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月陕西好人榜(4月陕西好人榜拟入选人员名单发布)

3-4月陕西好人榜(4月陕西好人榜拟入选人员名单发布)(1)

2020年3—4月陕西好人榜拟入选人员名单发布

3-4月陕西好人榜(4月陕西好人榜拟入选人员名单发布)(2)

2020年3—4月陕西好人榜拟入选人员名单发布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今天(5月12日),2020年3—4月陕西好人榜拟入选人员名单发布,全省各地共有126人入选,其中,“助人为乐”14人入选,“敬业奉献”112人入选。

具体名单:

助人为乐(14人)

刘自立,男,1966年10月生,西安前进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产党员号”车队副队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带头组建“爱心车厢”抗疫志愿服务保障队,投入到抗疫服务保障工作中,主动提出给自己派送距离最远、下班最晚的医护人员,每天从早6点至晚12点,行程100多公里奔波在义务接送医护人员的抗疫路上。

赵涛,男,1992年8月生,周至县尚村镇龚家庄村人,一名普通的货车司机。“午夜狂奔”是赵涛的微信名。恰如其名,从大年初三开始,这名90后货车司机已连续三次在午夜开上他 9.6米6长的红色大货车“狂奔”在驰援武汉的道路上。在每次送货飞奔的十几个小时里,除了给货车加油和上厕所的时间,他中途几乎从不休息,肚子饿了就吃点泡面。

马艳卿,女,1930年10月生,宝鸡市中山西路街道东门口社区居民。她平日里省吃俭用,生活简朴,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却慷慨解囊,向党组织捐款10万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朱卫刚,男,1980年9月生,宝鸡市金美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从2月3日起,每天向虢镇高速路口、西宝中线阳平检查站、虢镇火车站等10个一线卡点抗疫工作人员送去爱心工作餐。还向陈仓区东关社区、双鸥社区、西堡村共计捐赠方便面80箱,鲜奶50箱,向区疫情防控捐款2000元支持基层抗疫工作。

曹亚军,男,1975年9月生,陕西华纳我家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曹亚军共组织捐助口罩3万支、乳胶手套2900双,消毒液66桶、护目镜1590副,累计价值30余万元;策划拍摄了疫情防控宣传片,为市民宣传普及防疫知识;组织志愿者对隔离时间较长的人员进行探望并送慰问品。

黄秀娟,女,1967年4月生,渭南市临渭区老年公寓院长。疫情期间,黄秀娟坚决实行封院管理,做好疫情应急预案,拒绝一切病毒带入公寓的可能。作为临渭区巾帼志愿者会长她带领会员捐款,采购防疫物资,开车将防疫物资先后送到了渭南下属14个乡镇、6个街道办管理人员手中,暂时缓解村镇一线防疫人员的生活问题。

王菊芳,女, 1981年3月生,渭南市合阳县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人。在疫情爆发时期,她主动请缨为疫情防控先后筹集到口罩、手套、消毒液、酒精等物资折合人民币34351元,先后组织60多名志愿者,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培训15次。在她的带领下,志愿者们走街串巷、进区入户,排查无物业管理小区72个,入户登记1296户。

王敏霞,女,1980年6月生,延安市体育场职工。在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她第一个报名参加团市委发起的”阻击疫情 延安青年在行动”疫情防控一线的青年志愿者,先后送去抗疫物资累计4000余元。

韩彦龙,男,1986年2月生,延安市安塞区雷霆应急救援大队队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韩彦龙带领雷霆应急救援大队在城区11个疫情监测点协助公安、医疗等部门开展疫情排查工作,多方协调调运酒精800斤、消毒原液1000斤、护目镜50个、一次性手套200双、口罩500个等防疫物资,全部捐赠给安塞区红十字会用于抗“疫”工作开展。2月27日,韩彦龙带领雷霆应急救援大队12名队员从安塞奔赴武汉参与医护后勤保障工作,奋战33天。

屈红艳,女,1983年3月生,榆林市佳县郭佩珍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马连军,男,1975年5月出生,榆林市佳县佳芦镇凌云路社区居民。二人系夫妇。疫情期间,他们自愿做起佳县首批“红马甲”志愿者,背上喷雾器为小区住户、公共场所消毒,协助物业管理人员对小区实行管控,核查武汉返佳人员信息、测量体温、登记出入信息。夫妻俩以身示范,带动了一大批志愿者投身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被誉为“最美抗疫夫妻”。

陈志强,男,1986年4月生,勉县周家山镇春光村人,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移民管理警察。回老家过节的陈志强,因遇上疫情被单位要求暂留家中。面对疫情,他将妻儿送回位于南郑区的家中,义无反顾地返回春光村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累计检查车辆480余辆、900余人。

沈辉,男,1950年9月生,略阳县兴州街道办南坝村居民。已年近古稀的他虽然每个月靠着1700元左右的养老金维持生活,但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半辈子的积蓄2万元全部捐献给略阳县红十字会,希望以自己微薄的力量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

赵大荣,男,1984年1月生,汉中市曙光应急救援协会秘书长。面对疫情,他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迅速组织救援队开展防疫物资运送,消毒物资分装运送,公共区域防疫消杀等工作,为汉中市疫情防控重点区域运送捐赠防疫物资10次,运送消毒物资37.74吨,防疫消杀覆盖面积约576100㎡。

刘朋成,男,1973年7月生,岚皋县安康朋成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疫情期间,他先后将1800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300斤酒精、100斤过氧乙酸、24个护目镜、7200双鞋套、17瓶84消毒液等医用防护物资无偿捐赠给该县的12个镇村社区,覆盖到47个站点,总价值约8万余元。他先后义捐40余万元物资为农村孩子圆大学梦,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白血病患者捐善款,为留守儿童送关爱。

