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1)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2)

2018年8月19日下午,从华清宫返程,途经山西洪洞县,住在距景点最近的一个宾馆。20号前去瞻仰寻祖之地:大槐树。景点门口,大石头书“大槐树”三字,4A级景点。大门是一棵槐根造型,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3)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4)

这些雕像再现移民当时的情景。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5)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6)

进园右拐,是大槐树景区。经过大槐树牌坊,路上布置的色彩艳丽。

穿过脾坊,前面是大槐树纪念地。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7)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8)

古大槐树原来就在这里。这碑亭是建在第一代大槐树遗址上。碑冠在盘龙细雕之中篆书”纪念"二字,碑阳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字,这五个字是用刷子写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和“汾河生态区”四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

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称作“祖”、看作“根” 。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地一次迁徙。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50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9)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10)

右侧高处,是烈士亭,亭中有纪念碑,旁边是三代四代古槐陪衬,也有现代种植的槐树林。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11)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12)

过了门洞,便看到古槐化石。这是石经幢,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由多块石刻堆建成栏,上有盘盖,刻有垂幔,飘带等,柱身刻陀罗尼经文及佛像。这幢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也是典型的经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历史,是明代迁民的唯一见证。它由青石砌成,平面成八角形,四层十五级,高9.4米,雕刻古朴深厚,书法刚劲流畅,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艺术珍品!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13)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14)

古老的树根也成珍品。这是一棵千年槐根。

这棵老槐树应是第一代古槐,但只剩枯树,绿意一片,是爬山虎。据说当年移民,就是在此树下办公的。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15)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16)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17)

古树左侧向后,是广济寺。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18)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19)

广济寺正殿。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20)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21)

与其他寺院格局相同。院中左侧是寻根祭祖宫殿。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22)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23)

这是献殿,祭祀时摆放供品的地方。`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24)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25)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26)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27)

祭祖堂!东为望乡阁,西为溯源阁。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28)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29)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30)

祭祖堂旁边有中华姓氏苑,是中华姓氏文化的盛宴。以前虽知道自己的姓氏,追宗溯源的东西却所知甚少,今天有这个机会了,毫不吝啬地买了袁氏和肖氏姓氏溯源,回头有时间好好看看。景区还有魁星楼、牌坊等仿古建筑。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31)

洪洞大槐树旅游攻略(洪洞县大槐树)(32)

洪洞县离家不远了,下午驱车返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