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舟过吴江鉴赏试卷(诗文赏析一剪梅)

一剪梅舟过吴江鉴赏试卷(诗文赏析一剪梅)(1)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 吴江: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 蒋捷,江苏宜兴人,有“宋末四大家”、“长短句之长城”之称。宋亡后,遁迹不仕。《一剪梅·舟过吴江》写于南宋亡后作者在姑苏一带飘零时。 秋娘渡与泰娘桥:“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这里用作地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笙上镶有银字,盘香上有心字形。[赏析]1275年十月,南宋平江(苏州)府降元,没有过多久,吴江陷。当地百姓四处逃生,原来已逃至吴江的蒋捷,只能跟着村民一起避难。自幼师从陈肖梅学的《易经》,帮了他的大忙。穷困潦倒的他,孤身一人,以相士为业,得以混迹渔樵,但仍然时时不忘家乡。这首词就抒发了这样很有时代色彩的乡情。上片起首,“一片春愁待酒浇”,春愁一“片”,可见其深,江上舟“摇”,更添漂泊之感。忽见江边楼上酒帘飘摇,即便没有醉酒,心情也得以一丝慰藉。可是一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偏偏又遇上这“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恼人天气。两个“又”字,更增添了旅人的春愁。

一剪梅舟过吴江鉴赏试卷(诗文赏析一剪梅)(2)

可是,这是词人偏偏又想到的是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眼前的境况衬出了内心的愁苦,自然就会想到快些追赶时光,回到温馨的家园。可惜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上阕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因为炼字精当,特别是“飘飘”和“萧萧”形容风雨,“红了”和“绿了”描写时序的变化,所以语言的容量很大。“何日归家洗客袍”像骨架把上下阙撑起来,这是明知故问,又是无望之叹,心情在明艳的春光与孤寂的神魂在强烈的对照中更为凄楚。因此,这首词不过是双调小令,却写得感情跌宕,回肠荡气,远非一些思乡曲能望其项背的。这首词还充分利用了《一剪梅》词牌的特点,就是在舒徐(七字句)与急促(四字叠句)的节奏交替中显现动人的音乐性。(赏析 王昌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