敬业奉献( 112人)

徐焰,女,1969年11月生,西安市大兴医院检验科主任。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带领团队检测人员夜以继日,直面高浓度病毒开展病毒检测工作,创下21天里完成2059例核酸检测的记录,为全省打赢新冠病毒防疫“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撑,赢得了宝贵时间。

蒲晓军,男,1986年9月生,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杨庄派出所四级警长。疫情发生后,他在一线排查中发现辖区首例疑似病患,并帮助其及时就医成功转危为安。“三过家门而不入”,主动向党组织交了1000元的特殊党费,自费给单位同事购买口罩、酒精等防护器材,让家属在小区参与组织发动累计400多人次、募集12万多元善款支援抗疫一线。

张华炜,男,1976年3月生,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指挥中心主任。疫情期间,他担任雁塔分局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仅半个多月,经他手上流转的信息就有1万多条,处理的警情200多起。在抗疫最紧张时期,他连续20多天没回过一次家,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荣获西安市公安局疫情防控个人嘉奖1次。

方璨,男,1987年2月生,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新筑派出所民警,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方璨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主管西航花园小区9984户,3.1万名群众。从大年三十至2月3日,方璨陪同社区工作人员共排查9786户,其中自排查1176人,联合社区宣传5次,利用微信工作群宣传防范常识10余次,帮扶群众35户等。

董黎君,女,西安市雁塔区卫健局家庭发展与老龄科科长。从大年三十入驻留观点,19天没回过家。董黎君每天接打疫情电话成百个,孩子打来电话却一次次挂断。刚到留观点要组建医疗、安保队伍,要随时接人,要协调购进食材,董黎君和战友们每天睡两三个小时,手机铃声调到最大,随身携带充电宝。留观人员多数是从高速路口直接过来的,生活用品需求大,董黎君她们都垫钱购买了,连自己家里的牛奶和体温计都给了留观人员。

戈丹,女,1986年3月生,西安市未央区徐家湾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1月22日,戈丹请假回老家山西探望突发脑梗的父亲,在接到疫情工作通知后便立即动身返回西安,迅速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她每日天未亮便骑着电动车穿梭于辖区九个小区,从摸排查控、居家留观、消毒消杀、宣传发动四个方面全面开展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招募“小蜜蜂”志愿者为隔离户以及行动不便老人送去菜品与温暖,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成为常态。

白利娟,女,1977年6月生,西安市鄠邑区甘亭街道人民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在复工复产中,她按照“防控有力、治理有方、复工有序”的要求,打造“四张清单”、“党建10分钟便民服务圈”等多种载体,通过“党建四招”,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做到防“疫”复工两不误。

米建国,男,1971年4月生,西安市公安局临潼分局斜口派出所一级警长。疫情战斗打响后,他接到归队通知,第一时间赶回派出所,迅速赶赴疫情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开展摸排,最终排查出有过接触人员143人,其中有亲密接触的23人,为辖区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焦海刚,男,1976年11月生,西安市工商高新分局新型工业园工商所副主任科员。防控疫情期间,他针对消费者投诉坚持做到急事急办、当天接件、当天办结,走遍了辖区87家酒店、饭店,为消费者办结退订酒店房间费、餐费13.4万元。先后整理疫情监管台帐4本,包括52家药店、23家超市便利店、87家酒店、122家饭店等重点监管对象,并建立4个微信工作群,加强与各管辖企业和经营户的动态沟通和信息联络,用行动践行着市场监管人的责任和担当。

刘玮,男,1983年1月生,西安市曲江新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疫情防控指挥部留验协调组副组长。在刘玮的带领下,医学观察站和集中住宿服务点温馨的留观环境和工作人员严谨缜密的作风、暖心细致的服务得到留观留验人员特别是湖北籍同胞、境外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来(返)陕人员的赞扬。

李飞宇,男,1977年11月生,西安市第八医院重症医学科(隔离一区)主任。李飞宇带领科室团队义无反顾的冲在抗击疫情最前线,成为医院第一批收治患者的医疗团队,从1月21日收治第一例患者起,李飞宇全天候驻守在医院和科室,经常一忙就是一宿,14天的坚守中,他们先后收治了报告确诊患者16例。

吴凯,男,1986年12月生,西安市公交六公司二车队336路驾驶员、路长。1月29日晚,当吴凯得知“西安北站一趟列车有15名湖北籍乘客出站,为了安全起见,需要送往指定地点进行隔离观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公司写下请战书。自此,他开动了古城的“逆行”公交。截止3月14日,吴凯同志圆满完成41次运送任务,将270余名“特殊乘客”安全送到留观点。

党治国,男,1980年7月生,宝鸡人民医院呼吸内二科主治医师。在疫情面前,他积极投身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自1月28日凌晨作为第一批第一个进入隔离病区收治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医生,他冲锋在前,积极参加呼吸二科病人的诊治工作,为奋战在科室一线的同事们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杨广林,男,1970年10月生,宝鸡市渭滨区园林环卫处机械化车队队长。疫情爆发以来,他作为机械化车队的队长,直接接触辖区的外部环境,感染几率大,他一如既往的踏上车队的卫生检查工作,每天对车场周边及作业车辆进行2次集中消毒,为社会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宁小军,男,1972年5月生,陇县东风镇尧场村党支部书记;宁伟,男,1995年8月出生,陇县东风镇尧场村居民,退役军人。二人系父子关系。在这个特殊时期,父子二人同在一个“战壕”战斗,成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战友”,被群众亲切地成为“最美父子兵”。

