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历史上最大的人物(平凉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两位经略相公)

甘肃平凉历代一把手,最牛当属老种

秦玉龙/文

平凉历史上最大的人物(平凉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两位经略相公)(1)

有史以来,历朝历代在甘肃平凉出任过文职或军职的官员,可谓数不胜数。然而,真正彪炳史册并为后世敬仰的人物,大多出在北宋时期。那时平凉名叫渭州,是宋王朝阻击西夏的边陲重镇,先后涌现出了诸如一代战神曹玮、面涅将军狄青等名将。

《水浒传》里鲁智深原本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部下的军官,后来到渭州府“小种经略相公”帐下做了提辖,鲁智深也很尊敬这二位。这个“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是谁呢?为何连嫉恶如仇的鲁智深也如此尊敬他们呢?

平凉历史上最大的人物(平凉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两位经略相公)(2)

老种和小种原是兄弟俩

介绍这二位之前,先给大家纠正一个发音。在姓氏中,种不念种,念“虫”(chóng)。老种应读作“老虫”,小种应读作“小虫”。不过这二位可不是毛毛虫,而是大虫(老虎)。

有人问:这个“老种小种经略相公”是个多大的官?所谓“老种小种”,类似于我们今天称呼某人“老王小王”一样。“经略”是北宋军职“经略安抚制置使”的简称,不仅掌管边疆军民大事,而且是手握行政大权的地方长官。“相公”是对男子的美称。

平凉历史上最大的人物(平凉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两位经略相公)(3)

“小种经略相公”坐镇渭州府,提辖官鲁达是他手下的一个军官,主管本区军队训练、督办盗贼等工作。北宋一朝,经略安抚使作为统管一路军政的最高长官,权力比知府、知州大得多。书中鲁智深打死了郑屠后,因为他是经略相公帐下的军官,地方官不敢擅自直接抓人,而是先去请示了经略相公,得到同意后才敢下文书捉人,可见当时经略相公的权力确实极大。

小说是虚构的,但老种和小种却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平凉历史上最大的人物(平凉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两位经略相公)(4)

老种经略相公名叫种师道(1051—1126年),字彝叔,京兆府(今陕西西安)人,北宋末年名将。原名建中,因为避讳宋徽宗建中靖国的年号,改名为师极,后被徽宗御赐名为师道。祖父种世衡,父亲种记。史载,种师道于政和六年(1116年)除洺州防御使、泾原经略安抚使,知渭州。其军旅生涯,前期主要是御夏,后期则为抗金。《宋史·种师道传》:“师道春秋高,天下称为‘老种’。”也就是说,种师道因为年龄大了,所以人们尊称他“老种”。

小种经略相公名叫种师中(1059—1126年),字端孺,与兄长种师道皆为北宋名将。种师中从小跟随父兄成长于军中,长期戍守西北边疆,抵御西夏。因年龄比哥哥种师道小,所以人称“小种”。

平凉历史上最大的人物(平凉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两位经略相公)(5)

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有学者认为,小说中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是指种师道,而老种经略相公是指种师道他爹种谔。因为种氏子孙驻守渭州者,唯有师道,且其年代与《水浒》故事年代相当。按照施耐庵对世俗辈分理解,种谔是种师道的父辈,称他为“老种”,称其儿子为“小种”,比较符合常理。而当这个“小种”威望益隆、年事已高之后,又被世人称为“老种”,似乎也合乎情理。

至于王进奔延安去投靠的那个“老种经略相公”,《水浒传》书中有其人,宋徽宗年间实无其人。遍查史书,种师中也没有在渭州任过知州,但他作为种家将的一员,在渭州前线驻军抗击西夏,倒有可能。

老种和小种到底有多厉害?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借一众好汉的嘴,表达了对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由衷的敬意。像王进、鲁智深、杨志等都在经略相公手下任过职,金钱豹子汤隆也以在老种经略相公手下打造过军器为荣。由此可见,梁山好汉们对镇守边关、保家卫国的功臣名将极为尊敬。

