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乐团搞得好的成都小学有哪些(从山城走向世界)

中新社重庆6月17日电 题:从山城走向世界 重庆盲童管乐团“无彩”人生亦斑斓,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管乐团搞得好的成都小学有哪些?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管乐团搞得好的成都小学有哪些(从山城走向世界)

管乐团搞得好的成都小学有哪些

中新社重庆6月17日电 题:从山城走向世界 重庆盲童管乐团“无彩”人生亦斑斓

作者 梁钦卿

每日午后,位于重庆南山的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内,悠扬的管乐声都会从教室里传出,来自扬帆管乐团的学生们正抓紧排练,为下一次登台做准备。他们上一次表演,是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

从毫无音乐基础到融通乐理知识,从山城特校走向国际舞台,这一建团超10年的盲人管乐团的发展,是中国残疾人群体自强自立的折射。学了8年长笛的视障演奏者田秀云17日告诉记者,音乐犹如她的眼睛,让她的人生从“无彩”变“五彩”。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是重庆唯一一所招收盲生的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76人,覆盖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

扬帆管乐团的成立源于一次交响音乐会的赏析经历。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李龙梅记得,彼时,视障孩子们听到乐声响起——“音乐真美好啊”“如果我会演奏乐器,我想表演给我奶奶听”……孩子们的“渴望”,让李龙梅思考建团的可行性。

2011年5月,扬帆管乐团正式诞生。成立之初,管乐团没有任何可参考的案例,教学一度陷入僵局。李龙梅说,孩子们看不到老师的示范,看不到谱子,更看不到指挥手势,老师不知如何与孩子们交流,教学难度很大。

学校讨论后决定,为管乐团每个学生都配备一位老师。最初的34名老师中,除了音乐专业毕业的4人,绝大多数人音乐基础几乎为零,学生练,老师跟着一起练。首批加入管乐团的信息技术老师甘洲回忆,曲谱犹如“天书”,更别提听到“和弦”“音程”等词时的如坠云雾。

“在团队里,我们是孩子们学习音乐的节拍器,更是他们的眼睛。”甘洲说,困难没有让“半路出家”的老师们退缩,抱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想法,教师们会为一段曲子反复练习,直到能合奏成曲,再传授给学生。

“我最开始学长笛时,一直吹不响笛头。老师就拉着我的手去触碰他的嘴、喉咙、腹部,反复感受发声技巧。”田秀云说,课余时间,她每天都拿着笛头训练,经过半年苦练,终于吹响旋律。“接触到音乐后,我的性格都开朗了。”

“为乐团取名‘扬帆’,是希望孩子们扬起生活的风帆,到达幸福的彼岸。”李龙梅说,作为特殊教育中心的教师,其责任远不止教授书本上的知识,更要让残疾孩子们明白怎样在社会上立足、开心地生活。

李龙梅认为,教育是改变残疾孩子命运的重要途径,老师教孩子们自爱自立自强,培养他们从“适应社会的人”到“社会需要的人”。目前,该校以“扬帆”为名,陆续组建了啦啦操队、跳绳队、合唱队、田径队、游泳队等团队。孩子们会参加至少两个社团,找到自己的爱好,树立自信,“挺起胸膛朝前走”。

十余年间,扬帆管乐团走出校园、走向全国,他们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在重庆大剧院举办“看见微笑”专场音乐会……在次次演奏中扬起自信笑容。

“每次音乐响起,我就感觉身边有无数的光,它们照亮了我未来的路。”不久后,田秀云将步入社会工作,她坦言,自己的梦想是办一所盲童幼儿园,将音乐分享给内心孤独的视障群体,让音乐伴随他们一生。(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