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龙涎香(龙涎香与潮人的邂逅)

潮人潮事

南澳岛民在海滨拾到一块“龙涎香”,引出一个多世纪前新加坡潮籍华侨巧遇这种名贵香料的故事。

海边的龙涎香(龙涎香与潮人的邂逅)(1)

去年,笔者听一朋友说,南澳岛民李锡明在海滨拾到一块两尺见长的名贵香料“龙涎香”,浅灰色石头状。李先生随手抱回家中,放在阳台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吹日晒,这块“龙涎香”由原来的浅灰色变成了淡黄色,发出阵阵奇香,拿到电子秤上一称,重3420克(见图)。

开始,这块“龙涎香”摆放在南澳县深澳镇“总兵府”旅游点旁的店面,供游人观赏。笔者专程前往访问时,这块“龙涎香”已被包起珍藏。李先生介绍说,他平时在海滨漫步时,也曾发现一些零碎的“龙涎香”,但这么大块的,还是第一次。他还说,“龙涎香”香料有草木香、土石香、甜香、奶香等多种,这一块“巨无霸”属奶香型,乃珍品也。笔者拾起其中一小块,觉得轻如浮石。李先生说,晾干后的“龙涎香”比重比水轻,放在水中,会浮在水面。

历史往往如此神妙,笔者收藏的清光绪二十五年新加坡《天南新报》,有一则一个多世纪前侨居新加坡的潮人某甲巧遇“龙涎香”的故事。

光绪二十四年秋,有日里土人在海滩拾到“龙涎”三十余公斤,贱卖给潮籍华侨某甲。有一船主闻知,有意出重金购买。但当他亲眼见到真货后,说:“此‘龙涎’系用树胶所伪造,其价甚贱,识货者不肯顾问。君固修行人也,若以此假货售人,纵能获利,大于阴隙有亏,况未必能脱手乎。”某甲听船主这么一说,“大惊失色”,他相信船主的话,以为真的买到假货,无意用假货骗人,即坦然说:“余以谓贵重药物可以益人利己,方敢出以应估,今据所言,明系假货,不义之财,弗敢取也。”便随手把“龙涎”抛进海中。几个月后,被潮人某甲抛弃的“龙涎”经过海水冲刷,重新结合成一大团,于光绪二十五年一月初,被琼州人邓亚章在海边拾得。

“龙涎”是何物呢?据《天南新报》说,“龙涎一物,为药材中之贵品,其真货殊不易得。”其实,它是一种香味极为持久的香料,是香料中之圣品,稀有难得。在古代,海边的渔民偶尔会捞到一些蜡状漂浮物,干燥后香气四溢,也被当成香料或药物使用。人们不知这种神秘的香团是从哪里来的,于是就编个故事,说是海里的龙流出来的口水在海水中凝固而成,所以就给它起个名字叫做“龙涎”,因其香味扑鼻,也叫“龙涎香”。

据说,最早发现“龙涎香”的国家是中国。早在汉代,中国就有渔民在海滩捡到“龙涎”,并贡于宫廷作为香料。“龙涎香”有理气作用,所以有的中医也把它作为理气药使用。另有一说,早在我国殷商、周代,就有人以“龙涎”和麝香、植物香料做成香囊,置于床头或佩带身上。也有人说,“龙涎香”是沙特阿拉伯科特拉岛的渔民首先发现的。这些渔民以捕杀抹香鲸为生,有一次,他们剖开抹香鲸的肠道时发现了一块“龙涎香”。这一发现,引起了海洋生物学家的重视,他们经过研究发现,抹香鲸在吞食乌贼和章鱼等软体动物后,因有坚韧的角质鳄,不易消化,其肠道就分泌出一种特殊的蜡状物,将部分不易消化的食物残渣包起,这就是“龙涎香”的最初形成物。这些凝聚物有的被抹香鲸排出体外,有的则沉于体内,形成“龙涎香”凝结物。经过一定时间的积聚,有时也会被排出来。初被排泄出来的“龙涎香”颜色较深,经过海水不断冲刷、日晒,颜色逐渐变浅,最后变成白色,白色的“龙涎香”质量最好。

“龙涎香”既不能人工培育,也没有固定出现的海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宝物,素有“‘龙涎香’与日月共存”的说法。潮人某甲出于诚信,听信船主说是假货,就把购得的“龙涎香”丢弃了。数月后,此“龙涎”又神奇地再次现身,被琼州人邓亚章拾得。不过,究竟这“龙涎”是真是假,邓亚章最终有没有把它卖出去,都不得而知。正因此,《天南新报》在报道潮人某甲购得后又丢弃海中这则消息时感叹:“有识者,未必有是遇;有是遇者,又未必有是识。造化弄人,大抵如斯矣。”潮人与“龙涎香”的世纪之遇,既有前之捉弄人,也有后之造化奇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