王书贤,男,1956年3月生,千阳县南寨镇闫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连着近十天的高强度工作,让这个本来就患有胃炎、肺癌、心梗,三个心脏支架的老同志,累倒在了防控一线。他心系村疫情防控工作,在医院治疗了三天后,就坚持要出院,出院后又继续忙碌在了村疫情防控一线。

王一龙,男,1982年5月生,咸阳市中心医院传染科医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王一龙作为咸阳市中心医院传染科医生,在隔离病区工作期间,他每天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和患者进行沟通,还主动承担医疗以外的其他工作,如修电梯、更换紫外线灯管等,尽量减少后勤人员进入隔离病区及机会,减少被暴露风险。

史萌利,女,1985年8月生,咸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护士。在疫情爆发伊始,她请战参加抗击疫情一线工作,为了防止防护服、隔离衣等一次性防护物品的消耗及浪费,她们从穿上衣服起,就不再喝水,少上厕所,减少防护衣的穿脱次数。为了减少其他人员与患者的接触,她除了给患者输液、发药、吸氧、测量生命体征、取咽拭子标本等医疗工作,还要担负起为病区进行消杀、陪同患者进行各项检查、为患者送饭、清理病房垃圾、给患者做一些心理疏导缓解他们心理压力等工作。

禹沛,男,1971年2月生,咸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秦都大队高新中队中队长。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禹沛每天往返于辖区3个疫情防控检查点上,带领全高新中队体民辅警,对过往进城车辆及人员进行检测,核查。在协助医务人员开展检测工作的同时,还要劝返一些外地市的进城车辆,对车流拥堵进行疏导,对不配合人员进行耐心解释,获得他们的理解。

王挺,男,1983年10月生,咸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渭城大队县乡中队副中队长。为了维持交通秩序,每天在桥面上来回步巡超过20000步,工作时间不少于10小时,通常是天还没亮就到,天黑了还没下班。2月14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大队决定抽调王挺到县乡中队,他二话不说立即奔赴该执勤点。

张鹏,男,1983年5月生,彬州市交通管理大队城区中队辅警。大年初二,他接到命令,第一时间奔赴执勤点,每天24小时不间断执勤,白天的温度还稍微高一点,每当晚上温度降到零下的时候,站在执勤点,那凛冽的冬日寒风,让每个人都会瑟瑟发抖。但面对这些困难,张鹏却一点儿都没有退缩,始终如一恪尽职守,从未喊过一声苦,怨过一声累。

许宁,女,1976年11月生,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街道联盟二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大家在她的总调度下,营造疫情防控氛围、挂横幅、贴公告、公共区域消杀、各小区巡逻、全辖区排查湖北返乡人员、武汉返乡人员每日隔离监控、小区24小时门禁管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有序。

张亚荣,女,1978年11月生,咸阳市秦都区渭阳西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从大年初一值班开始至今,她夜以继日的工作,时常顾不上喝水,不能按时吃饭。初四,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多少次咳的厉害,喘的难忍,医生给她下了住院通知单,可她硬是坚持工作,说自己多出一份力,安全就会多一份。

和建武,男,1986年2月生,铜川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疫情爆发后,和建武进入隔离病区参与一线临床救治工作,每天工作4-9小时,每次出来时,手指都麻木得没有一点感觉,衣服也湿透了,脸上布满了护目镜和口罩留下的压痕,久久不能消散。每天完成对诊治工作,回到医护人员休息区后,他又承担起了医院“新型冠状肺炎线上问诊"的工作,有时甚至忙到凌晨一两点。

李双龙,男,1979年8月生,铜川市王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和健康教育科科长。每当出现疑似病例后,他第一时间带领流调组队员,赶赴当地定点医院开展现场流调,确定密切接触对象,将他们送往集中医学观察点,一个流程下来要奋战十几个小时,但他仍日复一日的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

白亚文,女,1968年2月生,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疫情发生以来,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最多时收治了5名确诊病例,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白亚文和她的同事们没有任何怨言,24小时连轴转,认真对待防疫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唐浩,男,1994年8月生,铜川市公安局王益分局红旗街派出所民警。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保障辖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90后年轻民警唐浩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挺身在疫情防控最前沿。面对每天近万辆的车流量,他坚持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有效防止了疫情输入,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张和平,男,1959年6月生,印台区红土镇周陵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不顾生病的身体,正月初一紧急召开村“两委”会议,在村内交通要道设立24小时疫情防控点,带头值守,群众不理解,他一遍遍做工作;防控物资短缺,他想方设法采购……镇指挥部的每一条指令、群众的每一通电话他都丝毫不马虎,连续20多天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他用行动为村民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姚杰,男,1981年12月生,宜君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宜君县皇后村第一书记。疫情发生后,姚杰第一时间奔赴派驻村宜君县尧生镇皇后村,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进出村子的路口设置防控点,对进出村拜年的村民进行劝返,对进出村的群众进行信息登记、测量体温,并做好科普宣传和解释说明。

冯鹏飞,1979年4月生,宜君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疫情爆发后,冯鹏飞第一时间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既当司机又当领导,带领交通人员在高速路出入口、国道、市县边界交通要道出入口等关键节点设立重点疫情防控监测点8个,排查车辆13335辆,30242人次。

李高朋,男,1974年4月生,铜川新区文家村村医。疫情发生以来,李高朋购买并发放口罩,买消毒液,雇佣车辆,无偿给周边的袁家村、丁沟村、白家村和新区卫计局送去价值3万多元的过氧乙酸,用于消毒防疫。

