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历史真实形象(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曹操历史真实形象(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1)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在汉末三国的众多英雄人物中,曹操无疑是性格最复杂、内涵最丰富的一位。历代文学作品对曹操可谓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陈寿《三国志》:“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曹操历史真实形象(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2)

唐代

在具有英雄情结的唐代诗人眼中,曹操是诗歌咏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唐诗中曹操既是汉末乱世建功立业的英豪、魏晋文章盛世的开拓者,又是可托后人的知己; 同时他们对曹操汉末篡权、嫉贤妒能提出非议,在诗歌中把曹操作为其他三国英雄的陪衬。整体而言唐诗中对曹操的评价以褒为主,对曹操的贬斥也带有温和性,在唐诗中描写铜雀台题材的最多。这些评价的形成与上层统治者的评价态度、唐代的时代氛围、唐人的英雄崇拜以及唐代诗歌本身的独特性密切相关。

1. 追慕前贤建功勋唐代诗人本身有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如“志在麒麟阁,无心云母屏”( 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 见赠》) 、“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 李白《邺中王 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 、“投隙建功,因时立志”( 李商隐《祭全义县伏波神文》) 等,当他们在面对 曹操的相关历史遗迹时,往往能激发出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的情怀。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击马超、韩 遂,与马超等夹潼关而军,曹操从潼关北渡,沿着蒲 阪度西河,大破超军。

2. 文章盛世引叹羡

曹操非常重视文士 ,曹植在 《 与 杨 德 祖 书 》中说 : “ 然今世作者 ,可略而言也 。昔仲宣独步于汉南 ,孔璋鹰扬于河朔 ,伟长擅名于青土 ,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 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 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 ”。

3. 可托后人堪知己

乔玄和蔡邕可谓是曹操的知己,《三 国 志 》记 载: “玄谓太祖曰: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 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世说新语·识鉴》中 乔 玄 对 曹 操 说 “ 吾老矣 ,不见 君富贵 ,当以子孙相累”。

曹操历史真实形象(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3)

宋代

宋词中的曹操形象可谓丰富而饱满,他既是功业赫赫、雄才伟略的英雄,又是奸诈多疑、残忍嗜杀的“鬼蜮”,还是分香卖履、累于世情的常人。词人们多颂扬他的英雄功业而甚少批评他的人格劣迹,这与宋代诗文中流露出普遍的贬曹倾向大为不同。担负着载道言志重任的宋代诗文多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论道说理,人们贬斥曹操的德行缺陷以表达明德修礼的政治理想; 地位卑下的词体反而较多表情达志 之作,人们颂扬曹操的英雄功业以抒发恢复中原的宏伟抱负。正是世积乱离、国势日衰的时代特征造成了人们对曹操这样文武兼备的拨乱反正英雄的热切渴望和喃喃呼唤。

1.雄才伟略,功炳千秋在宋代词人眼中,曹操首先是与刘备、孙权“三分天地”的“一世之雄”。他于汉末纷 乱之际,芟荑群雄,统一北方,创下震世伟业,着实 令人称羡。因此,无论是抒发个人抱负,还是表达 对时局的关切与忧虑,词人们都自然而然地会想 到曹操。文天祥以“横塑题诗”来追怀自己抗敌御辱 、保 家 卫 国 的 英 雄 过 往 : “ 横 槊 题 诗 ,登 楼 作 赋 ,万事空中雪。”

2.奸诈残忍,恶行昭彰,曹操的显赫功业并不能够掩盖他的性格缺陷,他残忍嗜杀 、奸诈多 疑 ,表现出诸多的恶德劣行。一些宋词中亦揭露了曹操的恶劣行径,对其时有贬斥。比如苏轼就对曹操假手黄祖、残 杀弥衡的事颇有微词:“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3.铜雀分香,累于世情,曹操是鞭挞宇内的英雄,是奸诈残忍的“鬼蜮 ”,然而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常人,有着常人的欲望、常人的情感。这主要体现在有关铜雀台的词中。“看曹瞒事业,雀台夜月,建封气概,燕子春风。”雄才远略、志在千里的曹操也有纵情声色、荒淫无度 的一面,正可谓 “ 叱咤生雷 ,肝肠似石 ,才到尊前都不同。人间世,只婵娟一剑,磨尽英雄 ”。

两宋之际,在大多数人仍以伦理纲常的 主流价值观来观照曹操从而对其德行缺陷大加挞伐的情况下,少数爱国词人认识到了曹操之雄才 大略、丰功伟业对于惊顽起懦、重振国威的榜样和 激励作用。他们追怀、钦慕曹操,体现出那个动荡 沦陷的年代里人们对于旷世英雄的急切渴望以及 奋发图强的强烈追呼。

曹操历史真实形象(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4)

明代

明代戏曲中关于曹操事迹的剧目,主要依据陈寿《三国志》、元话本《三国志平话》、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元代三国戏以及民间传说等文献加以改编,大致勾勒出曹操风云际会的一生。由于受元明时期文学作品“拥刘反曹” 思想倾向的影响,明代戏曲中的曹操形象大多是作为西蜀政权和东吴政权的对立面出现的。通过对明代戏曲中许田射鹿、云长辞曹、义讨董卓、黄鹤楼论英雄、祢衡骂曹、文姬归汉等情节的深入分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出明代民间对曹操形象的广泛传播、不同接受和重新解构。

1.事本《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与《三国志通俗演义》,《今乐考证》有著录。全剧四折 一楔子,述刘备与曹操交战兵败逃走,关云长为曹操 斩了袁绍的大将颜良,得知刘备的下落后,毅然挂印封金,辞曹奔刘,刻画出关羽刚直不阿、忠义节烈的英雄形象。与关云长的“忠义”形象相对应,曹操善于笼络 英雄的“奸雄”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

2.《文姬入塞》等剧作中的曹操形象,如果说《关云长义勇辞金》表现出曹操对英雄 豪 杰 的 重 视 ,那 么《文 姬 入 塞》《渔 阳 三 弄》《庆 冬 至 共享太平宴》等剧目则表现出曹操对以蔡邕、蔡文 姬父女为代表的文学人才的看重,以及与以刘关张 为代表的蜀汉政权之间的纠葛。

曹操历史真实形象(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