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经典解读(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导读)

心理学经典解读(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导读)(1)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是享誉世界的心理学经典著作,目前已经出版到第七版,作者津巴多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从事心理学教学50多年,被称为“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

作为改变心理学的50项实验之一,津巴多教授主持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心理学研究,实验结果震惊了世界,这让我们思考社会环境对于人的心理与行为的严重影响。

斯坦福监狱实验招募了24名大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担任狱警和囚犯角色,随后这些学生快速进入各自角色,狱警加强管理残酷折磨囚犯,囚犯则表现愤怒继而又屈服,很快就有囚犯实验人员无法坚持退出实验。这个实验后来有个类似的真实案例,那就是美军关押伊拉克战犯的“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津巴多还作为证人出席。斯坦福实验进行不久,在津巴多教授女研究生的建议下,他主动停止了这个实验,避免危害进一步发展,这个实验揭示社会角色对我们的严重影响,而人性也是无法考验的,我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高尚或者卑鄙。多说一句,女研究生后来嫁给了津巴多教授,过上了幸福一生。

这本普通心理学是津巴多教授倾心之作,翻译主持人是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钱静,翻译过程从开始翻译到出版第一版“比孕育一个孩子的时间还长”。

下面我们看看这本书的结构和特色。

心理学经典解读(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导读)(2)

本书紧紧围绕我们普通人的心理和行为展开论述,由于采取了心理学理论方式编写与编排,不仅不枯燥,还比小说好看。

全书一共14章,可以通过以下3个特征快速了解整本书的知识体系。

1、通过“6个心理学视角”完成整本书架构,解释生活现象。

第一章是心理学概念介绍,提出理解心理与行为的6个视角,大家猜测下有哪些,比如孩子作业拖拉如何解释?天生就不对作业感冒,认为时间充足,没有动力完成,先天不着急慢脾气,小孩子就是更加喜欢贪玩,家庭教育氛围宽松,其实这对应6个视角解释,即生理、认知、行为、全人特质、发展、社会文化。

随后10章分别从上面6个视角进行普通心理的解读,这如同金字塔结构,慢慢充实填充丰满。最后3章综合使用这些视角来解决心理问题与困惑,并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来缓解压力获得幸福。

2、通过“1 N个关键问题”引导每章节内容,介绍专业理论。

每天都在说要会思考,那么什么是思考?思考就是提问加回答,自问自答的过程,最快速进入读书状态的技巧就是提出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书。

1个问题是指这14章开头都有一个本章的问题,用案例故事形式引出问题,最后本章结束给出建议。N个问题就是每一节的内容,由关键问题和核心概念以及详细解读构成,这些问题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每章一般有3——5个问题构成,也就是3——5节内容。

3、通过“N个案例和生活例子”解释章节具体理论。

心理学是最接近生活的科学,所有理论知识都来自生活实践,是对经验的高度总结,因此我们学习理论和专业概念术语的时候,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找出我们自己生活经历的例子。

打个比方,学习这个概念是“心理或行为持续改变的过程”,那么对照这个概念举出自己例子,比如想要早睡早起,计划每天8点起床坚持一个月,那么能够坚持下来一个月才是学习。说了这么多,我们不禁要问自己,学习心理学有什么用处,有啥好处,是不是学了就成为大师,看透世界真相,解除了生活烦恼,每天都是无忧无虑。当然不是这样,我们看看下面这个PPT。

心理学经典解读(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导读)(3)

学习心理学有这几个特点,要认识到位。

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释问题!人是归因动物,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这是心理过程与需要,比如人际关系搞不好咋回事,出现烦恼为什么。

不是改变别人,而是改变自己!改变别人是上天的事情,因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学习不是为了改变别人,好比家长还学会了奖惩改变孩子。

不是为了觉悟,而是为了觉察!知道有四个步骤,无知、自知、觉察、习惯,早睡早起知道做不到,吸烟有害健康做不到,关键在于意识水平不够,要保持觉察,并不是学习知识就有了觉悟,觉悟是需要理论和实践不断的反复进行。

不是为了求同,而是为了求异!爱因斯坦说过用导致问题思维方式无法解决问题,为此求异思维就是不同以往的思维方式学习,具体就是留意观察三点:闪光点、动情点、差异点,信息就是差异,差异才是信息。

进一步说,学习好了心理学,解释好问题就能解决问题,改变自己就可改变关系改变别人,足够觉察后可以觉悟,求异思维足够了就可以求同存异。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志铭的故事。

心理学经典解读(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导读)(4)

最后,我想给大家留一些思考题,以便巩固我所讲的内容,把学到的内容生活化和通俗化,把知识变成体验。

我的问题请看PPT,也是下面这些问题:

你是怎么理解心理学的,学习心理学有什么好处?

举例说明最近发生的事情,你是如何进行解释的?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如何通过上面架构来写这本心理学著作?试着用作者角色读这本书,会有什么感觉,会比作者写的更好吗?

如果你想迅速静下心来读这本书的某一章节段落,你会采用什么方式?回想“思考就是提问加回答”,试着带着自己问题去读书,亲自尝试后写下你的感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