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古诗王维渭川田家(新诗当如李叔同)

一个兄弟,从事机关工作,人近中年,大约是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去操心了,工作之余,便写诗一日微信发来新作让提点建议我立即打符乱说了一通,意犹未尽,相约改日专题聚一聚然而我们黔西北弟兄,聚先谈酒,倘有一二美女在座,谈人生谈理想去了,估计没有时间谈诗由是将未尽之意整理成文,兄弟茶酒相得之间,也是谈资,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爱上古诗王维渭川田家?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爱上古诗王维渭川田家(新诗当如李叔同)

爱上古诗王维渭川田家

一个兄弟,从事机关工作,人近中年,大约是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去操心了,工作之余,便写诗。一日微信发来新作让提点建议。我立即打符乱说了一通,意犹未尽,相约改日专题聚一聚。然而我们黔西北弟兄,聚先谈酒,倘有一二美女在座,谈人生谈理想去了,估计没有时间谈诗。由是将未尽之意整理成文,兄弟茶酒相得之间,也是谈资。

我自然也是写诗的(诗字就不打引号了,本文中分行断句的都叫诗)。 年岁渐长,公事也渐渐少了。打麻将吧违纪且没有钱,喝酒吧量火太小且没有钱,想干点其他好事,人又不帅且没有钱,也便写诗。写完后还特意发朋友圈,给楼上天天和公文简报战斗的那帮弟兄们看看:一楼老大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嘛!起初点赞一片,某日酒后瞪眼:“不好?哪个叫你点赞的!你要真心觉得好嘛才点赞。”——朋友圈渐渐寂寞如雪。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来写诗呢?

“ 我们”指在县乡一线基层生活工作,因爱好提笔,偶尔向朋友圈、网络平台,乃至于纸刊投稿的人。这是一个隐形的庞大群体,只是人数无法统计。因为在人前,我们自己也不承认自己是诗人的——这年月说谁是诗人和骂人差不多。受限于历史,也感谢历史,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毕业于今天已经不存在的师范师专和还存在的二三流本科,有文化能写诗,但文化不深自知也写不出什么绝世名篇传世佳作。大多数时候也就是那么一种想写点什么吧又懒得动笔的状态,没动力。没经常学习揣摩,自然没有多少仙家方法得心应手。偶遇心有所感灵机一动的时候,开口却是一声“儿老”——啥都没了!(“儿老”是威宁县方言,口头禅,主要表示惊叹语气,邻县人都不怎么听得懂)

诗于如今的我们,确实没有什么大用。

按照孔夫子的教导,看见公交车上闪过一条大长腿或者广场上亮了八块腹肌就哦嘘呐喊是不怎么对的,“诗言志”嘛,除了抒发情怀之外,要反映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大事,甚至教化天下。但我们能吗?都知道说话办事屁股决定脑袋,写诗也一样,在什么样的位置,感受什么样的生活懂得什么样的社会自然抒发什么样的情感。举个例子,汉末曹操,名为汉相,实为军阀,用今天的标准看,是一个心怀百姓的政治家,看多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喊一声“兄弟朋友们,快来帮帮我,结束这个乱世吧”,笔录之姑且当发个邀请函,就有了《短歌行》这样的传世名篇。好吧,小人物(相对曹操来说)也有写出大作品来的。比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和郑愁予的《错误》,但人家被迫背井离乡数十年且恐余生不归,思念家乡也是正常,只是顺便写成了一首诗,居然就符合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情感,两岸传诵。至于我们,太平盛世中的办事员以及和办事员类似的升斗小民,那小情感不抒发也知道你在为柴米油盐发愁。身居平凡,诗也简易。还不如发个小视频,有声音有图像很娱乐,倘若人好看歌好听,我还给你点个小红心!

