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入门的布局(象棋布局经验总结)

各位棋友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象棋布局的经验总结:

(一)当头炮的基本战略是中线突破。由于受屏风马的抵制,中线突破变为中线牵制,从而产生了五六炮、五七炮、五八炮、五九炮、巡河炮等新的攻法,改由侧翼袭击。其中五六炮、五七炮、五九炮过去虽然也在使用,但没有成套;五八炮、巡河炮则是崭新的布局,过去几乎没有出现过。但须知道的是,各种侧面袭击的方式之所以奏效,仍在于防卫方面不得不兼顾中线被突破的威胁。所以要想精通使用当头炮的全部攻法,首先必须把进中卒(注:现代为进中兵--当时尚属黑先红后的走棋规则。)运用连环夹马的一套战术当作基本功,进行必要的学习和锻炼。

象棋入门的布局(象棋布局经验总结)(1)

(二)执先当头炮的另一劲敌,是执后方面运用顺手炮和列手炮。这是《梅》《桔》诸谱的拿手好戏,而双方布置都是一马正出,一马屯边为正格。指导思想认为双马正出,易于遭受车的压制,甚至招致伤亡。但是,这样的布置,会使局面趋于简单化,执先者发挥攻击力有嫌不足,执后者想要反扑也难措手,这样双方就发展为争出正马,变化多端,已非《桔》《梅》诸谱所能范围了。

象棋入门的布局(象棋布局经验总结)(2)

(三)屏风马的发展更见丰富多采,当头炮的攻法层出不穷,屏风马的应法也日新月异。扼要地说,屏风马的布置可分为两大类:前者系王著《梅花谱》的路子,后者是吴著《梅花谱》的路子。在过去进三兵(即卒)比较普遍使用,但由于五七炮和五八炮的发展,进三兵的路子受到扼制,屏风马的反弹作用,对此显得极其苍白无力。由此进七兵(卒)的路子从五十年代起转占上风。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在理论上需要再作深入地探讨。

象棋入门的布局(象棋布局经验总结)(3)

(四)先锋马局,又称“快马局”,是执先方以兵三进一开着,继之以连续跃马占先到河头,然后看情况需要,中途变用当头炮、过宫炮,或起马、飞象等局,这在过去是习见的。现在则认为布置尚未就绪,跃马轻进属于偏师,已少见用,尚有待于今后的深入钻研。

象棋入门的布局(象棋布局经验总结)(4)

(五)单提马局,过去的现在都认为系较稳妥的布局,对防卫当头炮中线较为虚弱。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反单提马对付当头炮的横车运用,具有很多曲致的丰富内容。

象棋入门的布局(象棋布局经验总结)(5)

(六)偏锋炮(过宫炮)的基本观念没有大的变化,新的发展在于执后方用来对付“飞象局”,并在应付当头炮上修正了王著《梅花谱》的着法,变更了优劣的位置。

象棋入门的布局(象棋布局经验总结)(6)

(七)担子炮局,过去不少人使用。由于残局的水平提高,兵的保留使用特见重要;这种布局,中卒和边卒都易于被消灭,也较少用了。但由于应付“过宫炮”,似乎还留有一定的地位。

象棋入门的布局(象棋布局经验总结)(7)

(八)缠角马局,过去被认为是对付“仙人指路”的利器。现在则认为行动迂缓,暴露目标,影响布置,降为飞象局的附庸。不过这个附庸地位所起的作用并没有被棋手们所忘记,而它的作用也不限于缠角兑兵。

象棋入门的布局(象棋布局经验总结)(8)

(九)巡河炮局,这在过去也是不多见的,几乎是绝迹了。把它作为起手法之一是比较适当的。不过,从约近半个世纪的棋艺发展看,布局是从旧到新,又由新重提旧,更自旧创新这样螺旋式的向前推动着,而这个布局恰是还有待于开辟的新园地。

象棋入门的布局(象棋布局经验总结)(9)

(十)夹炮屏风马(反宫马局,属于屏风马的变种),在过去,是经常使用的。但有一段时期被认为有碍于中线的防守,并且出车较缓,反扑力不大,曾遭到冷落。从七十年代中逐渐又露了头角,发展成为抵御当头炮的有力武器之一。更应当指出的是,如前所述,顺手炮、列手炮等局面最大的变化在于改变了《桔》《梅》习套,争出正马(非边马),正恃有当头炮在必要时可以变为“夹炮屏风”解除车压马的威胁,并由此产生弹性攻势。这就是《指归》中所提出的,中局之要,在于移步换形,对各种局面的综合使用。

象棋入门的布局(象棋布局经验总结)(10)

(十一)在过去曾被棋手们认为无往不宜的“仙人指路”,由于产生了“平炮射兵”的应法而受到抑制。但是“穷则变”,由此激发了采用当头炮还击的策略,又“东山再起”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十二)飞象局,在过去认为不及“仙人指路”灵活,然而这却避免了“平炮射兵”的迫击,保留了第二手进三兵和七兵的选择权,易于从容布置。

象棋入门的布局(象棋布局经验总结)(11)

(十三)掌握先手,是对临局的总的指导原则,但先后手的分辨必须落实在一定的“形”上,才有物质基础。

好了,今天的象棋布局经验总结就分享到这里,喜欢的点点红心♥,支持一下,我们下期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