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与企业交养老金有何区别(同样养老保险缴费15年)

2014年10月,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也需要缴纳养老保险,退休领取养老金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不是一样的呢?同样的养老保险缴费15年,养老金会有区别吗?,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事业单位与企业交养老金有何区别?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事业单位与企业交养老金有何区别(同样养老保险缴费15年)

事业单位与企业交养老金有何区别

2014年10月,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也需要缴纳养老保险,退休领取养老金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不是一样的呢?同样的养老保险缴费15年,养老金会有区别吗?

养老金计算公式的区别。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机关事业单位推出了养老金计算的新办法。

第一,补充养老机制的不同基本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不过,新办法最重要的一点是还有一份补充养老金待遇——职业年金

相比较而言,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待遇也是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但是有企业年金的单位很少。

企业年金制度从试点到现在已经经历了20年的时间,截止2021年末参加的职工数量只有2875万人,约占全部参保职工数量的8%左右。可以说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最大的区别。

第二,关于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时间,其实也是一个不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是逐渐摸索建立起来的,1995年之后,各地才陆续建立起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有少数地区进行了试点,建立个人账户制度的时间较早)。过渡性养老金,一般都是针对建立个人账户之前的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计算的。

机关事业单位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也是这一模式,但是由于其2014年10月才建立起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因此之前的缴费年限的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有关时间点相差近20年。

第三,视同缴费指数的不同。说实话,企业职工已经取消了相应的行政级别,不管是总经理还是普通工人,大家的身份和级别都是没有的。很多地方的视同缴费年限的视同缴费指数,企业职工都是按照1计算的。

像山东省的很多地区,企业职工的视同缴费指数实际上是不设立的,而是拿后期的实际缴费指数来使用。像北京市,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更是分为两段使用的。

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指数是按照退休时的职务级别、岗位薪级等因素推算出来的,跟个人缴费没有关系。

第四,缴费基数的不同。说实话,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原则上都是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的社保缴费基数规定来缴纳社保的。但是很多的私营单位为了省钱,选择最低缴费基数给职工缴纳社保。

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低缴费基数不仅影响着实际缴费指数,而且也影响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积累。

所以,一般来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相同缴费15年的话,由于各种历史因素不一样以及缴费基数不一样,产生的养老金会不一样的。

如果都是2014年10月以后参加工作,以相同的基数缴费15年,如果没有补充养老金机制的话,产生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是相同的

总体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希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大家使用同样的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和待遇计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确实也是在逐渐并轨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