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

今天是元宵佳节。元宵节,又称上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节。按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这天晚上,一轮皓月高悬夜幕之中,人们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正所谓“灯笼高挂迎佳节,家人团圆喜开颜”,当然还少不了出门赏月、猜灯谜以及吃汤团这些民俗。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1)

记者在元宵节吃食堂提供的汤团(2023年2月5日拍摄)

那么,今天的上海市民是如何过元宵节的?在元宵节吃到有馅子的软糯美食,上海人究竟是叫伊汤团还是汤圆?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在元宵节走进上海多个文化场馆,邀请文化界和艺术界嘉宾分享他们对元宵节的看法,同时向市民送上元宵节祝福!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2)

元宵节,上海人这样祝福

元宵节前夜,上海老画家陈星伟从英国发来一张最新创作的《欢度元宵》作品。陈星伟是著名海派花鸟画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今年已经81岁高龄,2019年10月他去英探亲,因疫情滞留英国而未能回国。

在画面当中,象征春天的梅花已经开始绽放,三位身穿中国传统服装的儿童,一位戴着兔子帽的儿童打着一盏灯笼,灯笼上写着“国富民安”四个字,一位儿童在放爆竹,一位儿童拉着一只兔子灯,构图甚是生动形象。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3)

《欢度元宵》 陈星伟创作于英国

陈星伟告诉记者:

元宵立春紧相随随,可谓双喜临门,是个好兆头!2023年一定会国富民安,风调雨顺,百业兴旺,盛世繁荣,也祝上海市民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事业成功,家庭幸福。发来《欢度元宵》一画以贺节。

“这个元宵节,来明代宅邸与兔灯相遇!”2月5日元宵节当天,记者一大早来到徐光启纪念馆,与市民一道参加了元宵节南春华堂里的灯谜会活动。徐光启纪念馆所在的南春华堂是上海市区唯一一座保留至今的明代民居建筑,2003年从原址梅陇迁移至此。这座明代宅院内挂满了大红色灯笼,通过传统观灯猜谜活动让市民参与其中,在繁华的徐家汇,亦可穿越五百年灯火,遇见古人的浪漫。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4)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5)

徐光启纪念馆南春华堂里的元宵节灯谜会

作为上海文化新地标的徐家汇书院(暨徐汇区图书馆新馆),在元宵节当天举行了“瑞兔迎春闹元宵”猜灯谜活动。记者在元宵节中午来到位于书院一楼的少儿馆,发现这里交关闹猛,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借书和阅读,在书香中度元宵佳节。

徐家汇书院元宵节下午时段已经预约全满,有家长告诉记者,自己是提前几天就预约好的,目的就是带孩子来体验一个不一样的元宵节。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6)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7)

徐家汇书院少儿馆“瑞兔迎春闹元宵”

元宵节这天,资深摄影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上海摄影家协会理事任国强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张《上元节喜乐平安》的影像作品,并书“灯笼高挂迎佳节,家人团圆喜开颜”。任国强告诉记者,自己在春节意外得到一只豫园网红兔子灯,一直想着怎么给这只可爱的兔子灯留个影:

今天正好正月十五,将兔子灯点亮,放在唱机玻璃盖板上,这是为了形成倒影来丰富画面。拍摄时将插花的几根枝条作为前景以营造空间感,曝光上稍微过一些,而后在修图软件里修正润色,再套用文字模板,就有了自己的专属正月十五贺年美图。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8)

《上元节喜乐平安》任国强

元宵节这天中午,上海书画家、九三学社上海市文化专委会副主任蔡剑明在家中写下“元宵节快乐”,并祝上海市民元宵节快乐。蔡剑明告诉记者,今年元宵节,他准备继续在屋里写字画画,安心创作。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9)

“元宵节快乐”蔡剑明

“正月十五闹元宵,故事汇里真热闹。”元宵节下午,上海市群艺馆《上海故事汇》元宵专场,坐满了前来听故事的市民朋友,不少观众都是阿姨爷叔。故事家龚礼、陈传奇,故事新秀陈嘉懿纷纷上台献演,书画篆刻家吴伦仲和漫画家罗志华献上了奖品,主持人、故事家葛明铭提供的奖品则是兔子灯。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10)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11)

元宵节下午,上海市群艺馆的《上海故事汇》元宵专场

在上海画家、中学退休教师罗志华老师看来,今年的元宵节,他感觉是这几年来最闹猛的,趁着节日假期,他带着夫人和属兔的女儿一道逛了世博源:

