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用什么字评价袭人(袭人名字不简单:难怪曹雪芹2处笔误)

袭人名字不简单:难怪曹雪芹2处笔误, “昼暖”背后,夜寒可怕

红楼梦中,曹雪芹不仅把名字作为区别人物的符号,更是利用其谐音,或讽刺、或感叹、或隐喻。比如,甄士隐(真事隐)、甄英莲(真应怜)、霍启(祸起)、贾雨村(假语存)、娇杏(侥幸)、詹光(沾光)等等。

以上名字的来历及隐喻,脂砚斋在批文中已明确指出不少。但袭人名字的来历,书中三次重复强调其出处,两次使用错别字,是绝无仅有的。

第一处: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后介绍袭人,原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宝玉因她姓花,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

第二处:第23回宝玉在贾政、王夫人处,因提及袭人,贾政便问如何起这么个刁钻的名字?王夫人搪塞不过去,宝玉只得解释说,曾记得古人有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又因姓花而随口起了这个名字。

曹雪芹用什么字评价袭人(袭人名字不简单:难怪曹雪芹2处笔误)(1)

第三处:第28回宝玉与冯紫英、蒋玉函、薛蟠一起吃酒, 蒋玉函拿起一朵木樨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薛蟠打闹说他念起了宝贝,云儿一番解释,蒋玉函忙起身陪罪。

“花气袭人知昼暖”出自陆游的《村居书喜》,但原诗为“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昼”为白天,“骤”为突然,两字音同意不同。

有人认为,这是曹雪芹笔误,一部大部头的小说,出一两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但这么明显的笔误,一再出错,“源易缘”分析,没那么简单,如是笔误,为何同一错误两次出现,为何细读精读的批书人也都竟未发现。况且脂砚斋曾批:“此书一字不能更,一字不能少。”由此可见,此非笔误,而是作者的有意翻新。

“源易缘”认为,“花气袭人知昼暖”,暗含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两层意思:

第一,袭人是如兰似桂的女子,情切切、意绵绵,整日娇嗔柔媚、一心一意把宝玉侍奉的妥妥贴贴,有一种世俗的温暖气息,“暗香袭人”浓酽而喜人,让宝玉倍感舒服、温馨,难怪薛蟠把她视为宝玉的“宝贝”。

曹雪芹用什么字评价袭人(袭人名字不简单:难怪曹雪芹2处笔误)(2)

第二,“花气袭人”的前提是“昼暖”,白天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花香才会浓郁袭人,让袭人“香气浓郁”的“昼暖”岂不是宝玉。

没有宝玉的怜香惜玉,哪来袭人的“花气”。试想,如把袭人与了薛蟠,岂不成了残花败柳。故此,宝玉也是袭人的“宝贝”,为了这个宝贝“好”,她不惜“暗箭袭人”。

“暗香袭人”、 “暗箭袭人”,书中多处细节都有体现。

一、“暗香袭人”,袭人品格中的正面。

袭人平日里温良恭谦、成熟稳重、殷勤谨慎,把怡红院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得贾母和王夫人信赖。她可以为了怡红院的大局,宁愿自己吃亏,包容隐忍、代人受过是她的一贯作风。

脂砚斋就发出“晴卿不及袭卿远矣”的感慨。23回章目“贤袭人娇嗔箴宝玉”,脂砚斋在“贤”字后专批“当得起”。

贤惠、贤顺、贤良,袭人的“贤”是世俗中的“香”与“暖”。

劝宝玉,各人使尽各人的招儿。贾政喝骂棒打,王夫人哭一顿、骂一顿,宝钗湘云正色规劝。贤袭人则是娇嗔箴宝玉。

曹雪芹用什么字评价袭人(袭人名字不简单:难怪曹雪芹2处笔误)(3)

夜深人静,床第之间,娇嗔满面,软语相劝,尽显柔媚姣俏,惹得宝玉折簪从其劝,袭人的此种相劝真算得上“暗香袭人”。

二、“暗箭袭人”,袭人品格中的反面。

袭人被宝玉误踢了一脚,半夜吐血,难过落泪,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灰了”,很明显,宝玉姨娘的位置便是这她争荣夸耀的理想之位了。

一旦有人要危及这个荣耀,“贤”字就会像一个并不牢固的壳一样脱落,对黛玉的排斥,在王夫人面前的耍小心机进言告状,都是“暗箭袭人”的实证。

她如此处心积虑、用尽心机,不正应照了“袭”字中“偷偷的、暗暗的、背人处”之意吗?

当自身利益被触动后,深层次的人性弱点便不由彰显。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红楼梦中众多人物都具有多面性和性格的双重性,这正是人物真实性的体现。

正如鲁迅所言:黛玉则写其口尖量小,钗则写其城府深严,都不算全才,全才原是理想中有的,作者是面镜子,如何会照出全才呢?这正是作者极老实处,却也是极聪明处。

您说呢?对此有什么高见,欢迎留言。

参与书目:《脂砚斋评石头记》《红楼梦的真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