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孙权谁的结局好(今天才明白历史上)

诸葛亮与孙权谁的结局好(今天才明白历史上)(1)

“草船借箭”被传成诸葛亮的骄傲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里面有个章节,说的是“草船借箭”,大意是说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恐他以后成为东吴的大患,想找个机会除掉他,于是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行。他让鲁肃帮他弄来几十条船,每条船上有若干士兵,并放上很多草把子,再用青布幔子遮住。第三天四更的时候,命人把船都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又吩咐士兵们擂鼓,曹操听到后,见江上大雾弥漫,不敢轻举妄动,只叫弓弩手射箭。天渐渐亮了,船上插满了箭。当十万支箭搬到江岸边时,周瑜自叹不如。

诸葛亮与孙权谁的结局好(今天才明白历史上)(2)

曹操,字孟德

 

这个故事把诸葛亮的聪明才识表现得淋漓尽致,每每读到此,人们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历史小背篓”告诉你,这只是小说,是罗贯中虚构的情节,“草船借箭”的真正主人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而是东吴国主孙权。

诸葛亮与孙权谁的结局好(今天才明白历史上)(3)

孙权,字仲谋

孙权,字仲谋,本人也真是有勇有谋了,《三国志》记载,有次,他骑马射虎,马被老虎咬伤,摔下马后,就用双戟与虎搏斗,在侍卫张世的协助下,杀死了老虎。难怪苏东坡说“亲射虎,看孙郎”。 雄强的英雄气概,加上特立独行的个性,才让他成就独霸江东的帝业,并让吴国成为三国中存世最长的国家。

诸葛亮与孙权谁的结局好(今天才明白历史上)(4)

孙权也是打虎英雄啊

记载孙权草船借箭的事迹出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这里说明一下,《三国志》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史学家陈寿,三国时代的很多事情,他都经历或了解过,因此《三国志》的可靠性极高。

诸葛亮与孙权谁的结局好(今天才明白历史上)(5)

《三国志》裴松之注,比陈寿的《三国志》有增加和补充

裴松之, 是在陈寿去世75后出生的,他距离三国那段历史也不算远,是南朝刘宋时期著名史学家,主要的事迹是为《三国志》作注。宋文帝认为陈寿所著《三国志》记事过简,命他为之作补注。他在耗费了大量心血后,最终完成了这个任务。因此由他作注的《三国志》裴松之注,也极其可靠。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发明人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五年后的事了,更与诸葛亮不沾边了。“历史小背篓”认为,孙权的这次行动,其初衷肯定不是为了借箭,而是为侦察敌情。船上备鼓乐,也主要起疑兵之用,况当时有雾,料定曹军不敢追击,即使追,也撵不上孙权的轻舟,至于“借”到的箭,只能是惊险之中的额外收获吧。不过,作为一国之主,孙权也太冒险了。难怪,辛弃疾在词中也叹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诸葛亮与孙权谁的结局好(今天才明白历史上)(6)

曹操青梅煮酒,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阵儿没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