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熟练操作顺铣和逆铣(如何选择顺铣与逆铣)

在运用数控机床过程中,应对顺铣和逆铣,该怎么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如何熟练操作顺铣和逆铣(如何选择顺铣与逆铣)(1)

如何定义顺铣和逆铣?

如下图所示,刀具切削速度与工件移动方向相同的为顺铣,刀具切削速度与工件移动方向相反的为逆铣。

如何熟练操作顺铣和逆铣(如何选择顺铣与逆铣)(2)

铣刀的种类和用途

铣刀的类型按刀齿结构可分为尖齿铣刀和铲齿铣刀。按刀齿和铣刀的轴线的相对位置可分为圆柱形铣刀、角度铣刀、面铣刀、成形铣刀等。按刀齿形状可分为直齿铣刀、螺旋齿铣刀、角形齿铣刀曲线齿铣刀。按刀具结构可分为整体铣刀、组合铣刀、成组或成套铣刀、镶齿铣刀、机夹焊接铣刀、可转位铣刀等。但通常还是以切削刀齿背加工形式来分。

尖齿铣刀可分为下列种类:

(1)面铣刀 有整体面铣刀、镶齿面铣刀、机夹可转位面铣刀等,用于粗、半精、精加工各种平面、台阶面等。(2)立铣刀 用于铣削台阶面、侧面、沟槽凹、工件上各种形状的孔及内外曲线表面等。(3)键槽铣刀 用于铣削键槽等。(4)槽铣刀和锯片铣刀 用于铣削各种槽、侧、台阶面及锯断等。(5)专用槽铣刀 用于铣削各种特殊槽形,有形槽铣刀、半月键槽铣刀、燕尾槽铣刀等。(6)角度铣刀 用于铣削刀具的直槽、螺旋槽等。(7)模具铣刀 用于铣削各种模具的凸、凹成形面等。(8)成组铣刀 将数把铣刀组合成一组铣刀,用于铣削复杂的成形面、大型零件不同部位的表面和宽平面等。

铲齿铣刀:一些要求重磨前面后仍保持原有截形的铣,它们的后面用铲齿形式,包括圆盘槽铣刀、凸半圆、凹半圆铣刀、双角度铣刀、成形铣刀等。

顺铣和逆铣的特点

对切削力的影响

逆铣时作用于工件上的垂直切削分力始终向上,有将工件抬起的趋势,易引起振动,影响工件的夹紧,这种情况在铣削薄壁和刚度差工件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顺铣时作用于工件上的垂直切削分力始终压下工件 ,这对工件的夹紧有利。

如何熟练操作顺铣和逆铣(如何选择顺铣与逆铣)(3)

对刀具弹性变形的影响

采用立铣刀顺铣切削工件轮廓时,工件对刀具的反作用力指向刀具方向,刀具的弹性变形使刀具产生“让刀”(欠切)现象。

采用立铣刀逆铣切削工件轮廓时,工件对刀具的反作力指向轮廓内部,刀具的弹性变形使刀具产生“啃刀”(过切)现象。刀具直径越小、刀杆伸得越长时,“让刀”和“啃刀”现象越明显。

如何熟练操作顺铣和逆铣(如何选择顺铣与逆铣)(4)

因此,粗加工采用顺铣时,可少留精加工余量。粗加工采用逆铣时,须多留精加工余量,以防“啃刀”产生工件报废。

对刀具磨损的影响

顺铣的垂直铣削分力将工件压向工作台,刀齿与已加工面滑行、摩擦现象小,对减小刀齿磨损、减少加工硬化现象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均有利。

另外,顺铣时刀齿的切削厚度是从最大到零,使刀齿切入工件时的冲击力较大,尤其工件待加工表面是毛坯或者有硬皮时,会使刀具体产生较大的振动。

如何熟练操作顺铣和逆铣(如何选择顺铣与逆铣)(5)

但顺铣时刀齿在工件上走过的路程也比逆铣短,平均切削厚度大。因此,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采用逆铣时,刀具易磨损,消耗的切削功率要多些

顺铣和逆铣如何选择呢?

选择原则:

采用顺铣时,首先要求机床具有间隙消除机构,能可靠地消除工作台进给丝杆与螺母间的间隙,以防止铣削过程中产生的振动。

如何熟练操作顺铣和逆铣(如何选择顺铣与逆铣)(6)

工作台是由液压驱动则最为理想。其次,要求工件毛坯表面没有硬皮,工艺系统要有足够的刚性。如果以上条件能够满足时,应尽量采用顺铣,特别是对难加工材料的铣削,采用顺铣可以减少切削变形,降低切削力和切削功率。

零件粗加工时,通常采用逆铣的切削加工方式;精加工时,为防止“啃刀”,通常采用顺铣的加工方式。

如何熟练操作顺铣和逆铣(如何选择顺铣与逆铣)(7)

与刀具半径补偿的关系

在数控机床上进行轮廓铣削加工时,常采用刀具半径补偿进行编程与加工。而刀具半径补偿又分为刀具半径左补偿和刀具半径右补偿。

刀具半径左补偿的判别方法为:刀具正转(顺时针旋转),沿刀具的前进方向看,刀具位于加工轮廓的左侧。反之,刀具位于加工轮廓的右侧,这种补偿方式称为刀具半径右补偿。

如何熟练操作顺铣和逆铣(如何选择顺铣与逆铣)(8)

因此,不管是内轮廓还是外采轮廓加工,采用刀具半径左补偿编程铣削的加工方式为顺铣,而采用刀具半径右补偿编程铣削的加工方式为逆铣。

当采用盘铣刀加工平面轮廓时,当刀具的切削宽度大于50%的刀具直径时,切削过程既存在顺铣,又存在逆铣。

数控铣床顺铣与逆铣的选择

数控机床普遍具有消隙机能,传动机构的反向间隙较小,而且数控机床大多进行零件精加工。因此,数控铣削时通常采用顺铣的加工方式,即轮廓加工时采用刀具半径左补偿进行编程与加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