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透社会的弊端(孩子面临的三种社会关系)

我是卓言,我们一起终身学习,第111天,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孩子看透社会的弊端?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孩子看透社会的弊端(孩子面临的三种社会关系)

孩子看透社会的弊端

我是卓言,我们一起终身学习,第111天。

每天一本书,今天我们来读《3-5岁幼儿为什么问个不停?》(下)

关于作者

路易丝·伊曼纽尔,精神分析导向心理治疗师协会会员,现任塔维斯托克诊所儿童与家庭部门儿童心理治疗咨询师。

莱斯利·马罗尼,英国儿童心理治疗师协会成员,儿童与青少年心理治疗师,现负责伦敦富勒姆地区小学的儿童心理治疗项目。

关于本书

本书是塔维斯托克诊所“了解你的孩子”系列丛书的第二本,展现了一幅3-5岁孩子成长的全景图,帮助你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各方面表现,以及这些表现背后潜藏的心理。

核心内容

我们可以把3-5岁孩子的社会关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和父母的关系,第二层是跟兄弟姐妹的关系,第三层是跟其他人的关系。孩子在面对这三种社会关系时存在不同的心理状态。

第一层社会关系,是和父母的关系。

有一个点很有意思,3岁以后的孩子可能会嫉妒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因为他现在已经发现了,父母之间的这层关系是如此不同,以至于连他都是被排除在外的。一个明显的嫉妒的表现是,如果父母紧挨着坐在沙发上,孩子会很热衷于当那个插足的第三者,爬过来硬挤到两个人中间。还有,估计绝大多数家长都听到过孩子发表爱的宣言:“等我长大了要娶妈妈”,或者是“等我长大了要嫁给爸爸”。不要被他们的这种情结吓到,孩子只是因为你们亲密的夫妻关系感到有点受伤,想把这种受伤的情绪传递出去。这就好像是在说:“让你也尝尝被排挤的滋味吧!”这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办呢?书里建议说,父母最好用适当的方式秀一下恩爱,展示你们夫妻关系的不可替代,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清楚的界限。

举个书里的例子,一个4岁的女孩艾米莉,今天特别开心。因为妈妈外出了,老爸一个人在家陪她。她表现得比平时要更加活跃,给爸爸表演舞蹈,一会儿来个倒立,一会儿又来个劈叉。爸爸看得很开心,热情地称赞她,并且建议她等妈妈回来之后,再给爸爸妈妈一起表演一次。这个可能在爸爸看来很普通的建议就提醒了艾米莉,她潜意识里那个摆脱妈妈、独自占有爸爸的幻想,是永远不会成真的。

除了恋父和恋母情结,理解父母和孩子这个三角关系还有一个角度,是父母双方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有些家庭里,父母在管教孩子方面,会有一个专门唱红脸,另一个负责唱白脸。看起来分工很明确,但这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们还是先来看书里的一个案例。有个3岁的小男孩叫安德鲁,爸爸对他的期望值很高,要求特别严格。因此一旦爸爸说话的嗓门稍微高一点,安德鲁就赶紧把手里的动作停下来。而他的妈妈从来不会在他做事情的时候打断他,经常任由安德鲁把家里翻个底朝天。还有,这个男孩的爸爸给他设定了固定的活动规律,要定时用餐、按时上床,不然就会受惩罚。妈妈的态度又不一样,她认为对于安德鲁这么小的孩子,这种方式实在是太死板了。你看,他们俩就是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关键是有时候爸爸在,有时候妈妈在,安德鲁的表现会完全不同。撒欢的时候,爸爸过来了,心里咯噔一下。过一会儿换成了妈妈,好,松一口气,赶紧耍起来。换句话说,他不得不来回地调试心理状态,来适应父母不同的要求。

你看,这种分裂的教养方式会彻底搞乱孩子的节奏。这本书认为,对孩子最好的情况是,父母两个人都可以兼唱红脸和白脸。也就是说,父母中的每个人都是既可以做到严格地管教,也能够做到温暖地安抚。这样在孩子看来,父母给自己划定的行为边界始终是稳定的、一致的,那么他做起事情就会安心得多。

