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

福州有句话说得好,“到了福州没来三坊七巷就等于没来福州。”由此可见,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名片,也是福州人的骄傲,从这里走出的一位位文化名人,对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坊七巷自晋、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朝至民国期间走向辉煌,它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这里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素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和“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美称。

三坊,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此外还有一条南后街。可以说,这里居住过的中华名人,几乎书写着半部中国近代史。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名人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中国近代翻译家、教育家和启蒙思想家严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沈葆桢,政治家、思想家、民族英雄林则徐,革命党人林觉民,福州二中第一任校长林长民,与林长民联合创办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的刘崇佑,诗人、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冰心,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林徽因,学者、翻译家辜鸿铭,作家郁达夫 ……

作为一名自由写作人,自然对以文字的形式被世人所熟知的严复、辜鸿铭、冰心、林徽因、郁达夫等更感兴趣,于是参观就从严复故居开始。

严复的这套位于郎官巷的寓所,原是“维新六君子”之一的林旭住所。林旭被害于北京菜市口,其妻在家设灵堂祭奠后跳楼自尽,之后此宅便没人敢买,一直空关着。时任福建督军李厚基听说严复是民国总统黎元洪和海军总长刘冠雄的老师,便买下重新修葺后送给严复。作为一个在英国留学三年归来的先进的中国人,严复毫不介意地在花厅楼上做书房,题匾为“瘉壄堂”,并自号瘉壄老人,在这里完成了他的《瘉壄堂诗集》。“瘉壄”是“愈野”的异体字,表明了自小生长于农村的他,决意要保持乡野村人的淳朴德行。严复最著名的译著为赫胥黎的《天演论》,因此自称“天演学家”, 在此书中,他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告诉中国民众,若顺应天演规律,变法维新,就可“自强保种”,反之则会“亡国灭种”,为天演所淘汰。

宋朝郎官刘涛出生于此三坊七巷。此地改造时,把所有出自清朝的路面青石板都集中铺设在郎官巷内,因此严复故居的青石板,可以说是历史的最好见证。徜徉于这位思想家和翻译家的故居,脚下踩着的,是早已被岁月磨光的青石板,石缝间满是沧桑的青苔痕迹,更让我们无比真切地感受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传播科学和民主所作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可惜也许严复故居尚在修缮中,我们只能在底楼作短暂逗留,楼上的书房无法亲自感受,引为一憾。入口处的明信片出售店商业气息过浓,应该有违严复本意吧?不知他本人若地下有知,会不会发出大声抗议?

林觉民的故居,也是冰心的故居。近代才女林徽因作为林觉民的侄女也曾在此居住。

上次随先生前往福州一中的时候,又认真拜读了林觉民的《与妻书》,记得文中有段关于此居所的描述:“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大概因为与两位才女有关的缘故,这套中式院落宁静安详,充满了书卷味与文化气息,即使历经岁月的洗礼,隔着那斑驳廊柱与剥落的雕刻,还是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大家之族和书香门第的浓厚文化氛围。

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冰心,原名谢婉莹,买下此宅的,应该是她的祖父谢銮恩。1911年11月,11岁的冰心随父亲和弟弟回到故乡,就曾居于此。

在冰心先生描述故乡的文章中,曾以深情的笔墨记述了她在这里受到的文学熏陶,得到的长辈亲情之爱,和令她心醉神迷的故乡风情。她在《我的故乡》里就曾写下这样一段段回忆性文字:“具有很典型的福州民宅特点,除中轴建筑外,左右两旁还有许多自成院落的房屋,每个院落都有水井;北院之西还横亘着一列坐西朝东的双层楼房,楼房之西为花园”“我看着就想起北方典型的四合院,然而北方的四合院里涌动大片的阳光和风沙,喧闹着的人生,只有在夜深人静时黄黄的毛月亮才摇碎一地槐花的清香。这里却是安静的——青石板铺地,假山点缀,花木扶疏。临窗一角,竹影摇曳,梅溪沁寒。这幽静的居处是主人寄托心志的场所,林孝颖,即林觉民的养父像所有封建文人一样,虽满腹经纶,却注定了落魄沮丧。觉民,据说少时就聪颖过人,读书是过目不忘。林孝颖曾泯灭的‘入仕’愿望便日益坚定,他认定,如果林家要重振雄风,那么这个人就是林觉民。”

林徽因与冰心、卢隐并称为“福州三大才女”,胡适先生更将其称为“中国第一才女”。她仅在福州呆了一个月的时间,但却始终视福州为故乡,最爱说的居然是福州话。她在当时的文艺界交流会上,不时会蹦出腔调浓重的福州话;与梁思成日常拌嘴,在普通话、英语中,也时不时掺和几句福州话,可见福州对于她而言,自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徜徉于三坊七巷,恍然随着历史的滚滚车轮回到了民国时期。沿街的商店,即使是肯德基、星巴克和屈臣氏,也都“入乡随俗”,一派古色古香的做旧门面。许多摊位上,清一色传统手工艺人,给过往的客人展示着中华传统手艺绝活。街道上的雕塑,色调是古铜色的,风格也几乎都是怀旧的。偶尔会有预先设置的现代高科技装置中吐出一团云雾,更是将此地的氛围渲染得如梦似幻,疑是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过去。

光禄坊里,有近代著名小说翻译家林纾的故居,作家郁达夫流寓福州时,也曾居住于此,可惜我们没有来得及去感受一番。

林纾先后翻译过180余种作品,包括俄国托尔斯泰的《现身说法》、法国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 希腊伊索的《伊索寓言》、挪威易卜生的《梅孽》、英国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等40余种世界名著。只是他其实并不懂外语,其翻译作品是在懂外文的人口述后,他再以文言文完成译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其翻译对于“忠实于原文”这一点,自然差强人意;但以文言文作为翻译语言,又自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后人很难继承,因此“林译小说”真可算“空前绝后”。

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曾具体细致地描写了福州风光。他觉得“福州风景好极,远胜富春江上”,甚至认为,福州的女性,美的水准,“比苏杭的女子要高好几倍;而装饰的入时,身体的康健,比到苏州的小型女子,又得高强数倍都不止。” 而对于福州出产的寿山石,他的评价是:石中的画,画中的石。从中可以窥见郁达夫对福州这块宝地的偏爱。

清晰地记得,沪教版语文书上曾有一篇关于林则徐的剧本《虎门销烟》,因此这次在三街七坊的林则徐故居逗留了较长时间,下次对课文进行溯源时再详细记述。三坊七巷的不远处,就是杂文家邓拓的故居,离林则徐故居只有几百米,由于时间关系,只能等下次再造访,语文书上曾有过一篇马南邨的杂文《不求甚解》,马南邨,即邓拓。

沿街有很多店铺出售福州当地传统小吃,有一些临街的小铺专门出售福州工艺品。我和先生离开此地时,特地叫了一辆黄包车,在人造的氤氲雾气中,离开了这些名人故居和人文场景。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1)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2)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3)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4)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5)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6)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7)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8)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9)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10)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11)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12)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13)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14)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15)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16)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17)

福州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