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从哪辈开始算(古人以五服为血缘亲疏标准)

在一些农村,适龄男女谈婚论嫁的时候,家中的老人总要查查家谱,看对方是否出了五服。缔结婚约,宴请宾朋,也要通知五服之内的亲友。

虽然历史上的服丧制度有所变化,但是“五服”区分血缘亲疏远近的作用并没有变。习惯上以五服以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出了五服,说明亲属关系比较疏远,即使同姓,也是可以通婚的。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所谓“远亲”并不一定意味着距离上住得远,而是说出了五服。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也是说把丑事的传播范围限制在本宗族之内。

那么说了这么多,“五服”到底是啥意思呢?

五服从哪辈开始算(古人以五服为血缘亲疏标准)(1)

据《仪礼·丧服》规定,这“五服”依次是“斩衰(cuī)”、“齐衰(cuī)”、“大功”、“小功”、“缌麻”。

斩衰

衰即“缞”,是麻质丧服上衣。“斩”者,不缉之义(即不缝边)。所谓“斩衰”,即用最粗的生麻布做成的不缝边的衣服。后世也常用麻布片披在身上代替,故有“披麻戴孝”之说。

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服丧期为三年(实际二十五个月)。子为父、父为长子(嫡子)、妻为夫、未嫁女子为父皆服斩衰。

五服从哪辈开始算(古人以五服为血缘亲疏标准)(2)

整个斩衰期间,孝子要“居倚庐,寝苫枕块,不说(脱)经带”(《礼记·间传》)。即住在简陋的庐棚内,铺着草垫,枕着土块,睡觉不脱衣服。此外还要禁婚娶,不得赴宴,不得听音乐,不得游戏玩乐,甚至不得与人侃侃而谈等。

从东汉至明清,服斩衰的现任官员均须自动离职,回家守制(守丧),称作“丁艰”或“丁忧”。父丧称丁外艰或丁外忧,母丧称丁内艰或丁内忧。斩衰期间,孝子也不得应科举考试,如发现“匿丧”,将会受到严厉处分。

五服从哪辈开始算(古人以五服为血缘亲疏标准)(3)

齐衰(cui)。

齐,读作zī,指衣服的下摆。齐衰是五服之一,次于斩衰,以粗麻布做成。同斩衰不同的,是要缝齐下面的边。

齐衰要为继母、保母服三年,为祖父母、妻、庶母(父之妾)服一年,为曾祖父母服五月,为高祖父母服三月。

五服从哪辈开始算(古人以五服为血缘亲疏标准)(4)

大功。

服期九月。用熟麻布做成,比齐衰细,比小功粗,故称大功。丧事如堂兄弟、未婚的堂姊妹、已婚的姑、姊妹、侄女及众孙、众子妇、侄妇等,都服大功;已婚女为伯父、叔父、兄弟、侄、未婚姑、姊妹、侄女等服丧,也服大功。

五服从哪辈开始算(古人以五服为血缘亲疏标准)(5)

小功。

用较粗的熟布制成,服期五个月。

《唐律疏议》:“小功之亲有三:祖之兄弟,父之从父兄弟,身之再从兄弟是也。”所谓“从(zóng)父”,即伯父叔父的通称;“从兄弟”即同祖兄弟、从父兄弟的略称,也称堂兄弟。

五服从哪辈开始算(古人以五服为血缘亲疏标准)(6)

缌麻。

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疏织细麻布制成,服丧三月。

凡疏远亲属、亲戚如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外祖父母、岳父母、中表兄弟、婿、外孙等,都服缌麻。

所谓“中表”,父亲姊妹的儿女叫外表,母亲兄弟姊妹的儿女叫内表,互称中表。

五服从哪辈开始算(古人以五服为血缘亲疏标准)(7)

“五服”制度对后世影响

“五服”制度属于“礼”法的精髓,其中的“亲亲”和“尊尊”,被我们后世在道德层面所继承。例如尊老爱幼、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维护社会稳定等都是由古代的“礼”所演变过来的。

同样服制的核心一直被现在所保留,现在在农村对于直系血亲的亡故,也是参照古代的礼仪披麻戴孝,手持丧棍、守孝三天,以表达对于亲人的思念。但古代服制之间的同罪异罚,与当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相悖,所以应摒弃。

五服从哪辈开始算(古人以五服为血缘亲疏标准)(8)

在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服制中“礼”法必然会有一些“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借鉴。

传统的服制与现代法律文明之间必然有着许多的契合点,传统法律中所提倡的人本思想,要求我们在当代既要遵守法律,同时应注重遵循社会伦理、公共道德以及善良风俗,吸取传统思想中的精华以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