赵旭东,男,1974年7月生,渭南市合阳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城区一中队中队长。大年初二,赵旭东立返工作岗位,疫情期间他带领中队一班人披星戴月,克服严寒、饥饿、昼夜24小时值班,每天要登记120余人的信息,检查120余辆车辆,并且给120余人消毒,一干就是半个月,戴着的口罩在脸上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王国峰,男,1975年5月生,渭南市临渭区环境卫生管理局固废清运中队班组长。疫情期间,王国峰主动要求承担三个隔离小区的清运生活垃圾清运任务,三个隔离区,40余桶垃圾,每次往返四个多小时,他没有什么高言大智,也没有怨言,只是默默地出入每个隔离区。

周文科,男,1962年1月生,渭南市临渭区蔺店镇蒲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面对疫情,他以身作则,组织党员干部对本村外省返乡50余人详细摸排记录、测量体温、警告切勿外出走动,为有效控制本村疫情,他果断封村,带领党员干部轮流值岗,四个路口全部安排站岗人员,熬夜值守他首当其冲,在一辆老普桑里连续睡了几个晚上,着凉了便从村医那拿了点药,继续坚守岗位。

姬新才,男,1960年2月生,陕西省人民医院蒲城医院常务副院长。在病毒肆虐的关键时刻,他第一时间返回县医院,每天24小时都守在医院,奔波于隔离病区、发热门诊、“120”院前急救、急诊科、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新西京病区等区域,哪里需要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

李元军,男,1971年3月生,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结核科主任。他在这次疫情期间被任命为医院医疗救治组组长,最辛苦的时候,一晚上只睡了1个小时。病区先后收治6位患者,李元军均密切关注着患者病情变化,调整着治疗方案。

李浩,男,1973年11月生,延安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党委委员、姚店派出所所长。疫情发生以来,李浩每天休息不到6个小时,与姚店派出所30多名同志一起守护着延安的东大门。一旦隔离区出现异常情况,李浩就会冲锋在前,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

刘晓伟,男,1980年10月生,延川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医务科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1月21日县医院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由刘晓伟担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经过多日的连续奋战,他带领团队共接诊高危及疑似患者10人次,疫情还没有结束,他的工作仍在继续进行着。

赵三军,男,1983年12月生,延安市税务局党建工作科副科长,志丹县杏河镇侯市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赵三军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制定防控疫情值班表,在入村口设立劝返点,坚决堵住外来人员入村串户;加强日常巡逻走访,对全村各处进行检查,查看各个村小组的人员进出、消杀等情况。

曹志敏,女,1982年10月生,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2020年1月份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作为传染病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曹志敏密切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全院的护理工作在她的管理下井然有序,未出现一例交叉感染病例。

汤芳梅,女,1968年10月生,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生。1月22日,汤芳梅除了亲自带领一线医师查房,管病人,接送患者外,还承担救治小组的医疗组的管理工作,排班、人员抽调、外联、出院患者的追踪随访复查及病历管理等工作,使救治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赵鹏鹏,男,1990年5月生,延安市邮政公司快递员。2月6日,在他的努力下,延安邮政与新区农批市场“佳旺超市”“易享购共享超市”联手开启了同城果蔬配送业务。他一边与商家建立密切联系,一边了解用户需求和配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天都是晚上10点以后回家,但是他从不说累。截止2月17日为老百姓配送急需生活物资821件。

刘静,女,1980年4月生,延安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K7路线路队长。她冒着刺骨寒风赶往离家15公里之外的延安公交公司K7线路河庄坪调度站,到达调度站后,她将调制好的消毒液倒进喷壶,给每辆车喷洒完消毒液后,又用擦布拭擦每一个座椅、每一个拉环、扶手、窗玻璃,每一寸地板,擦拭完毕后,打开车窗通风透气,消毒完毕后,又给驾驶员测量体温,在车辆行驶中,她详细登记乘客的身份证信息,询问乘客是否外来人员,近期是否发热。为方便群众出行,在刘静的调度下,K7路一直准时准点到达公交站点为群众提供服务。

高雄雄,男,1986年9月生,榆林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信息科科长、市公安局新冠肺炎联防联控信息组组长。1月26日,大年初一,高雄雄接到返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命令,他第一时间响应,一去就是39天,直到现在依然保持每天1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在此期间,他与同事共同完成了疫情数据库的建设,完成了81.3万条涉疫情数据的处理,为联防联控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

师改芳,女,1979年9月生,榆林市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1月30日,在医院首例“新冠肺炎”病人确诊的情况下,她毅然向主管领导请缨代表护理部参与到一线抗击疫情的前线。踏入隔离区,了解基本情况后,根据方案制定具体可行的操作流程,同时做好每日总结反馈。医院安排第一梯队人员轮休时,师改芳再一次向医院提出了申请,继续留在一线抗击疫情。

薛星,男,1968年5月生,靖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疫情以来,薛星带领单位全体职工24小时奋战,不但深入流调、消杀、采样等最危险的一线现场指导,还充分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及时跟进学习最新防控政策,及时调整部署各项工作。

白海波,男,1985年4月生,榆林市委宣传部新闻科二级主任科员。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白海波在疫情宣传战线上连续奋战一个多月,编发宣传重点提示、宣传注意事项等9次,安排部署各项重点宣传任务24次,组织媒体记者深入村镇、社区基层一线,宣传报道好做法好经验,挖掘先进典型事迹,共刊发我市疫情防控新闻报道、成效经验等各类稿件1.45万余篇。