平凉历史上最大的人物(平凉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两位经略相公)(6)

种家将威名盖过杨家将

受评书以及后世演义的影响,人们只知道北宋出了一门忠烈的杨家将,南宋出了精忠报国的岳家军。殊不知,宋朝可不止这两家世代武将,还有曹家将、种家将、呼家将、郑家将等。

事实上,在历代史料典籍中,种家将比杨家将名气更大,且英雄辈出。种家五代从军,先后有几十人战死沙场,自种世衡开始,种家将便登上了北宋历史舞台,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世家。老种小种的爷爷种世衡生有八子,起名种诂、种诊、种谘、种咏、种谔、种所、种记、种谊,其中六人在军中任职。

平凉历史上最大的人物(平凉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两位经略相公)(7)

种世衡父子率军一直东征西战,保卫北宋西陲安宁,因此百姓称他的队伍为“种家军”。杨家将演义中的“七郎八虎”,估计就是从种家将移植过去的。老种小种的父亲为七子种记,名气不大。长子种诂、次子种诊、五子种谔因战功显赫,史称“三种”。

说起种家将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北宋史。《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传第九十四,全卷专门写老种家祖孙三代。

平凉历史上最大的人物(平凉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两位经略相公)(8)

先说种世衡(985―1045年),字仲平,京兆府人,祖籍山西,大儒种放之侄,北宋开国将领、种家军开山人。种世衡在总领西北军务的范仲淹一手提拔下,很快成为北宋最得力的干将。他招抚羌人,筑城安边,并巧施离间计,除去西夏皇帝李元昊的心腹大将野利刚浪棱、野利遇乞兄弟,极大地削弱了西夏军的力量。因为抵御西夏有功,种世衡升任为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qián)辖。公元1045年,种世衡带病修筑细腰城,因病逝世。

种诂(1024—1093),字大质,种世衡长子。少年从军,追随父辈驰骋疆场。父亲去世后,他被任命为天兴尉,多次升转为西京左藏库副使、泾原路都监、原州(今甘肃镇原)知州。羌入侵犯边塞,种诂领兵御敌,斩首几百。在镇戎(今宁夏固原)以北筑城堡,以占据要害之处。神宗召见他,升为通事舍人,给他三个弟弟授官。世传“三种”之一,卒年七十。

平凉历史上最大的人物(平凉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两位经略相公)(9)

种诊,种世衡次子。官至殿中丞、洛苑副使、环庆路都监、环州(今甘肃环县)知州,与兄种诂进击环州羌族,攻占环州折姜会,斩敌军首级二千。世传“三种”之一。

种谔(1027―1083年),字子正,种世衡五子。初任青涧(今陕西清涧)知府,先后升任鄜(fū)延经略安抚副使、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泾州知州、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等职务。他巧施妙计迫降西夏将领嵬名山,俘获西夏军万人,归途击溃敌军围袭,收复绥州城,从而闻名边境。其后屡立战功,他指挥的“米脂大捷”更是北宋后期少有的胜仗,不但攻克了米脂城,而且大败西夏八万援军于无定川。种谔善于出奇制胜,抗夏击羌,屡立奇功。公元1083年,种谔因背疾去世,享年五十六岁。世传“三种”之一。

平凉历史上最大的人物(平凉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两位经略相公)(10)

种谊,字寿翁,种世衡幼子。先后担任岷州知州、兰州知州、康州刺史、鄘州知州、熙河副将、东上阁门使、保州团练使。在平定羌乱和抗击吐蕃战争中表现英勇,边关百姓夸赞他:“有了种谊,胜过精兵二十万。”卒于任上,时年五十五岁。