世博源里到处都是新年的气氛,从橱窗到大厅,各个地方都做了精心布置,一派红火。人头济济,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笑容。最受小朋友欢迎的是非遗工坊的摊位了,糖画摊前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看着人们开心的笑脸,不禁想起一句流行语:吃过今天的元宵,往后的日子都是甜的。是呀,生活本来就应该是美好的,但愿这吉祥的兔子能给我们带来吉庆祥和、万事如意!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12)

《闹元宵》罗志华 绘画

而在2月4日和2月5日的元宵节晚上,黄浦江畔,作为上海景观照明地标之一的花旗大厦,一只被誉为“上海最大的元宵兔子灯”闪亮登场。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13)

花旗大厦2月4日晚上亮灯“欢度元宵”

城市之窗项目负责人李定真表示:“兔子灯是伴随人们从小到大记忆的年俗一景,传统的兔子灯多为手工制作,在更多数字化创作内容日新月异、蓬勃兴起的今天,给了城市文化创作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实现的可能,而这次元宵节兔子灯在黄浦江畔上海的地标大屏上一次次闪现,是2023年元宵佳节城市新景观的创新形式,也将以它美好的寓意,让上海市民们在品尝元宵节年味同时,收获一份美好的祝福!”

上海人吃的是汤团还是汤圆

在元宵节采访当中,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元宵节上海人吃的这种有馅子的软糯美食究竟叫什么,是叫伊汤团还是汤圆,抑或是圆子?

知名食文化家江礼旸表示:“肯定是叫汤团,上海人勿叫汤圆的,勿相信侬到城隍庙去看看宁波汤团店的店招。唯一有例外的是酒酿圆子,勿叫酒酿团子。”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14)

城隍庙宁波汤团店店招(2021年12月拍摄)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15)

七宝老街汤团店店招(2023年2月5日 拍摄)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沪语专家丁迪蒙认为:“汤圆,是闽方言区的词语,上海话属于吴方言区,只用汤团的讲法,汤团大,里面裹的是鲜肉或者菜肉馅子,食材主要是荠菜和猪肉,还有豆沙,赤豆去外壳,要经过处理后的。而圆子小,通常是指实心的,烧熟后加酒酿,上海人也叫酒酿圆子。”

中国烹饪大师、东航食品餐饮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江礼斌喜欢去美新点心店吃汤团:

美新点心店凭借着一只“猪油汤团”,在上海点心界占有一席之地。黑芝麻汤团个头就跟平常在超市买的一样大小,纯手工捏出来的汤团,口感更多了一份细腻与嫩滑。轻咬一口,黑芝麻浓郁的香味便飘然而出,想想秘诀在于里面那点点猪油的提味,与黑芝麻一起被包裹在软软的糯米里,吃一口就是幸福的滋味。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16)

美新点心店的黑芝麻汤团

元宵节一大早,奉贤青溪西街118号的长衫私藏馆,不少游客与当地居民纷纷走进老宅,与今年76岁的宁波阿娘一道动手包汤团,也有当地居民换穿上了传统长衫像模像样在磨水磨粉。而汤团吃饱之后,大家一道“穿阅”青溪老街。作为活动发起人的上海知名裁缝吕方师傅是浙江人,三十年前从宁波来沪“跑码头”并留在上海。吕方告诉记者,自己几天前就开始准备包汤团活动,包括物色石磨在内的一些制作用具,为的是给大家展现一个上海人老底子做汤团的场景。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17)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18)

糯米粉做汤圆的汤底(上海人都怎么过元宵)(19)

宁波阿娘展示传统汤团制作方法,穿长衫的市民在磨水磨粉,市民一道包汤团

上海音乐人王渊超也使用“汤团”一词,多年前创作的一首《元宵节的祝福》今天通过视频号重新分享,歌词当中这样写道:

元宵节吃吃汤团最乐惠

想到黑洋酥的宁波汤团

或者带只尖尖头的鲜肉汤团

馋唾水就溚溚渧的流出来

王渊超告诉记者:“小时候一到元宵,家里都会吃汤团,甜的是黑洋酥馅的,咬破糯米皮,香甜的黑洋酥就会流出来;咸的是鲜肉的,肉糜鲜香,回味无穷。那时候,还会自己动手糊兔子灯,用小木棍、竹片片还有铅丝拗成兔子的外形,糊上磨砂的白纸,里面弄个蜡烛头,再给它‘点’上红色的眼睛,系上一根绳子,就能在弄堂里拉着玩。每到元宵,城隍庙里就人山人海,都是去赏花灯的,男男女女,大家喜笑颜开,其乐融融,天气虽然寒冷,心里都暖暖的。”

各位市民朋友,今年的元宵节侬是哪能过个?有勿有吃过汤团?欢迎在读者评论当中分享侬个感受和故事。

新闻晨报周到APP记者·严山山

图片来源:水印图为本报拍摄

来源: 周到上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