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有山民间传统武术(青海武术越来越有范儿)
西宁作为丝绸之路南线重镇,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武术这一国粹在青海各民族的传承和不断融合下,形成了特有的青海武术体系。
青海武术有宗可溯
舒展大方、刚柔并济、动作灵活、方法自然、朴实无华、沉着稳健是它的精华,这是青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拳种——驷意八门拳。
八门拳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地区较为古老的地方拳种,最初始于兰州,后经过不断发展,逐渐传到青海地区。根据《青海省志·体育志》记载,青海的拳术最早在西汉时期从中原传入,但仅限于军队中,真正兴盛是在明代以后。20世纪40年代,得到驷意八门拳真传的马奇术和白耀山来到青海。于是,驷意八门拳在青海生根开花,杨学海、马兴隆、罗世清、马文海、马恒云等人,得到了驷意八门拳的真传。
青海武术经过百年的发展,之所以在今天还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有人推陈出新,不断有人将适合时代发展的东西融入到武术中。家住西宁的武术名家周金生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生于武术世家,自幼随父学武,后拜在一代武林宗师梁小天门下学艺。他的师爷是当年著名的大内高手,在时局动乱的年代,将正宗的宫廷八卦掌和武当太极剑传授给了梁小天,周金生便从师父那里得到了真传,后来他经过毕生的心血,创立了昆仑乾坤掌。随着时间的推移,周金生先生注意收集昆仑武术的各路绝学,创立了青海昆仑派。
据青海武师王卫和介绍,2001年昆仑派弟子参加了中国石嘴山国际武术邀请赛,青海选手的昆仑连环掌、昆仑太极拳、昆仑散手、昆仑八卦掌等以独特的功法、奇妙的套路和表现形式,给全国的武林高手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担当评委的“中国十大名师”之一的武当山丹派第12代掌门人马杰,被昆仑武术深深吸引,曾来到青海考察昆仑武术。八十多岁的马杰,在青海看到早已失传的昆仑武术绝学后大为赞叹,为了验证昆仑武术的实战技能,曾与昆仑派弟子赵锦文切磋。通过马杰等人的考察,大家一致认为昆仑武术的起源在青海,保留的拳种和功法是真正的昆仑武术。
青海武术富有民族特色
在青海历史上,武术运动主要在藏族、回族、汉族聚居地区发展。可以说,青海的武术是本地武术与传统武术不断融合、不断取长补短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武术体系。
藏族群众聚居地沿用了武术的传统套路,并发展了这种适应游牧民的拳种。在古代社会,武术与军事训练有密切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武术与原始的宗教、音乐、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劳动和部族械斗中,产生了骑术、射箭、攀登、跳跃等练武动作,长短兵器的格斗,以及逾高超远、轻足善走、袒臂搏斗等武术攻防技术。
汉族和回族则以八门拳、八门驷拳和查拳为主。八门拳经过几代人的演练和传授,遍及西宁、海东等地。八门拳拳种由三部分组成:单拳套路、捶拳套路、封手拳套路。拳术套路有撕拳、炮拳、九环捶、封手八快、八门惊捶、八门通背拳、破母等,器械套路有混元刀、高家枪、金枪、炮棍、八虎棍、扭丝棍、琵琶条子、排子棍、八朴条子等。展(斩)法十八种,如行步展、歇步展、提水展、划眉展、虎步展等,正可谓一出手就是展打斩劈,一接手就是擒拿跌摔,八大擒拿手与十八种展(斩)法相配合,并结合奔腿、扁桩腿、侧踹、后顶夺子等腿法,及中字跤分步单撒等明跤暗跤。
而八门驷拳则是广泛流传于西北地区的优秀拳种之一。此拳种及棍术传承悠久,有近百年的传承历史,是西北回族群众喜爱苦练的拳种之一。
非遗传承让武术走进校园
“保持队形,马步扎稳,今天我们学习国家非遗武术套路八极拳。”13日下午,西宁市一小学的操场上,100多名学生在武术教练的带领下做基础训练,教练一边演示动作一边讲解八极拳拳法特点。
教练说,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与民俗民风相融合,与文化艺术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深受各民族人民喜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传统体育项目大多具有群众性、比赛性、对抗性。武术进校园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合作的力量、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据西宁市体育局工作人员说,把传统体育进校园作为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在强健体魄的同时,传承传统体育项目,夯实校园文化内容,以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体育社团和课外体育等为载体,将传统体育引进校园,用积极的态度践行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推动西宁全民健身深入实施发展,关注从“小”做起,助推体育活动在校园蓬勃发展,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西宁市体育局在全市范围内着力打造一校一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品牌,如北大街小学利用大课间活动平台推广空竹、武术、跳绳等传统体育项目,根据学生年龄区分活动项目,将民间体育活动贯穿在体育课堂每一部分,让学生更加便捷地掌握活动的方法、规则和技能。晓泉小学打造中国式摔跤品牌,育才小学打造武术品牌等,各种传统体育项目在全市校园中百花齐放。开展传统体育活动,充分体现了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且气氛活跃、形式多样,使学生在热情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旨在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体验“快乐运动”的同时,了解我国传统文化魅力。
资料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纳玉堂 摄)
作者:纳玉堂 来源:西海都市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