最让人没动力的是,诗于个人最重要的一个作用——诗为诗人仕途晋升之阶,这作用现在已经没有了。中国传统文人,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辈子不是在当官,就是在准备当官的路上。准备当官嘛,当然要写好诗,要考试的!并且,在科举不考诗赋或没有科举的各个王朝,从孔夫子的时代开始,诗也是士人养望,抒情言志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可获当权者赏识,借以跻身仕途或者继续升官。写过“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的那个小咪渣我们就不说了,反正他如愿以偿升职了的。我们单说诗中仙人李白,据说也一生想的也是当官,从碎叶搬迁到四川到湖南长大后,一路诗歌到长安,才气纵横,那个爽啊。且因诗得名,获贺之章赏识,玉真公主推荐,顺利得到帝国老大唐玄宗的亲自面试,一看果然是人才,还懂几门外语,当即授官六品翰林!六品在唐朝已经不小了(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厅局级干部),且是天子近臣,马上可以参与“治国平天下”了。可惜李白这个从中亚碎叶城来的乡巴佬不懂唐玄宗的音乐,“赐金放还”了。看看现在,余秀华写诗这么出名,她们村也没选她当村主任。以前写诗是正事,现在写诗是歪三斜四,敢当着领导和同事的面嘚瑟,至少是个不务正业。

都有副作用了,这诗还要写吗?很多人就这样搁笔了,都没人知道这世上又少了一个诗人。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总有些悲伤和喜悦,不想沉寂于心,也不便与人叙说,与其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随风而逝,不如留墨纸上,自娱之外,或许有知音一二。不看这满大街的卡拉OK,唱的都是别人写的歌。但别人写的,怎么道得尽自己心底的婉曲和幽思,不如自己写!诗歌最根本的作用即情感的抒发,终究是一直存在的。

城有一二三线,人分三六九等,我们可以把自己叫做七八线的诗人,即可以不承担主流诗人的职责和荣誉以及神经病之类的骂名,又可以随心所欲地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自娱自乐写着玩!对了,夫子还教导过,诗是可以发牢骚的。我辈沉沦社会底层,辛苦终日,真没有牢骚?这诗与远方还要不要了?不过如公开发表(发朋友圈也是公开),那也是当今文化现象的一部分,不雅之语就没有必要写了。

提笔当然现代诗,这个容易,分行断句就成。先来几首短诗请兄弟点评。注意这兄弟是本单位九零后本科生。

“山溪有街/我来看你/理顺了眼上的那一络短发/认真地告诉你/抱着你,总是和抱着别人不同/言犹未尽/我意今日远行,不带上你《江海太远》”

哥啊,你这个是散文!好坏都懒得说。行行,那写古诗词,咱也是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人。

“醉来街头卧,念起不可收。隔座相望忽展眉,别和人说我。 生怕藏不住,哪肯轻易抛。半生流离半滴泪,今有安放处!《卜算子•半滴泪》”

这回二货兄弟不批评了,就是打死不说好也不说差。差在哪里,他不知道我还不知道?我自己连卜算子这个词牌的平仄和韵究竟是什么都不清楚,还能写出合律的《卜算子》来?问题是不止我,很多人就是这样写古诗词的,就是看着像,似是而非。长此以往,要误导小朋友的。

古诗词格律要求太严,我们现代的普通人写不了,即便能写也要加几个注释普通人才能读懂,应该是没有必要再写了。难道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出现的白话文运动?赶紧百度一下查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是真吓一跳,读书时没弄明白的,现在是明白了。

一百年前倡导并投身于白话文运动的那群牛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死里逃生,真的革了祖宗的命。稳重地说尝试,鲁莽的直接化身为狗(一般狗不行就天狗)先把如日月一般的传统吞了然后抛弃。表现在诗歌创作上,抛弃文言抛弃格律直接用大白话写作,传统的诗歌创作手法一概不用,学习并使用外国的象征主义等方法进行创作。新格律派虽然要恢复诗歌的韵律之美,但他们的格律学习的却是西方的十四行诗。据说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的主要营养仍然来源于西方。中国现代诗和中国传统诗歌的关系不是继承,而是割裂。旧的瓶瓶罐罐打破了,能完全代替的容器却到现在都没有做出来。所以当今诗坛一片混乱,怎么写都可以说自己有理。

当然,由于语言文字自身及其承载文化的延续性,同一个语言文字的作品,自觉不自觉都要继承很多东西。犹如父子,你可以不要父亲的财产和债务,自有你的思想和性格,但身上流的血总是父亲的,老子皮肤是黄的你也变不白。例如郑愁予的《错误》,据说体现了西方现代诗手法在汉语诗歌中的杰出运用,但全诗文白兼用,从始至终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对不懂西方现代诗的人比如我来说,还真看不出这“错误”哪里西方了。