牛建峰,男,1978年9月生,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青云公安检查站站长。2020年大年初二,牛建峰奉命前往陕蒙界执行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工作,他带领五名队员日夜坚守,连续奋战28天,盘查车辆10200余辆,人员15800余人,为守好榆林北大门防止疫情蔓延作出突出贡献。

赵瑞,男,1988年8月生,神木市石窑店矿业公司综合办公室文秘主管。赵瑞从大年三十至今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加班加点做好人员信息收集、报送工作,精准摸排复工复产返岗员工的个人信息,积极向上级单位报备、审批,为公司做好新冠肺炎预防、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工作指引。

韩亦非,男,1977年11月生,汉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副科长。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收集新冠肺炎检测的有关信息和资料,组织科室病毒组及有关人员及时学习中省下发的防控方案,对检测技术进行了认真的专研,熟练操作过程,建立了标准操作程序、新冠状病毒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工作制度,积极筹备试剂和个人防护用品,为保证新冠肺炎病毒的及时检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杨丽,女,1985年10月生,西乡县人民医院产一科护士长。1月30日,她作为第二批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由于防护物资短缺,每天穿戴前不敢喝水,加上厚重的防护服密封性,护目镜总是雾气满布,走路踉踉跄跄也不能擦拭,只能待它“自然晾干”。当治疗班结束时,脱下隔离服那一刻,全身都是湿透的,然后从头到脚再消几次毒,生怕病毒再带给和自己一同战斗的同事。

韦春苗,女,壮族,1986年12月生,洋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护士长。她和科室同事从1月20日就进入“战时”状态,面对家中智力有缺陷的大儿子和年仅4岁的小儿子,她不顾家庭困难,主动请战,将所有精力投入到疫情当中。从物资贮备、护士人力配备、感染控制、医务人员培训到留观病人护理,韦春苗毫不懈怠。

梁亮,男,1986年12月生,汉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公路大队汉台中队辅警。1月29日,梁亮与同事在巡逻中发现一湖北籍车辆停在应急车道,驾驶员在车内睡觉。经询问得知,驾驶员肖某从23日开始连续一周辗转高速公路,春节也是在车上过的,了解情况后,梁亮和同事对肖某违法停车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后,将其带至中队驻地汉中北服务区,联合服务区管理人员给驾驶员测量体温,对车辆消毒,并送上食物、水等生活用品,连续十余天时间,对其生活进行照顾和帮助。

朱波,男,1985年9月生,汉中市南郑区喜神坝公安检查站站长,喜神交警中队队长、党支部书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没有退缩,主动请缨,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全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孙望博,男,1986年11月生,留坝县公安局民警,派驻龚家院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本来定于阳历2月9日举行婚礼,但疫情突发,孙望博和未婚妻毅然决定延期婚礼,迅速返回工作岗位,发动村组干部,严格执行值班及疫情信息日报制度,开展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的宣传,引导农户清理生活环境卫生。

杨关顺,男,1978年7月生,紫阳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副所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杨关顺摸排登记武汉返乡人员76人,排查湖北籍牌照车辆23辆,核查上级下发各类数据336条;主办涉疫类治安案件1起,协办2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人员3人;负责调处涉疫类纠纷8起;通过他的耐心工作,21名拒绝到医院检查的武汉返乡人员,及时到医院进行了检查,19名与新冠肺炎接触人员被送至隔离点进行隔离,有效预防了疫情的扩散。

杜冬冬,男,1985年12月生,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生物检验科副科长。自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开始,他坚守在核酸检测第一线,始终第一个进、最后一个出实验室,手已洗的粗糙、鼻梁也肿了、还瘦了10斤。因为防护装备紧张,每天穿着防护装备在实验室一待就是6、7个小时,有时甚至会工作到凌晨四点,实验途中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每次出实验室时已经累的瘫软,但他还是会第一时间结果将反馈。

华洁,女,1980年2月生,旬阳县吕河中心卫生院医保、收费科主任。疫情发生后,华洁一直在吕河高速路口承担检疫员的角色,二十天了,从初二开始上班,24天没有回过旬阳的家。工作期间,华洁接到家里电话,一向疼爱自己的奶奶过世了,她忍着悲痛值完班才于深夜赶回吊唁。

陈瑶,女,1985年3月生,平利县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陈佩,女,1991年9月生,平利县疾控中心干部。平利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县疾控中心成为最忙碌的“战场”之一。其中,陈瑶和陈佩这对“姊妹兵”,为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集样本,及时把样品送到实验室、更快的找出密切接触者给予防控指导,陈瑶将6岁的女儿丢给了家人,24小时在岗待命,方便面、面包成了她的家常便饭。临时被派遣到一线的陈佩,是位哺乳期妈妈,为便于照顾,她将5个月大的女儿寄养在单位附近的亲戚家,毅然投身到最需要,也最“危险”的岗位上。

刘世元,男,1960年11月生,石泉县老城社区支部书记。今年春节刘世元接到疫情防控紧急通知后,立即着手组织党员和群众逐户摸排,登记,落实居家隔离一户三盯。在家里两位老母亲相继住院期间,他仍然坚守在社区阵地,严格值守,舍小家为大家,将责任扛起,将困难留给了自己和家人。

陈小娟,女,1993年11月生,安康市汉滨区纪委监委干部。面对疫情,本该在家陪伴父亲过春节的她,辗转加入疫情防控一线,深入已有确诊病例的重点疫区,先后20余次深入部门和镇办监督检查,协调解决问题30余个,整理工作通报12期,并逐一跟踪督办市区指挥部交办的任务清单。

