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己亥杂诗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小诗是龚自珍组诗里的一首,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何融为一体。

龚自珍己亥杂诗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他的生命就得以延续,生生不息。

龚自珍生于官宦家庭,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官职。可谓青年得志,仕途通畅。可他主张改革,力挺林则徐禁除鸦片,揭露某些统治者的腐朽。后终因与权贵道不同而辞官。然而辞官之后,他仍想着为国效力。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离愁别绪,又有壮志满胸,所以发出了“更护花”的感慨。

龚自珍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洋溢着爱国热情。本诗既有抒情也有议论,“”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

像龚自珍一样,即使官职被贬或身受凌辱,仍心系国家的大有人在。

龚自珍己亥杂诗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酬答诗。白居易在赠诗中写道:“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意为别人都升职了,只有你在那荒凉之地一呆就是二十多年,是多么不公平呀!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又怎样?病树又如何?沉舟侧畔,必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是万木逢春,自己欲重整旗鼓,为国效力。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呀!二十三年的被贬生活让他越来越坚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段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结尾部分,诗中大部分描写茅屋之破,自己一家境遇之艰,让人禁不住心生怜悯,可作者在诗的结尾却发出这样的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认为自己不论如何艰难,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只要天下寒“风雨不动安如山”就心满意足了。作者心怀天下,摒弃一己私利的胸襟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龚自珍己亥杂诗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3)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司马迁为了写这部巨著,受尽磨难,忍辱苟活,为的就是完成父亲的遗愿,完成自己的理想。这部巨著在文学上、历史学上都有重要地位,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难怪人们称赞他“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思发愤,著成信史照坐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这是范仲淹《岳阳楼记》选段,文章表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做官则为人民民担忧,贬官则为国君担忧。只有天下人都乐他才乐,旷达爱民的形象呼之欲出。“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贝多芬说:“卓越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以上几位就是这样的人。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