第二层社会关系,是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如果家里不止一个孩子的话。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弟弟妹妹,那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四五岁的孩子可能会比两三岁的孩子适应得好一些,但不管怎么样,他们看到妈妈在全心全意地关注那个新生儿,都会让他们感到难以接受。这时候他们经常会希望自己能回到小时候,回到父母的怀抱里。

这是老二刚生下来那会儿。等到长大点,两个孩子之间会发生很多争执。遇到这种情况,父母通常会训斥老大比较多,说:“他小,你做哥哥的不能多让着点啊!?”这个做法很常见,但特别不妥当。孩子们其实是非常敏感的。以后那个小点的孩子会故意激怒另一个,反正父母来了挨骂的是你,对吧?而那个大的呢,也越来越讨厌小的。所以,不要总是假设大孩子一定是那个做错事的人,也不要过分地要求他有做哥哥做姐姐的所谓“责任感”。大孩子一般会觉得,弟弟妹妹得到的关心比自己的要多,你再把责任都加在他身上,那只能扩大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

相对来说,可能当弟弟妹妹会容易一些。反正一出生,老大就已经存在了,他就不需要经历这么大幅度的调整和适应。虽然老二也会有困扰——在最初的几年中,他干什么事似乎都有一个人比他干得更好。不过整体而言,哥哥姐姐给他带来的好处还是很多的,能让他在语言上发展得更快,教他玩各种玩具和游戏。还有一些时候,兄弟姐妹会联合起来一起对付父母。

兄弟姐妹之间就是这种友谊与竞争并存的关系。可能有很多父母想过,要是两个孩子从来不打架该多好,每天其乐融融的,少操很多心。但是你要知道,友谊与竞争并存才是人之常情。家庭给了孩子们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有机会早点学习竞争,学习处理冲突,这对于孩子顺利发展第三层关系是有好处的。

第三层社会关系,主要发生在幼儿园。

上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事件,这代表着他们开始正式地探索家庭以外的广阔世界。幼儿园就是他们迈向这个广阔世界的第一站。

幼儿园的孩子面对的一个挑战是老师精力有限,关注不过来。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但老师通常只有那么一两个。这跟在家里几个大人轮番伺候的待遇,那差得太远了。所以在这种环境下,特别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呢?是孩子需要学会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孩子是需要老师来引导一下的。这本书中有个案例,一个叫阿萨夫的男孩在吃午饭的时候,把沙拉故意倒在了另外一个小朋友的头上,并且拒绝道歉。后来老师找他谈话,说你为什么把沙拉倒在人家头上?阿萨夫说我当时很生气。老师再问,你生气是因为那个小朋友抢了你的胡萝卜吗?阿萨夫说不是,惹我生气的是你。老师很惊讶,说我是什么时候惹你生气的。阿萨夫回答说,因为你发给了我一坨白色的大便——他把酸奶叫作白色的大便。老师问他,难道你不喜欢吃酸奶?阿萨夫说,我讨厌把它和水果掺在一起,我只想吃水果。老师说,好吧,那你现在还生我的气吗?阿萨夫说,我想让你抱抱我。你看,阿萨夫这样的孩子不是不会表达,但他需要有一个引导的过程。当孩子们能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他们的社会能力会前进一大步。

结交新朋友是另外一个需要面对的挑战。有趣的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表现出“人以类聚”的倾向。所以,胆小害羞的孩子会扎堆聚在一起;而那些喜欢闹腾、喜欢违反老师规定的孩子凑成一拨,成为好朋友。在这个集体中,会有一些孩子成为发号施令的领导,有一些孩子会受到普遍的欢迎,也会出现恃强凌弱的现象,还有些孩子会在融入集体时遇到困难。对于孩子在幼儿园的社交状态,父母一定要保持和老师的密切联系,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以上,我们介绍了3-5岁孩子在社会关系中的心理状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面临着三层关系,第一层是和父母的关系,他们会出现恋父或者恋母情结,需要父母帮助建立界限。第二层是跟兄弟姐妹的关系,友谊和竞争并存,父母不需要强行干涉,让他们自己学会处理冲突。第三层是跟其他人的关系,孩子开始探索世界,结交新朋友,可能需要成年人的一些耐心的引导。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您的点赞、关注、推荐是最大的鼓励。

参考资源:得到听书·《3-5岁幼儿为什么问个不停?》广行解读。欲读原文或电子书请移步得到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