张纪勋,男,1977年1月生,白河县人民医院内一科主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工作启动后,张纪勋凭着14年的党龄和21年的临床经验,带领着感染病区的13名医护人员,与患者一同被隔离,一起在奋斗,竭尽全力打好这场防疫之“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无数个连续6小时不吃不喝,饿得前胸贴后背,时刻关注着患者各项检测数据。

查满家,男,1992年6月生,汉阴县公安局双河口派出所民警。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查满家毅然决定把原定于正月初的婚礼延期,面对艰巨的疫情防控工作任务,他外防输入主动带头在山里与邻镇的要道上设卡值守,排查疫情;内防扩散统筹四支队伍,划片分组,宣传告知、警示劝诫,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自我防控意识,防止了疫情的传播扩散。

屈斐,女,1982年10月生,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2020年商洛市中心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工作中,屈斐春节前夕主动报名参加了医院的抗疫应急队,任第一应急队队长。腊月二十九开始直到正月初二,组织第一应急队进行疫情应急培训。凌晨,屈斐才离开病区,回宿舍休息。其他护士是三班倒,每班6小时,但她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

李艺,女,1968年5月生,商洛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二病区负责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临危受命,担任隔离病区负责人。从大年三十起,她便吃住在科室,圆满完成7例确诊、22例疑似和5例其他高危患者的救治任务,实现了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医务人员感染的目标,为商洛市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陈彦炜,男,1972年10月生,商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部。2019年12月,提早搜集相关资料,迅速制定防控预案,成立应急小组、组织队员培训演练。当我市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之际,又主动请缨,奔赴首都机场,参与北京口岸入境转陕工作,防范境外疫情输入。

任黎明,男,1960年12月生,商洛市商州区杨峪河镇西庙坪村党支部副书记。从大年初二开始,任黎明坚持每天早上8时出发,一直播报到晚上7时,早出晚归驾驶“摩托广播车”,活跃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全村12个村民小组巡回宣传,把防控工作部署要求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户,并对外出返乡人员重点监测,提高群众防控意识,使疫情防控知识家喻户晓。

张荣,女,1983年10月生,丹凤县医院内二科(感染科)护士长。为了做好全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县医院感染科护士长,提前对科室防控工作进行安排,火速调配人员,并主动放弃春节节假日休息时间,坚守工作岗位,第一时间精心组织科室医护人员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

朱建军,男,1971年5月生,商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科长。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朱建军被任命为消毒组组长,他积极和省市的消毒专家沟通,迅速组建起一支疫情防控消杀队伍。1月20日以来,他始终坚守岗位,和消毒组队员一起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先后参加紧急消毒25次,对全县各部门、重点单位集中开展消毒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督导28场次。

张峰,男,1969年12月生,山阳县高坝店镇卫生院院长。疫情期间,在张峰的不懈努力下,高坝店镇卫生院已免费发放防护口罩5000个、医用消毒酒精1000瓶、84消毒液500瓶,张贴防控知识宣传彩页5000张、悬挂疫情防控横幅120条,入户监测核查湖北(武汉)返乡人员115人、出动宣传车60台次、投入医护人员76人,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奠定了基础。

周艳,女,1989年12月生,镇安县中医医院主管护士。自疫情爆发以来,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室人员管理、演练培训、物资筹备等工作中,充分展现出了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责任与担当,宣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青春力量。

黄传德,男,1956年12月生,柞水县红岩寺镇大沙河村村医。疫情发生后,作为共产党员、乡村医生的黄传德立刻进入到“战斗”状态,主动承担起全村疫情防控任务,他是乡村战“疫”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村民“最后一米”的健康防护神。

孙战贝,男,1956年3月生,生前系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高桥街办严小村监委会委员。陕西启动一级应急响应以来,孙战贝主动请缨加入抗“疫”一线,承担了全村范围所有消毒消杀工作。疫情局势好转,执勤点即将撤销,孙战贝却因连续奋战16小时、整整40多天的日夜操劳,于3月6日晚在执勤岗位上突发脑溢血,因抢救无效于3月12日去世。

许辉,男,1965年11月生,西咸新区公安局泾河新城分局法制大队二级警长。许辉先后在刑侦、治安、法制等部门工作,经验丰富、法律业务精通。2012年,他被确诊为肝肿瘤癌症,却坚持边工作边治疗,从不因患病和资格老为借口搞特殊化。因事先准备充分,在疫情防控期间,泾河新城公安局顺利处置强行冲卡等涉及疫情防控案件7起,不仅快速规范,更有力的震慑了违法犯罪。

万传慧,女,1968年2月生,杨凌示范区李台街道阳光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疫情防控期间,她发动社区志愿者、党员等人联防联控,为上万名居民拉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同时也因为疫情工作成为杨凌唯一一个因工作被隔离社区干部。

薛小萍,女,1975年3月生,韩城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临床内科党支部书记。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她主动请缨到疫情最前沿—发热门诊主持工作,带队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42天,本来就消瘦的她体重一度降到40kg。她带领发热门诊人员筛查发热病人1263人次,收隔离留观病人30人次,参加专家会诊60余次,现场带领教学发热门诊一线人员16人,为全市人民生命健康竖起一道安全屏障。

王三军,男,1978年10月生,韩城市巡特警大队三级警长。疫情期间,他每天带领巡逻队员上街巡逻8个小时,开展疫情防控以来连续36天上街巡逻,劝说聚集群众500余人,提醒未带口罩群众90余人,累计执行处置任务7次,强制带离不配合隔离医学观察和信息核查人员21人,有效降低了疫情扩散的机率,全力守卫了群众的生命安全防线。

