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爱不是瞬间的感动而是恒久(爱一定是卑微的)

张爱玲有一句非常出名的爱情名言:爱情就是,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虽然这是不少女性恋爱中的真实现状,但并不代表是对的。最起码我认为这不是正确的爱情观。

都说,智者不入爱河,是胆小鬼的推托之词。

虽然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大的不理性,因为爱本身就是感性的,让人盲目、冲动、疯狂。

但爱,其实是一种享受,不是自虐。

如果在一段爱情里,你感觉到自己是卑微的,那肯定是有问题的,是反人性的,起码不是健康的。

但如果这种“卑微”反而让你感觉很开心,很有安全感,很幸福,那不叫“卑微”,而叫“享受”。

“卑微”是消极的、负面的词汇,“卑微”更是会让人感觉难受的,如果你真的“爱”对方,是不会有“卑微”的概念和体会,你只感受到快乐、幸福、满足。

所以,我觉得真正的爱情,虽然是不理性也不理智,但对当事人来说肯定是“善”的,也就是有好处的,她需要这种爱,而对方也刚好满足你的需求。

既然对方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又何来“卑微”,更直白地来说,不就是各取所需吗,你也只不过是“得偿所愿”,难道还有人用生命危险逼迫你,而你又只能很痛苦地接受吗?

所以,把“智者不入爱河”挂在口上的,其实是胆小鬼,是伪君子。他们明明从别人对他们的爱中获得好处,却又大言不惭地批判这种行为,是自私,也是冷漠。

“爱”究竟是什么?我想用母亲和孩子的爱来形容最为贴切,就是不求回报,没有条件可言的,毫无保留的。

真正爱孩子的母亲,不会因为孩子长得丑,不聪明,没有钱就不爱他们,更不会因为孩子的缺陷而嫌弃,母爱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这里。

这样的“爱”,即便是付出,也是甘之如饴,你不会将这种自愿自发的付出视为“牺牲”,词汇不一样,意思天差地别。

“牺牲”指的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用这个词汇来形容自己对别人的付出,是带有道德绑架的,是负面的,很容易让被爱者感觉到压力、负担、亏欠,与之相对应的是“偿还”。

如果你能明白真正的“爱”是心甘情愿地付出,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是没有条件的付出,那么就不会将任何负面消极的词汇与“爱”结合在一起。你感受到的,都是积极的、正面的、乐观的。

甚至你都觉得自己是“赚了的”,是对方给了自己机会去“爱”,你甚至会特别感激对方的出现。

所以,觉得“爱一个人是卑微”的思想,是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是观念有问题,是自我价值感的缺失。

真正的爱,是能给人正能量的,是一种正面积极的影响,而不是自我消耗,更没有任何损失。

那可是你口中所说的“你爱的人啊”,你怎么可能会觉得“卑微”,会让旁边的人觉得你“牺牲大”?

换句话说,不就是暗示“你爱的人”很自私,没有顾及你的感受,这样的人还值得你“爱”吗?

还是难道说你爱的人就是这种“希望你做出牺牲,明知道你很卑微痛苦,而不想办法帮助你的,自私又冷漠的人吗?”

如果是,那就变相承认了,你爱的人“很有问题”,那么你的“爱”也很有问题,那其实不叫“爱”,叫自我感动,叫自欺欺人,叫道德绑架,甚至叫“执念”。

“爱”其实是只有身心健康,三观正的人才能拥有的能力,如果一个对感情非常疯狂、偏执的人,根本不懂什么叫做“爱”,所以在他们眼里所谓的“爱”,就是不健康的、是疯狂的、是自虐的。

错的不是“爱”,让你感觉到卑微的,也不是“爱”,而是你自己的主观臆想。

任何让你感觉到“卑微”的爱,说明在你心里,你和对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不平衡的。

“爱”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就无法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更别谈更高境界的“爱”了。

因此,想要拥有“爱人”的能力,首先得学会“爱自己”,只有自己幸福了、快乐了,就会充满能量,才有余力去“爱别人”。

只有这样,你的“爱”才是自愿自发的,是享受的,是甘之如饴的,是一种“收获”。

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人类所期待和渴望的,而不是恐惧和害怕的。

无论是爱与被爱,都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自虐”。

真正的爱不是瞬间的感动而是恒久(爱一定是卑微的)(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