种谔的儿子种朴也是一员勇将。公元1099年,吐蕃叛乱,入侵大宋边境。种朴奉命出击,不幸遇伏,因为宋军兵力远不及吐蕃,全军覆没,种朴也力战而亡。种朴所骑战马十分顾主,独自托着种朴尸体跑回宋营,宋军看后无不落泪。

种朴的两个堂弟就是鼎鼎大名的“老种小种经略相公”。

平凉历史上最大的人物(平凉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两位经略相公)(11)

镇守渭州七年战功赫赫

先说“老种”种师道,他从政和六年(1116年)担任泾原经略安抚使、渭州知州,直至宣和四年(1122年)调离渭州,在平凉一共驻守了七年之久。他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在渭州任上抗击西夏,稳固边防,立下了盖世奇功。

种师道屡次升迁至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洺州防御使、渭州知州。当时他统率诸道宋军修筑席苇城,还没有竣工,敌人已经赶到,在葫芦河筑垒。种师道在河边布阵,似乎要和敌军决战,暗地里派偏将曲克抄小道出横岭,扬言是援军赶来了。敌人正震惊注视,宋将杨可世已经率军悄悄绕到敌人后方,宋将姚平仲以精甲部队正面攻击,敌人大溃。宋军俘获骆驼、牛马数以万计,敌将只身逃脱,宋军最终完成筑城任务。

平凉历史上最大的人物(平凉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两位经略相公)(12)

朝廷又命令种师道统帅陕西、河东七路兵攻打臧底城,规定十天必须攻克。宋军兵临城下后发现敌人守备非常坚固,几天后官兵开始倦怠。有个校尉偷懒,自己坐在胡床上休息,种师道立即将其斩首于军门示众,下令说:“今日不攻下此城,你们都和他一样!”众人震动,鼓噪登城,城防于是崩溃,宋军八天就攻下了臧底城。宋徽宗得到捷报后欣喜不已,升种师道为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

种师道一生,可谓为北宋王朝鞠躬尽瘁,战功赫赫。后来又跟随童贯出征辽国,因政见不同,被童贯弹劾,失去右卫将军的职位,退休回家。靖康年间,金兵南下,宋徽宗惊惧交加,再次启用种师道,任命其为京畿河北制置使,抗击金兵。

平凉历史上最大的人物(平凉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两位经略相公)(13)

无奈北宋王朝大势已去,徽宗退位,钦宗继位,以宰相李邦彦为首的主和派把持朝政,认为只要与金兵议和,便可保证大宋平安。于是钦宗下诏,罢免主战派大臣李纲,命令地方军不许派兵勤王,一心议和。得知皇帝心意的种师道悲愤交加,不久病逝,享年七十六岁,种师道死后不久,金兵再次进攻,都城汴梁被破,北宋亡。

种师道的弟弟“小种”种师中,曾跟随兄长长期驻守渭州边城。他因在宋夏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历任环州(今甘肃环县)知州、秦州(今甘肃天水)知州、邠州(今陕西彬县)知州、庆阳府(今甘肃庆阳)知府、侍卫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房州观察使、奉宁军承宣使等职务。金兵入侵,他奉诏率兵进京勤王,解了汴梁之围。随后又奉命火速驰援被金兵围困的太原,因友军失约未能及时赶来,他孤军陷入数万敌军重围,力战而亡。

平凉历史上最大的人物(平凉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两位经略相公)(14)

虽然小种比老种小了八岁,两人却是在同一年相继离世。一个病死,一个战死。

北宋168年间,种家军英雄辈出,仅载入正史并被称为名将的就有种世衡、种诂、种诊、种谔、种谊、种师道、种师中、种朴。所以,种师道和种师中这对兄弟,也就是老小“经略相公”,都是大宋名将,赤胆忠心为国,故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都很尊敬他们。

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老成持重”就和小种有关。《宋史·种师中传》:“师中老成持重。”指人经验丰富,办事老练稳重。

参考文献:《宋史》《梦溪笔谈》《宋史纪事本末》《续资治通鉴长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