李宗国,男,1981年1月生,白河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下卡子公安检查站负责人。新冠疫情发生后,李宗国第一时间带领检查站14名民警,奔赴出鄂入陕第一道防线、距湖北省界200多米的下卡子检查站布勤查控。先后核查、劝返、检测、登记2000余名湖北入陕人员,做到了不漏一车一人,把牢了疫情由鄂入陕的第一道“关口”,守住了陕南的“东大门”。

李诚,男,1981年3月生,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自强路派出所四级警长。2020年元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李诚每天协助西安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查询核对相关信息,参与流调100余次,为准确的完成患者流调报告提供详实的数据。

王璐,男,1982年3月生,西安市公安局信息通信处计算机通信管理科科长。疫情发生以来,王璐带领信通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实地调研,在短时间内先后研发了疫情交通查控登记小程序和西安市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了公安检查站疫情查控效率,实现了对“一场五站”外来流入人员状态全过程闭环管理。

张宝富,男,1964年8月生,陕西省潼关公安检查站站长。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时,已在检查站连续工作十余天的他主动请缨,联合医务人员24小时开展车辆、人员检查、消毒、测温、登记等工作,做到了“不漏一车、不漏一人”,有效发挥陕西东大门“过滤网”作用。

张选国,男,1976年11月生,陕西省中医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大年三十,他带头在发热门诊上班。急诊科医生隔离,他顶替上班。重症医学科医生驰援武汉,他顶替值班。在抗疫的三个月时间内,完成1例确诊、1例疑似病例的诊断,排查了600多例病人,医护人员零感染。

李晓倩,女,1981年11生,陕西省中医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在医院疫情防控的第一战场中,李晓倩主动请缨,带领护士们进入发热门诊,协助医生诊治筛查患者。面对随时有可能被传染的危险,她从容不迫,严格按照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规范去做,既保障就诊患者又保障医护“零感染”。

王维娟,女,1986年4月生,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科急诊与PICU主治医师。作为疫情期间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发热门诊医生组的组长,王维娟医生和发热门诊的同事们奋战在抗疫一线,组成了阻止战火蔓延的第一道防线。

姚俊涛,女,1967年9月生,陕西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30多天以来,让她最为担心的一线医务人员的安危,是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是医院医疗救治工作的高效运转,如履薄冰是因为责任重大,专心致志,大医精诚是因为生命相托。

张曦,男,1980的7月生,陕西省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随着医院抗疫工作逐项落实,张曦自动放弃春节假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

黄莉,女,1979年2月生,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抗疫期间,冒着时刻被感染的风险,克服了艰苦条件、身体不适;克服了人员、医疗物资严重缺乏,第一时间向上级指挥部上报信息,在北京口岸入境转陕工作专班驻京联络处工作期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专班临时党支部将黄莉同志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继续接收党的考验。

王毅娜,女, 1992年8月生,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师。疫情爆发时,她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第三批抗疫援助预备医疗队,在准备期间她还在科室坚守临床一线岗位。她们13、14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都变成了常有的事,她们一直在坚持。

薛建峰,男,1973年9月生, 陕西省卫生健康监督中心传染病卫生监督科科长。大年三十,他和同事们一起连夜研究方案,大年初一对汉中市6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防控预案、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治疗准备等进行摸底检查。当晚连夜返回西安,第二天一大早向各地下发了文件、方案、要点和通知,指导各地有序开展工作。为避免出现企业重产量轻质量现象,他和同事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对消毒剂进行紧急抽检,为防疫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

陈晶晶,女,1982年1月生,陕西省卫生健康监督中心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科副科长。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高负荷、快节奏”成为她的工作常态,可是,疫情就是责任,越是艰险越向前,这是她深入血液中的意识——没有矫情,也没有喊口号,更没有讲条件,只有默默付出,只有无私忘我,只有加班加点。

蔺兆星,男,1979年10月生,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行政办公室主任。疫情期间,蔺兆星主动请缨,开展入境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转运等工作,确保一人一策,精准转接,互联互通,防控闭环。返陕隔离期间,蔺兆星仍牵挂单位工作,组织召开线上支部会议、清明节爱国主题教育活动等。隔离期满后,次日便返回工作岗位。

杜昕,女,1985年7月生,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防治研究所医师。疫情期间,每天工作超过十三个小时,在疫情最紧张时甚至超过十六个小时,由于长时间休息不足,还出现了突发性耳聋,但她仍一直坚守工作岗位,连续三十多天没有回家。

闫萌,女,1991年9月生,省12320卫生热线咨询员。怀二胎已有九个月的她,当得知热线开通了24小时人工服务,咨询力量严重不足消息后,毅然重返工作岗位。返岗后,每天坚持工作10几个小时。挺着大肚子,坐久了腰不舒服,只好一边站着一边接听。她舍小家、顾大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尹文,男,1965年10月生,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急诊医学教研室主任、科室党支部书记。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定点转运新冠感染及疑似患者百余人次,完成两万余名急诊患者新冠筛查,成功处置了疫情期间2千余例有基础疾病合并发热、各个医院难以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无一漏诊,无一感染及被感染,为打赢这场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遆新宇,男,1971年5月生,副主任医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疫情期间每天亲自督导发热门诊安全运行,承担全院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会诊排查工作,参与医院疫情防控的整体部署,切实保证了医院各部门及各科室疫情期间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王九萍,女,1961年1月生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在疫情初期亲临一线解决物资短缺、患者就诊等问题,并参与了多起疑似新冠病例的会诊,保证了在关键时期疫情防控的有序和过渡。作为西京医院新冠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全程参与并制定了我院乃至全省疫情防控的多部意见指南的制定并在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系统性建议。