没办法,大白话实在太散,用口语写诗还想音韵和谐,实在是难为人。但民国年间啥都缺就是不缺才子,郑愁予及其前辈闻一多、徐志摩、卞之琳、戴望舒等(他们是一派的),想出了一个办法,即用文言词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意境意蕴在他们的以白话为主体的象征主义诗歌创作里,写出了很多典范之作,形式上就是文白兼用。他们的诗因文言词语的使用而自带乐感,没人会说他们的诗是散文了。 他们是反传统的,根本上仍然使用白话文写诗,却不得不使用简洁含蓄的传统文字即文言文词语让诗有诗的韵律和味道,只是技艺高超如鸟过无痕,我们看不出其中的生拉硬扯来。

文白兼用其实古也有之,只是有点区别。 我们知道,格律诗不能充分满足社会的需要了,出现了词,词不能充分满足社会的需要了,出现了曲,即所谓诗余为词,词继为曲。形式上,传统诗歌的每一步演变都是对格律遵循中的突破。发展到曲,确实还严格遵循某种格律,但风格已经文白兼用已近口语(比如我是一粒响当当的铜豌豆),并且出现了衬字和衬句,节也不限制,开始自由了。这个文白兼用比徐志摩他们的容易多了,指的是书面语和口语的交替使用,都是天天使用着的东西,换个地方用一下或者一起用一下应该没难度。又不是电磁炉烧开水一定要用铁锅。

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说,格律之于诗歌,在唐诗宋词阶段已经发展到极致,到曲应该已经是衰弱阶段。如果格律对诗歌的作用不进一步减弱, 必然阻碍诗歌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明清两代诗歌停滞不前,民国以后,再无大家!这个应该是已有定论的。(不要给我说毛主席诗词,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来说,他和鲁迅是一个时代的人)。

试想,如果没有因上个世纪那剧烈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而出现的白话诗这个洋为中用的断崖式发展阶段,传统诗歌自然发展,不那么讲究格律之后会是什么样子?

我想象不出是什么样子,但肯定写起来和读起来甚至唱起来都要容易得多。不讲平仄的诗,土匪军阀张宗昌都会写(代表作品如《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哦哦,张宗昌私塾读的时间不长,虽然打工西伯利亚能说一口流利俄语,但估计没有读过俄语版普希金,文化水平这一项应该才和我们差不多。何况词、曲都是有乐谱的,心中有谱,写来也顺手,上句“阿姨压一压(啊咿呀咿呀)”,下句自然“压一压阿姨”。如果懂音乐,还可以自度新声,依声填词,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段是我们哥几个开玩笑的,这话题实在太大,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记得有人说过,言语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我现在有点乱而且有点惶恐,语无伦次,先让我想想静静。

我听说过一种一般人写词的方法。有灵感的时候,把想表达的意思用你当时能想到的语言记下来,不管它是长是短,先意在诗先再说,下一步根据抒发情感的类别选择适当的词牌,然后削足适履,或增或减凑好字数和句数,再斟酌平仄和韵按要求调整,便是一篇既有思想内容又形式优美的诗歌。仿佛可行,尝试了几回,终不得其法,太难了,好像也不适合一般人。

某晚小酌后从汉阳街道还家,夜郎大道边见三个美女高举手机,大声唱歌似有和音,旁若无人。噢,拍抖音啊!她们唱得我唱不得?回头双手作弹钢琴状大声武气吼了半路,记几句言语,几日后整成篇,弄不成诗,也改不成词:

酒酣双手乱弹琴/乱弹琴/半曲歌罢/又在汉阳东/疑是松风送我行

遥想当年青衫/大侠都是直爽人/李白无酒/高适无名/万家酒楼骗了去/参军几度陇上

来饮/薄面尚能赊二两/豪迈犹胜少年情/记得那年歌

又是十三年/双河无柳故人已长存/再唱来/再唱来——不是阳关/不是那一阕(《记得那年歌》)

