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至辛亥有多少岁(从甲子到甲子甲子)

从甲子到《甲子甲子》

——读晓达《甲子甲子》想到的

孙 雄

甲辰至辛亥有多少岁(从甲子到甲子甲子)(1)

在省公安厅工作的甲子籍青年作家李晓达,从省城给我寄来了他的新著《甲子甲子》。同为甲子人,我看到以家乡名号重迭为名的著作,颇感亲切。甲子这个名字很大气,查百度发现,甲子为干支之一。中国传统纪年干支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一年称“甲子年”。家乡甲子,除与中国传统纪年相关连之外,尚与其独特地理位置结缘。甲子是粤东著名港口,因其港嘴矗立着大小不等的六十块石头,与六十天干地支相符,故称甲子。由此可见,地灵,则人杰。李晓达这部《甲子甲子》,让我联想起这个明清时期老所城、这个位于国角省尾的地方风云际会的往事。

近日,央视在一个节目中说到,早在南宋末年,帝兵败甲子,惊惶失措。当地渔民郑复毅然组织五百渔勇扶帝出征,帝胆量大增,远征仱仃洋,最后官民全部殉国。到了近代南昌起义后,周恩来、贺龙等南撤陆丰县甲子港,甲子渔民挺身而出,护送其分别从金厢和甲子港潜渡香港,为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继续革命的火种。这一系列可歌可泣的往事,无不出现在晓达新作的字里行间,为中华民族历史增添了一笔弥足珍贵的宝藏。

其实,晓达的家族也是一部厚重的书。家乡老一辈的人谈起晓达的爷爷李绪本老师,无不翘指称赞。绪本老师出身书香世家,解放前读过大学,后来加入东江纵队,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建国后,本来可以从政为官,但他深感到甲子这个渔港小城,居民文化素质低下,便主动请缨当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绪本老师还是个书法家,楷书、行书、草书,书书有法。绪本老师更是个导师,为人师表,正己正人。我在《怀念李绪本老师》一文中曾写到,老师虽然受文革冲击,但他不为所惑,仍坚持教书育人,不但教人知识,更多的是传授做人道理。当时学校半工半学,有些学生看不到前景辍学了,所幸更多的学生因为喜欢老师的课,才继续留在学校读书。几年后恢复高考,家乡才有大批学子相继跳出农门,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从政的有官至部级,从商的有贵为香港广东社团总会的会长,从文的有坐镇广东文坛的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也是为《甲子甲子》这部书作序的蔡运桂教授。良好的家教,使绪本老师的家族后继有人,他的子女,经过努力,一女孩成了省女子职院党委副书记,一孙女成了暨南大学副教授。今日晓达这部反映粤东甲子所风土人情的散文小说合集《甲子甲子》问世,更是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让家乡老少对自己家乡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也许有基因使然,但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晓达后天不懈地努力。

甲辰至辛亥有多少岁(从甲子到甲子甲子)(2)

晓达的《甲子甲子》,带着有温度、有厚度的怀念,以或幽默或深沉的笔墨,描写了记忆中粤东小镇的乡情、乡土、故人、故事。正如广东公安作家协会秘书长袁瑰秋所评论的那样,《甲子甲子》无疑是一部不可多见的潮汕民俗的风情录,一部独一无二的少年成长心灵史。它属于晓达,属于这个急剧变迁的时代,属于乡土中国,更是一份让所有读者都会突然心头一热的“记得住的乡愁”,在今日潮汕乡土文学中可谓独树一帜。

得益于良好的家风,晓达从一个爱学习、爱观察、爱动笔的学生仔,成长为一名守护社会的公安干警、博学多才的文坛新秀。家乡的千年海防所城,绘脸谱、着红黑两色服装饰演水浒人物的英歌舞,还有日出月落时进出港湾的渔船,无不给少年晓达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底卷。到了大学毕业,分配到省城工作,曾经懵懂少年已长成玉树临风的青年,而记忆底卷却时刻在心中翻滚。青年没有选择随波逐流,在勤奋工作之外笔耕不辍,把少年时期对家乡的记忆转化成一幅幅文字画卷,让我们重现了对家乡甜甜的回忆和淡淡的乡愁。

甲辰至辛亥有多少岁(从甲子到甲子甲子)(3)

近年来,打开荧屏,影视频道十有八九充斥着不是明清宫庭争斗,就是嘻笑怒打小日本,很少播放反映当代社会现实特别是家国情怀的作品,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长此下去,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和事,就将成为断层、割裂的怪胎,成为无源之死水。80后的晓达,置身其中,却能独善其身,带着自己的思考,以自己的视角,给我们留下了时代变革之中家乡真实的人物事,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所肩负的时代使命,让我们在夜色中还能看到仍有一些人心底中不息的生命之火。这应该是《甲子甲子》这部书带给人的最大启迪。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在各色诱惑的冲击下,这种守望,这种坚持,不是一个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所能轻易做到的。读《甲子甲子》这部作品,让我想起另外一个从家乡走出、同样对家乡有着深情眷恋的魏伟新,他是海丰人,大学毕业后长期在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工作之余,编撰了《海陆丰历史文化丛书·人文志略》《海丰学研究》及多部反映海陆丰风土人情的长篇小说,唤起了多少海陆丰人的自豪感和改变今日家乡落后面貌而奋斗的使命感。像伟新、晓达这样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人很多很多,他们是海陆丰发展长河上的一滴水,也许他们在中华大史上名不见经传,但他们这样的一滴水,却能汇成大江大河。

行文至此,也许会有人说,伟新也好,晓达也罢,他们两个人只是个文字匠,对家乡并没有什么回馈。我想说,是的,相比那些发家致富的老板,他们不可能拿出真金白银给家乡建学校、建医院或者建祠堂什么的。但是别忘了,伟新、晓达们给家乡的却是文化传承。文化,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根。文化,是无价之宝!就如一部《易经》,藏着中华几千年瑰宝,其财富决不是一个腾讯、一个阿里巴巴所能相比的。

甲辰至辛亥有多少岁(从甲子到甲子甲子)(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