宋娟,女,1985年3月生,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护士。在疫情来临时,负责标本采集,高风险工作时,认真负责,毫不畏惧,圆满完成300多项标本采集任务。为节约防护物资,四十多天和同事已经习惯6至8小时的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完成着日常的预检分诊及消毒隔离工作,做到了精确分诊,安全转运、医护零感染的目标。

姚立农,男,1968年10月生,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副主任医师。利用春节前的时间督查了西安市15家定点医院的防控工作,积极提出整改意见。三个月来,每天指导市级定点定点医院的诊断治疗,保持与省卫健委的充分沟通。每天两次深入隔离病房,仔细观察、分析患者病情的细微变化,与所有专家、医护人员仔细研究、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康文臻,女,1966年6月生,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余年,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主动请缨投入西北地区抗疫工作的最前沿,负责隔离病区及ICU医疗工作,日夜奋战在科室。全科共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1例,危重症比例高达51.22%,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已全部出院,且危重型病亡率仅为15%,显著低于国家报道的49%,目前正积极筹备输入性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

李妍,女,1974年2月生,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李妍制定新冠肺炎感控制度流程54项,成功救治心血管危重症患者164例。制作新冠肺炎美篇17篇,防护视频10部,浏览量近四万人次。撰写新冠肺炎相关核心期刊及SCI文章26篇,参与和制定中国专家共识2部。发起西北肺炎定点医院疫情期间医院管理及心血管疾病管理经验线上会,受到7个国家近3万人次关注。助力全球抗疫,与欧洲35位心脏科专家连线分享中国疫情期间心血管急危重症管理经验。

李立宏,男,1973年12月生,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急诊科主任。疫情期间李立宏多次专题研究疫情防控工作,主动请缨将未明原因发热的危重病人隔离抢救区设在急诊科,第二天即收治患者。带领急诊科在疫情期间接诊8806人次,抢救危重症发热患者73人次。

王军学,男,1969年8月生,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器材设备科主任。自接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保障任务,唐都医院医学工程科王军学成立防护物资、设备、消毒灭菌等保障小组,努力克服物资短缺、价格飞涨、物流停运等困难,高效保障了武汉前方一线医疗队和唐都医院传染病房、发热门诊等物资供给。

郭佑民,男,1955年3月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师。新冠疫情期间,郭佑民教授团队与合作者紧急开发出新冠肺炎一站式定量检测工具,向全国免费提供远程安装,共在100余家医院部署。并紧急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影像学诊断》一书,超过2万人次免费下载使用,同时组织全国胸部影像专家编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放射学诊断,并通过社交媒体传播新冠疫情科普知识,累计点击量超过30万人次。

赵英仁,男,1963年6月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从事临床工作35年,此次疫情中一直工作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的第一线。作为感染科主任承担全院医护防护培训、患者救治的重任;作为临床专家向社会科普防护知识,介绍防控及救治经验;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先后2次赴宁夏督查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的担当与使命。

闫炀,男,1977年8月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新冠抗疫期间,带领ECMO团队同死神抗争,为新冠重症患者成功实施ECMO救治技术,与科室医护人员共同为多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成功实施急诊手术,全力保障特殊时期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贾晓黎,女,1977年10月生,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贾晓黎主动承担发热门诊工作,曾24小时门诊看诊100多个患者,耐心细致解释安抚患者忧虑情绪,带领来自医院不同科室的先后四批发热单元的同事圆满的完成医院的抗疫工作,保证了所有收治的新冠患者治愈出院,同时保证了发热单元的所有工作人员零感染。

田银娣,女,1979年12月生,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护士长。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一直坚守在在二附院发热单元抗疫一线,舍小家顾大家,制定计划,把就诊区按规范整理,区域划分合理,合理储备物资,保障一线的医护人员与患者使用。抗疫期间,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但她尽自己所能把它做的更好。

朱建宏,男,1967年11月生,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疫情期间坚持每天上班,在科室巡回督查,增补防疫物资。他给自己排了大年三十发热单元的班,亲自承担了医院各临床科室、预分诊广场和社区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的采样,负责新冠病毒抗体的检测和24小时报告解释,他用“逆行”诠释着初心和使命,为医务人员和患者保驾护航。

陈江,男,1990年7月生,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疫情面前,他放弃了除夕夜全家团聚这难得的机会,驰援抗击疫情一线,每天六至八小时的工作本来就很辛苦,他却主动请缨多上班,因为这里有重病人。他本是第三批援助武汉的医务人员,但他因接触确诊患者而留守后方。

孙斌,男,1974年4月生,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在疫情形势严峻以及防护物资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耳鼻喉科副主任孙斌主动请缨,承担了检测任务,前后一个月时间,为发热单元、病房的患者以及社区隔离人员核酸取样一千余例。疫情防控形势转好后又为各个科室培训核酸检测人员,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为复工复产的开展做好安全保障。

呼延雯娟,女,1977年5月生,延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科科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市卫健委疾控科科长呼延雯娟连续多日吃住在单位,开展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流调工作,并就深入流调又进行了细化部署;组织开展大排查,开展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开展流行病学深度调查240余人次,坚决防止疫情扩散,严防二次传播。

李春艳,女,1988年8月生,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1月23日,冲到抗疫一线,推着负压担架陪护患者前往CT室检查,工作结束后护目镜变得模糊,护目镜、防护面屏压得头痛,留下满脸的压痕,并感胸闷。从接诊第一例确诊患者到护送最后一例确诊患者出院,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内心充满自豪感。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