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评价明朝(大明王朝最有权势的女人)

—分享—

汪直评价明朝(大明王朝最有权势的女人)(1)

汪直评价明朝(大明王朝最有权势的女人)(2)

1

美国历史学家牟复礼和英国历史学家崔瑞德合编《剑桥中国明代史》第五章中有一段文字,是专门写给明仁宗诚孝皇后张氏的:

“宣德帝在短期患病后出人意外地死去,张太皇太后就领导了一个事实上的摄政团。她在朝廷中,不论在礼仪上和事实上都取得了最受人尊敬的地位。此外,在前一代皇帝统治时期,她作为皇太后已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政治的决策。”

张太皇太后,是针对明英宗一朝而言。

对于宣德帝明宣宗而言,她是张太后。她是宣宗朱瞻基的生母。

张氏在明代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女性。论其对明朝的历史功绩而言,丝毫不逊色于朱元璋的马皇后和朱棣的徐皇后。马、徐二氏,备受老公皇帝敬重,但她们不幸都短命,不像张氏,经历了开国以降六朝天子,且对后三任天子影响至深。

张氏出身家庭并不显贵。其父张麒因女儿做了燕王世子妃,才获赏为兵马副指挥,后来参加了亲家朱棣的靖难战争。大战结束,女婿出任储君,女儿做了太子妃,他无需夤缘,也是国戚,被升任京卫指挥使,但没过多久就死了,无福享受国丈的尊荣。亲家封他彭城伯,那是虚荣。女婿追其彭城侯,也是他身后的事。

张氏是洪武二十八年册封的燕世子妃。她老公朱高炽是一个严重的肥胖症患者,但甚得朱元璋喜爱。朱皇帝封朱高炽为燕世子时,由朱棣报候选人名单,朱元璋最后考察审定。同时册封燕世子妃,朱元璋自然会对这个孙媳妇有了解。朱元璋生前不会想到老四会造反,但他想到身后第二任燕王妃一定要贤良淑德,同时要绝对爱护他的病秧子孙儿。

既然是世子妃,当世子转为太子时,张氏在永乐二年成功晋级太子妃。

2

太子朱高炽“体肥硕不能骑射”,虽然是老大,虽然有解缙等重臣力保,但论身体、论军功、论心机,根本就不是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的对手。

朱棣心中理想的接班人,不是朱高炽。他多次给救命恩人朱高煦承诺,立他为储。

但是,朱高煦不如朱高炽的命好,找了一个旺夫的好老婆。

张氏抓住了朱棣爱家庭和爱老婆的这一点,在后院专攻公婆的重视家庭关系,经常问寒嘘暖,带着朱棣喜欢的好圣孙朱瞻基去看皇爷爷皇奶奶。

《明史·后妃·张皇后传》说:“后始为太子妃,操妇道至谨,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欢”,甚至成祖对朱高炽不满意,“濒易者屡矣,卒以后故不得废”。

这个“后”,就是麻雀变凤凰的张氏。

与此同时,张氏该对两个小叔子,也施展长嫂如母的爱心。虽然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不见得不存在亲情路线的小动作。只有张氏和小叔子搞好了叔嫂关系,才会更加坚定朱棣立储不变的决心。

朱棣最怕的是儿子兄弟手足相残,毕竟他是通过四年血战从侄皇帝手中夺来的位置。而老二高煦以李世民自许,李就是靠杀兄、屠弟、逼父的途径坐上龙椅的。

3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驾崩,朱高炽顺利登基。掌握军权的英国公张辅功不可没。

为何讲张皇后,要特地讲张辅呢?

大将军张辅,是明仁宗朱高炽御封的中军都督,兵马大元帅。他曾是先帝成祖朱棣最信任的大舅哥、英国公。

张辅曾与朱高煦一同南征北战,是生死战友,但能够全力支持朱高炽,有一个关系不能忽视:他的女儿在朱高炽当太子时就成为侍妾之一。

太子纳妾须征得皇命同意,但不能说没有张太子妃的暗箱操作。就凭这一招,也拉近了同本是张辅妹妹的成祖张贵妃的关系。

短帝朱高炽在位十月而崩,张辅的女儿未生育,是拟定的殉葬五妃之一。但因其是勋旧之女免除,改殉葬是五妃为四妃。若无张太后的首肯,宣德帝和张辅都是无能为力的。

这个恩德,张辅在后来也是结草相报,直至七十五岁时屈死在土木堡。

4

朱高炽登基,张氏“及立为后,中外政事莫不周知”。朱高炽经常把朝政拿到张皇后的寝宫找老婆商量,不然张氏也不可能成为政治百事通。

仁宗短命,宣宗即位,张氏成为了大明朝第一个皇太后。

宣宗临朝,已二十八岁,他是成祖培养出来的成年皇帝,却经常请张太后当国务顾问,“军国大议多禀听裁决”,是可见张氏很有资政能力。

张太后给儿子的江山,锦上添花,当仁不让,常借生活中的事务,教诲宣宗要做百姓拥戴的皇帝,就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同时,她请求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和大学士杨士奇、杨溥、金幼孜等“先朝旧人,勉辅嗣君”。

在张太后的精心安排下,老臣辅佐新皇,新皇礼遇老臣。

宣宗对首辅杨士奇说:“皇太后谒陵还,道汝辈行事甚习。言辅,武臣也,达大义。义重厚小心,第寡断。汝克正,言无避忤,先帝或数不乐,然终从汝,以不败事。又有三事,时悔不从也。”

张太后慧眼识人才,激励老臣新皇成就“仁宣之治”。虽然宣宗只在位十年,但到他死时,明朝已真正强盛富有、经济发达、边疆稳定。

宣德十年正月,九岁的皇太子朱祁镇继位,宣宗“遗诏大事白皇太后行”。

5

英宗登基,也得力于张太后指定。当时宫中传言,将召立宣宗的五弟襄王朱瞻墡,张太后指着太子朱祁镇说:“此新天子也。”

明初朱元璋规定,后宫不得干政。

孙皇帝少不更事,大臣请张太后垂帘听政。她说:“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时时勖帝向学,委任股肱。”

她说是不听政,委任内阁,但内阁“三杨”为了方便执政,也很聪明,变相地把国事裁决的权柄交到张太后手里,以求得更大的支持。

后来导致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曾受命于张太后,长期派驻东宫。此时的王振,对张太后还是挺畏惧的,报告事无巨细,就连小皇帝的性生活都详细禀报。

“宣皇晏驾,新主幼冲。王振以青宫旧侍,俨然自负顾命。”(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明史》说:“王振虽宠于帝,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

正统七年十月,张太后驾崩,遗诏大臣们辅政英宗推行仁政。但没料到,受宠于英宗的司礼监太监王振被憋久了,一旦抬头不可收拾,强盛至极的大明王朝在1449年惊变而衰。

汪直评价明朝(大明王朝最有权势的女人)(3)

本文节选自《明史不忍细看》。作者:向敬之;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向敬之,知名书评人、明清史学者。《中国纪检监察报》、网易历史专栏作家,今日头条、腾讯签约作家。曾获中宣部优秀作品奖、全国红色经典作品书评征文第一名。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南方都市报》《新民周刊》《上海证券报》等发表书评、随笔500余万字。著有文化评论集《现场与背后》《敬之书话》(三卷本)及“向敬之读明清史”系列:《细说康熙:王朝纷争六十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明史不忍细看》(江苏人民出版社),《雍正迷局》《清史不忍细读》等即将上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