反正想表达的意思已经表达了,干脆硬着头皮投《中国诗歌网》(诗刊网络平台)试试。感谢编辑的宽容和诗歌网的兼容并包,审核通过当作现代诗发布了。且友人三四纷纷点赞说好!一时略感振奋,以为找到了一条诗歌写作的简易道路。长坐天明,深思过月,思绪纷杂,理不出一个因果关系逻辑倒顺来。

突然惊觉,还是大师有悟性,一曲送别惊千年!生活在这个天才太多的国度,实在很容易让人沮丧。百度上打一个常用词“送别”,弹出来的第一个搜索选项是“送别李叔同”,敬录于此:

《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词条的最后一句是“被数代中国人传唱”。

诗非诗,词非词,长短错落,自有音韵顿挫。除却音乐的因素情感的共鸣外,词浅意深,大家都明白且因有韵而易于诵读和记忆的语言形式,是它能被数代中国人传唱的主要原因。正如大师在其《护生画集》前言中自叙:“我依画意,为白话诗,意在导俗,不尚文词。”不是不能,是不为也。简单上口才易于传播,易于“导俗”。但大师言语简约雅致,他的白话,我们看上去像是文言。

这样的语言简约近于白话的诗,古代也有。比如《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这歌一唱,汉武帝得了一个美人李夫人,我们得了一个成语倾国倾城,很艺术吧?但这语言却简单到我们两千年后还一看就懂。说不是文言吧,这是两千年前的诗,说是文言吧,全诗除一个“宁”(读四声)在这里的意思是副词“岂、难道”在现代汉语里不常用外(但现代汉语字典里仍有这一释义),拆开来看,哪一个不是现代汉语常用词?

同一种语言文字,原本就不应该割裂古今分开来用。语言文字古今通用的大语言观,已经有学者讨论过了并且应将继续讨论。至于我们,先把文言词当书面语来用就行。同一语言文字的诗歌,在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今天,也不应该再生硬地区分古代的和现代的来写,还你有你的格律,我有我的自由。

诗至李叔同,其实已经发展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格律还在,但句式已可依乐声而短长随意很自由了。

如果仅有一篇《送别》,还可以视为“自度新声”,才子们又创造了一个词牌,它仍然还是一首词。但李叔同诗词曲俱工,即便散佚不计,也留存作品数十,多有《送别》类长短不齐之诗。时人当作奇人妙趣之作,虽没有视为异类,也没有把它们当一种可以普及的新的诗歌体裁,殊为可惜。且李叔同壮年出家,自号弘一,诸多才艺俱抛,四大皆空,诗当然是不写了,也没有号召谁来学习继承。这用词简约、句式篇幅长短由心且自有格律的诗体再没有发扬光大,仅余《送别》传唱。

当然,民国年间,国民大多不识字,诗歌是少数人的事。而文化精英们正为了各自的理念很有时代特色地战斗着,实在无暇研究大师的诗。

如今,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正日益增长,同时,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也正日益增长,都过了“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阶段,发展到自创各种文化作品全民娱乐阶段,不一定需要专业诗人才可以写诗了。没见抖音快手朋友圈各种诗各种歌各种原生态短视频满天乱飞,我辈闲暇时间一翻也是乐在其中,没人没事打扰还停不下来。

李叔同诗歌体裁正适合这个时代!易于理解,易于传诵,最关键还是易于创作,现在一般文化人也以跟着学。既可不受格律的限制,避难趋易,还可以直接使用数千年来积累的诗歌写作:方法手段,因繁就简,写一首自由的现代诗。写得不好,是学习和继承,写得好了,却可能是继往开来。这一诗体适合大多数人,水平很高很天才,写得出一首新送别来,立成网红可比肩大师。稍差一点写无韵的新李延年歌,谱谱曲也可传唱一时。水平尚低,写成张宗昌体,也如自酿之酒可自饮自赏,发个朋友圈还可能博诸君一笑。注意,张宗昌诗百年后还有人惦记,肯定是有什么我们说不清的道理的。

摆谈至此,心有企盼。愿留格律之余韵,继词曲之发展,文白皆宜乱分行,随时代的波涛,试写一种大多数人能够欣赏也能够写作的中国现代诗歌。冬末春初,正有可为,写写又不累,试试也没啥,愿有同行之人。也许,我们就这样偶然的走上了中国诗歌发展的本来道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