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腔病毒的治疗(口腔细菌入侵颅内险丧命)

千万别说牙疼不是病,病情恶化后真可能会要人命。最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高国一团队就诊治了一例口腔细菌“上头”,入侵颅脑,造成左侧小脑脓肿的病例。好在诊治及时,患者目前恢复良好,不仅能够自己开车,还能像过去那样为家人烧菜做饭了。

关于口腔病毒的治疗(口腔细菌入侵颅内险丧命)(1)

4月5日上午,记者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房见到了前来复诊检查的夏先生,术后恢复良好的他没让家人陪他,自己开车来的医院。回想起一个月前那场大病,夏先生至今仍然觉得很突然:“我身体一直蛮好,头痛发热基本没有。因为家里有个小孙子,也很注意,尽量不让自己感冒什么的。这次很急性,几天功夫就倒下了。”

关于口腔病毒的治疗(口腔细菌入侵颅内险丧命)(2)

3月上旬,夏先生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并伴有轻微低烧,开车的时候感觉脑子失去平衡了,间距也把握不准。“一开始也没特别在意,只当是小感冒,过两天就好了。”夏先生说,随着症状逐渐加重,他开始出现呕吐、嗜睡甚至胡言乱语的表现,家人见状赶紧将他送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

关于口腔病毒的治疗(口腔细菌入侵颅内险丧命)(3)

入院后,急诊头颅CT显示夏先生左侧小脑半球肿胀严重,肿胀核心部位有一病变阴影。“患者出现严重的小脑水肿压迫脑干,合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及枕骨大孔疝,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危险。”由于手术时间紧迫,同时患者躁动严重,难以配合增强磁共振扫描,市一神经外科执行副主任(南)薛亚军在结合查体、影像资料及实际情况后,当即决定实施紧急手术,并制定了2套手术方案,以便术中“随机应变”:如果是颅内肿瘤,则直接切除;倘若术中发现颅内脓肿,则行脓液吸除、脓腔灌洗;最后再根据手术实际需要,行脑室外引流、去颅骨骨瓣等方式,降低后颅窝压力,缓解小脑对脑干的压迫。

关于口腔病毒的治疗(口腔细菌入侵颅内险丧命)(4)

术中,在神经外科、麻醉科及手术室护理团队的密切协作下,1小时后,20毫升黄白色脓液从患者颅内脓腔中被抽出,手术证实,夏先生颅内的“不明物体”为小脑脓肿,随后夏先生被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的监测治疗。

去除脓液只是第一步,明确脑脓肿到底是什么病菌引起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对患者而言意义重大。为了比常规脓液细菌培养更快得到结果,术后第二天,团队在明确致病菌之前,先行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同时抽取脑脊液,进行了高通量的测序分析。结合测序结果和病史证实,患者的小脑脓肿是一种名为“具核梭杆菌”的口腔细菌引起的。

关于口腔病毒的治疗(口腔细菌入侵颅内险丧命)(5)

“具核梭杆菌是一种厌氧口腔共生菌和牙周病原菌。”高国一介绍,夏先生的小脑脓肿很可能是由口腔内的具核梭杆菌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进入大脑,从而导致脑脓肿发生。得知真相后,惊讶不已的夏先生对此也“供认不讳”:“我这个牙周炎好多年了,十八九岁的时候牙齿就开始松动,当时也没有进行正规治疗,没想到危害这么大。”

结合高通量测序结果及夏先生的既往病史,神经外科团队随即有针对性地调整了抗生素治疗方案。夏先生情况逐渐好转,渡过了脑水肿高峰期后,转入了神经外科普通病房,术后16天就顺利出院了。

关于口腔病毒的治疗(口腔细菌入侵颅内险丧命)(6)

何为脑脓肿?高国一介绍,脑脓肿是一类颅内感染性病变,起病隐匿,发病早期可能出现不典型的发热、乏力、头痛等症状,常为患者所忽视。起病原因多为体内致病菌经血源播散、邻近部位感染灶扩散或开放性颅脑损伤导致。人体头颅和面部血管网非常丰富,不仅仅是牙周炎,眼睛、鼻子、面部出现小毛小病若不及时治疗,都可能引起颅内感染病变,甚至酿成大祸。他提醒,免疫力下降是脑脓肿的促发因素,患有牙周慢性炎症的患者要注意及时治疗及休息,以免牙周细菌侵入脑内,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文 王梅 蔡诗诗 ■图 王梅 蔡诗诗

■栏目责编 杨露

■栏目主编 周样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