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阿尔伯特实验(看一下阿尔伯特实验)

1

孩子的教育,是每一个家长都会重视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顶天立地的一个人物,所以大家都愿意投入金钱和精力用在孩子教育上。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所以当家长辛辛苦苦为孩子付出,看到孩子不认真学习的时候,以及怎么学都学不进去的时候,会忍不住大发脾气,认为这样严格的督导下,会促进他努力学习。

之前我也是这样认为,但在我看完了关于阿尔伯特的一个“残忍”实验后,我再也不认同这个观点了,实验的过程如下:

心理学家华生和他的助手首先征得了9个月大小的阿尔伯特的母亲同意,然后在他身边放了小白鼠、猴子、毛绒玩具等。阿尔伯特对这些物品很感兴趣,通过触摸等方式,玩的非常开心。

华生和他的助手确定阿尔伯特非常喜欢这些物品之后,趁他在玩的非常开心的时候,突然用金属棒敲击出巨大刺耳的声响,巨大的刺激导致玩的正开心的阿尔伯特哇哇大哭起来。

反复进行多次后,小阿尔伯特一看到类似的玩具,哪怕没有巨大的声响刺激,也会惊恐莫名,嚎啕大哭,并试图逃离类似的玩具。

再进行一段时间后,小阿尔伯特甚至见到相关颜色的动物以及形似的物品,也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忍不住要逃离。

心理学阿尔伯特实验(看一下阿尔伯特实验)(1)

恐惧的孩子

华生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人的情绪化反应是来自外界的刺激,如果孩子拥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环境,不管孩子的天赋如何,都能被训练成对应环境的职业,比如律师、医生、小偷、警察等

阿尔伯特实验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备受指责和争议的,尤其是华生没有给孩子做康复治疗,但给我们家长启示,却值得我们深思。

比如当家长因为学习问题,向孩子大发脾气的时候,不正类似于小阿尔伯特所面的巨大声响刺激吗?孩子因此产生恐惧、害怕的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敏度也就降低了。

一些家长不明所以,反而一再恐吓孩子,导致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恐惧,越来越笨拙,直至彻底放弃学习。

2

相信看完阿尔伯特实验,家长都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样也会去探寻更好的教育方式,从情绪化的角度出发,本文给大家提出几个意见,供大家参考。

(1)正向激励

所谓正向激励,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肯定和鼓励孩子,尤其是孩子做对了事情或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赞扬,让孩子感觉到自豪,从而树立自信,愿意更加努力的去学习。

或许有很多人认为,无原则的赞扬,会不会导致孩子骄傲,但事实上,骄傲源于无知,而不是赞扬,而且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赞扬孩子的时候,要有方法,比如孩子取得了进步,我们赞扬的是孩子的努力,而不是成绩;当孩子做对了事情的时候,我们肯定的是孩子的做事方法和思路,而不是结果。这样,孩子才能正视自己,不为短期的进步满足。

(2)看好孩子的未来

所谓看好孩子的未来,就是在与孩子日常交谈中,充斥对孩子未来期许和肯定,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实验是罗森塔尔亲自实施的,他来到一个学校,随机选了几个学生的名单,并把名单交给校长和老师,说这些孩子天赋聪颖,极其聪明,建议要好好培养。

几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学校,发现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行为表现,都非常优良,尤其是成绩,可以说是直线上升。

这个说的就是积极的期望对孩子的正向影响,对于我们家长来说,也是如此,我们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孩子的一些特长非常看好,会刺激孩子更加努力的提升自己,相反,一些不当的标签,比如“笨”“不灵活”等,都会局限孩子的成就和心理。

(3)选择性忽视

遇到孩子一些让人头疼的行为的时候,父母经常会非常生气或焦虑,并给予孩子相应的惩罚,却经常发现,孩子即便表面选择屈从,但背地里依然是偷偷的在做。

比如我们不允许孩子接触电磁炉,当孩子自己在家的时候,他总是忍不住要去尝试一番。所以当孩子有一些不当行为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选择性忽视,忽视孩子的这些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不快,从而向孩子大吼大叫。

当然这里说的忽视,只是强调家长不因此产生负面情绪,对孩子的正确引导还是不能少的,比如微波炉,孩子既然已经产生兴趣了,我们需要做的是,指导孩子正确的去操作,并在可控的范围内,让孩子体验不当操作带来的危险,这样孩子才不会因为好奇出现更大的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