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在心里我无法呼吸(爱在心底口难开)

从教以来所带班级的孩子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学生不爱发言或不善于主动发言,这成了我语文教学的痛,也成了我一直想方设法去逾越却难于跨越的一条鸿沟。

很多人说活动可以育人,可以改变学生的生活状态,是的,我也一直坚信想让学生开口必须要让学生爱语文、爱生活,有感知美、发现美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开口还会远吗?于是,我想着用各种方法去激活我的学生,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打开心扉,我和学生种大蒜写观察日记,走出教室堆雪人,钻进花坛寻找春天,讲故事、演讲比赛,搞联欢会……绞尽脑汁地去策划活动就为了让学生开口说话。但现实无奈,五年时间换了三届学生,活动育人的方法我一直在实践,但我的学生到底改变了多少我无从考量,我的教育之旅总是在一次次重复起航中艰难前行。

往事在心里我无法呼吸(爱在心底口难开)(1)

如今,我所带的县城学校里二年级学生也一样,他们不善于主动发言、羞于发言。马上要学习口语交际《做手工》,学生年龄小,让他们在家里与家长共同完成完成一个手工作品,收假后带到教室进行班级交流,和伙伴们谈一谈自己的手工作品是怎么做成的。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最终全班只有不到一半学生带来了作品。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活动照常继续,但效果与我的设想相去甚远。小组交流津津乐道、其乐融融,全班展示“低头不语”生怕被老师叫上讲台,学生羞于启齿,不想说或不敢说,站上讲台交流的学生大多都是在我的好说歹说之下勉强登上台的,站上讲台的他们扭扭捏捏、轻声细语。

课后,我认真反思我的口语交际课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爱这样的课堂形式,但真正参与度实则不高,真的是“爱在心底口难开”,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年龄小,与人交流能力方面欠缺训练,这样的班级活动形式他们不适应,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习惯这样的课堂;二是班级管理上有“断层”,我的课堂注重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但班主任讲求的是“严”,语文课堂和数学课堂之间的“落差”较大,所以语文课堂学生放不开或不敢放开;三是家庭教育与班级教育的“失联”,在家庭教育里家长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一个在家庭生活里“默默无闻”、不敢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在教室里更不愿开口;四是教师欠缺方法策略上的指导,有了一定的范式或者模板学生上手会更快,教师要把握好“扶”与“放”的时间点,什么时候该让学生“扶着走”,什么时候该让学生“放手走”,教师要做好它们之间的平衡。

往事在心里我无法呼吸(爱在心底口难开)(2)

尽管这次口语交际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我一直坚信活动育人的魅力,即使现在走得踉跄,但我相信坚持的力量,相信岁月的力量。在后期的教学中我将会从方法指导、课堂训练常态化、家校沟通多反馈、丰富活动形式、提升课堂魅力、同读共写等方面入手,激活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的状态,先改变态度,再改变行动,俯下身子走近学生,让学生愿意开口、乐于开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