾与“三叉戟”齐名的老警察夏春生(侯岩松饰)在执行任务中遇害。以此为契机,三人不约而同地行动起来找寻真相,在办案过程中这个热血的“中年天团”也将完成“重组”。

三叉戟老戏骨集结(的三叉戟就想让观众看到喜剧元素揭秘)(2)

相较于一般刑侦剧中需要更多考虑悬疑元素和剧情反转,《三叉戟》中的案件没有那么烦琐,对于想来看“大案侦破”的观众而言,会不会有心理落差?对此,刘海波坦言,如果是用推理烧脑剧的打开方式追这个剧,那观众准备好的脑力可能就有点浪费了,《三叉戟》的案情确实没有那么惊世骇俗,也没刻意去营造紧张悬疑感,而是想把重点放在这三个人物身上,“他们是人民警察,同时他们也是父亲、丈夫,他们比起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警察会有更多家庭、社会观念的羁绊。这三个老警察,精力没那么充沛,身手也不怎么敏捷,他们不上一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新科技、新的刑侦技术都不怎么了解,当他们又重新回到一线,会发生些什么呢?这就产生了很多看点。”

三叉戟老戏骨集结(的三叉戟就想让观众看到喜剧元素揭秘)(3)

人物:找到三十年变化中没变的东西

《三叉戟》的故事一开始,哥仨就处于一种微妙的紧张状态,他们心里惦记着对方,同时又谁也不想理谁,老大哥牺牲了,他们想查明真相,于是又别别扭扭地重新组队。全剧用两条线并行,一方面讲述当年那么铁的哥仨,如今的嫌隙是怎么生出来的,他们又是怎么重新找回当年的默契;另一方面,岁月流逝廉颇老矣,当年他们锋芒毕露披荆斩棘,如今随手保温杯降压药,二十年前第一次抓嫖,毛头小伙子们还不好意思说出口,如今在出同类现场,猎人的嗅觉已经相当敏锐,从这些变化的反差里,刘海波想找到那些没有变的东西。

在此基础上,刘海波设置了许多细节来构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原来办案是什么样,现在办案是什么样。每个人物当年和现在都会有一些变化,但也会有一些勾连。”比如每一次其他人叫“大喷子”出去办案,总会在他准备上车的时候捉弄他。他不上,车不开,他只要一踏上来,就踩油门,让“大喷子”每次都上不去车。“有三到四次,每次的规定情境不同,但每一次他都上不去车。”刘海波说,“我们在前史里也安排了这么一段,也就是说他们从年轻的时候就一直这么干,到了二十年后,还是这样。”

风格:“壮士迟暮”有悲有“喜”

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三位老警察初心未改、理想不灭。但年龄和体力成反比,年轻时一个箭步便能翻身越过的矮墙,现在成了摆在三叉戟面前无法逾越的障碍,“大背头”骑在墙上尴尬地上不去下不来,好不容易蹦下来也是跌跌撞撞。

三叉戟老戏骨集结(的三叉戟就想让观众看到喜剧元素揭秘)(4)

《三叉戟》并没有刻意回避“壮士迟暮”的现实,甚至很多时候都采取了喜剧化的处理方式。三人再回一线,年轻人很寻常的工具,在他们眼里都是搞不懂的高科技,于是就有了老哥仨和后辈们在一起时,想努力跟上时代又摸不着头脑的场景,比如“大背头”和“大棍子”操作电脑不慎退出了小吕弄好的应用界面又不知道怎么返回,被小吕“嫌弃”;哥仨去找老夏女儿的时候,被物业误会差点当成坏人,被老夏女儿“教育”;“大背头”不明白儿子的二次元工作,由此闹出的笑话。

三叉戟老戏骨集结(的三叉戟就想让观众看到喜剧元素揭秘)(5)

刘海波表示,因为原著小说作者是一个北京青年,其中有不少很喜感和亲切的元素。剧本创作延续了这个风格,同时又即兴发挥出了一些微表情、动作,这些表演也给了这个剧不少喜感的加持。比如年轻的人民警察小吕这个人物登场时,有一句台词是陈建斌问徐绍瑛饰演的小吕,“你打听那么多干嘛”,陈建斌顺手加了一个拍小吕后脑勺的动作,在后来的拍摄过程中,把“啪”地打小吕后脑勺的动作一直延续下来,这种拍打后脑勺的提醒动作,到后面就变成了一种前辈对新人的宠溺,一直到最后一场戏,哥仨要去危险的现场,他们不希望小吕也身处险境,这时候在敲打小吕后脑勺时,小吕已经会条件反射地躲开了。这种动作的设计,也从一定程度上让三个老前辈和后生的人物关系更生动和亲切。

三叉戟老戏骨集结(的三叉戟就想让观众看到喜剧元素揭秘)(6)

导演点评演员

崔铁军外号“大背头”,干了一辈子经侦,他曾是单位最年轻的探⻓,有过恃才傲物、锋芒毕露的时候,只要把案子交给他,就没有破不了的。但时光⻜逝,他剃去大背头留了圆寸,从经侦退到⻔岗。

我和陈建斌合作过《中国式关系》之后,就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合作,他身上有那种北方男人的气质。

徐国柱外号“大棍子”,是个三十年警龄的老刑警,逢恶必亮剑,出手就“开刀”。他重忠诚、讲道义,让一群昔日混混浪子回头,也因为性情耿直谁都“不尿”被下放,成了个“卧槽”老马。

陈建斌推荐了董勇,董勇的警察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他俩私交很好,和“大背头”和“大棍子”的状态很像。

潘江海外号“大喷子”,在办公室蔫头耷脑,一进审讯室立马生龙活虎。但随着年龄增长,他渐渐从工作中抽身,混出一大堆社会关系,自然也身处复杂的人情环境。

“大喷子”这个人物,在戏里有很多预审场面,郝平是我的上戏师哥,也是一位优秀的配音演员,他台词功底非常棒,这一点对于大喷子这个人物非常重要。他为了演好大喷子,看了好多预审视频,还和原著作者讨教了好多细节经验。

新京报记者 刘玮

编辑 佟娜 校对 陈荻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