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詹和球迷传球(老詹掂起切菜刀)

老詹小注:

今天转载李德民一篇文章,

说的是,老詹掂起切菜刀

以老詹那张在厨房切菜的照片为由头,

夸奖老詹不但能写文章,还会做菜……

其实,又会写文章又会做菜的编辑记者,

那可多了去了!

而写文章与做菜,恰恰又很有些相通。

我喜欢做菜,因为可以给人带来快乐,

也喜欢写文章,也是同样道理。

快快乐乐地去做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事,

岂非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噫,不亦乐乎!

老詹掂起切菜刀……

青龙刀 青龙刀笔记

老李——李德民,老詹——詹国枢。老李与老詹,上班时互相知道,并无交往,退休后多有联系,有朋友说是互相鼓励,惺惺相惜,有朋友调侃是互相吹捧,江湖义气。

无论咋说,都是好意。要说互相鼓励,是老詹鼓励老李,鼓励重新拿起笔杆,鼓励开了个公众号,有点乐趣,还有点小名气。

人情重于债,老李一辈子最怕欠债。投桃报李,今天写篇《老詹掂起切菜刀……》,还点债,发在他鼓励我开的公众号《青龙刀笔记》里,还不清的,今后接着还。

老詹为何掂起切菜刀?猛一听,吓死人。先卖个关子,且听老李慢慢说。

在第22个记者节来临之际,《传媒茶话会》(见寄语青年记者:我们是这样走过来的……)特邀32位长江、韬奋奖得主寄语青年记者。请他们提炼凝结自己的从业体会,有点意思。

32位得主,32篇寄语,老詹成了“当头炮”,排第一。

他的寄语是:“

记者是一个需要坚守底线的职业。如果你太爱钱,最好别干记者。如果你太怕事,最好别干记者。如果你太胆小,最好别干记者。因为,世上还有别的职业,比记者更容易挣钱,而且也不会惹事,不用担惊受怕。所以,年轻人要干记者,最好先想好喽,不要到时后悔。”

这话实在,不耍官腔,不喊口号,咋想咋说。老李也是这样想的,但写不出来。更实在的倒不是这段话,而是配的一张生活照,老詹这个退休老头,邻家兄弟,掂起了切菜刀,一脸幸福的笑。家常而亲切,有种自然的美感。

老詹和球迷传球(老詹掂起切菜刀)(1)

詹国枢总编辑 杨乔 摄

老詹能写。凭个“写”字,得了长江奖,当了个官,有了些名气,成了新闻界年轻人效法的成功人士。

据我了解,除了写,他没什么別的“背景”。

写,不说了,不能写,在新闻界没法活。今天要说的是菜刀,拿起笔,妙手写文章,掂起刀,饭菜扑鼻香。这样能文能武、能上能下的新闻人,是本事,是本真。

借着写老詹,老李再给朋友们介绍两位掂菜刀的总编辑,一位老谭,一位老范。

两位先后走了,谭九十二岁,范不到八十。他俩都是我的领导,为我改过文章,发过文章,还算熟悉。

谭文瑞先生,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老报人,大秀才。1979年元旦,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由他起草。文章情真意切,文白相映,可谓经典。

时时想起谭总,德民心中愧疚,年轻时不懂事,没上没下,没大没小,拍过他的肩膀头,此事在一篇文章中德民作过检讨。

谭总广东新会人,好吃鱼,有次不知切什么鱼,一刀下去,把自己的手指头切掉一小截。当时他家住煤渣胡同,协和医院隔壁,马上跑去包扎。

老詹和球迷传球(老詹掂起切菜刀)(2)

谭文瑞总编辑

几十年后,谈起切手指头的事,他说:“德民,你知道吗?一刀下去,当时一点也不疼!”我又没上没下,没大没小:“那就再切一刀!”

范敬宜先生,原人民日报总编辑,在这个岗位上服务七年。当时我在评论部工作,因为评论要送他审阅,常见面。

敬宜先生新闻大家,学养深厚,诗书画俱佳,桃李满天下。怀念敬宜先生的文章很多,詹国枢、王慧敏等成功人士均执弟子之礼,篇篇怀念令人动容。

没多少朋友知道,敬宜先生也是个掂菜刀的总编辑,据说厨艺还不错。谁说“君子远庖厨”?

老詹和球迷传球(老詹掂起切菜刀)(3)

范敬宜总编辑

他从经济日报调到人民日报时,同员工一起大食堂就餐。有次我俩碰巧坐在一张桌子边,他问:“德民,你吃辣椒吗?”我答:“吃!”他一边把他碗里的青辣椒挑到我碗里,一边自言自语:“还没我做得好吃……”

从老詹掂起切菜刀扯到谭、范掂菜刀,人民日报到底是耍笔杆子的地方?还是掂菜刀的地方?都是吧!

掂菜刀,掂远了。怎么收尾呢?刚刚收到人民日报原驻法国首席记者郑园园给我发来的微信,她也看了寄语。她说:“寄语,数老詹的写得最好……”园园才女,金口玉言,从不轻易夸人。

老詹,值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