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岛妈祖文化圣地(山更绿海更蓝)

新华社福州10月3日电题:山更绿、海更蓝——妈祖故里湄洲岛国庆见闻,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湄洲岛妈祖文化圣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湄洲岛妈祖文化圣地(山更绿海更蓝)

湄洲岛妈祖文化圣地

新华社福州10月3日电题:山更绿、海更蓝——妈祖故里湄洲岛国庆见闻

新华社记者陈弘毅

凉爽的海风轻拂脸颊,蔚蓝的海面上鸥鸟成群,透明的浪花拍打船舷。不经意间,一片绿意跃入眼帘——福建莆田湄洲岛到了,游客们三五成群地下了船。

旅游码头上,纯电动公交车有序搭载乘客前往岛内各个景点。穿梭在绿树成荫的旅游公路上,路旁四季常开的各种鲜花争奇斗艳,让人赏心悦目。“原先是冲着妈祖文化来湄洲岛旅游的,没想到还看到了美丽的海景和这么美的生态环境!”来自北方的游客许先生赞叹道。

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和国家旅游度假区,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妈祖信众和游客前来朝圣、旅游。然而,在湄洲镇北埭村村民陈瑞平的眼里,眼前这一幅人景和谐的画面却来之不易。

65岁的陈瑞平在湄洲岛土生土长。他回忆说,过去的湄洲是个“秃岛”,当地渔民有句顺口溜“风吹沙子跑,地瓜当粮草,厕所像碉堡,姑娘光着脚丫跑”,形象地道出旧时湄洲岛的生态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落后。

要发展,先种树。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市政园林处主任林国跃伸出了两个指头:“20年时间,湄洲大变样!”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湄洲岛的干部群众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向风沙盐碱地“宣战”。“要改善岛上生态,首先要防风固沙。然而,湄洲岛风口前沿沙滩的海沙每年不断随风拥上,堆积在海岸前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连年造林不见林。经过几次失败和摸索后,我们慢慢摸出了一套规律,知道在什么时节、种哪个树种的成活率最高。”林国跃说。

经过多年奋战,湄洲岛绿色屏障渐渐筑牢。外围的“防风屏障”立起来后,岛内的“绿化”“彩化”“香化”也随之开始。园林部门通过改良土壤等手段“驯化”花草树木,让它们更加适应湄洲岛的环境,“最近几年,我们的种植成活率在90%以上。能够成活的树种,也从过去的十几种增加到现在的200多种。”林国跃笑着说。

如今,湄洲岛14.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木麻黄组成了“防风军团”,红树林长成了“海岸卫士”,小叶榕、香樟等排成了一条条绿化带,扶桑、夹竹桃等景观花装饰着道路;还有房前屋后的龙眼、枇杷等当地特色果树……截至目前,全岛防护林面积已达6176亩,园林绿地面积达183.7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58.66%;人均园林绿地面积39.9平方米……植绿二十载,湄洲岛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生态答卷。

20年的“绿色坚守”,也换来了发展的春天。“环境提升为经济发展带来变化。”陈瑞平说,近年来,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加上岛上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元素越来越多,游客来湄洲岛已经不满足于参观妈祖文化,湄洲更因“沙滩柔软、海水干净、空气清新”的“卖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

从过去“早上进岛下午出岛”,如今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在湄洲岛住一晚上,参加篝火晚会,听涛观日出,催生出岛上的民宿产业。这些民宿依山临海,以妈祖文化、两岸文化、海滨风情等元素为基调,受到游客的欢迎。

开民宿、做餐饮、卖特产,越来越多的湄洲岛人也享受到生态红利,捧起了“金饭碗”,如今全岛民宿共有150多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