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童年阴影(教学楼中的记忆)

在学校的童年阴影(教学楼中的记忆)(1)

福柯提醒我们,“规训”可通过一种精心计算的强制力控制人体并使其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于这种强制力。显然,通过“规训”所形成的人身关系不易遭到权力对象的主观抵抗,经济乃至社会效益也能得到相应提升。所以“规训”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工厂等需要由少数人管理多数人的领域:尤其在“技术-政治”领域,通过对人体的驾驭、使用和改造,有助于形成一种“驯顺”的功利关系,实现社会稳定的目的[[1]]。

在学校的童年阴影(教学楼中的记忆)(2)

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受到权力的影响,尤其是规训权力,虽然学校的本质是育人以及对学生的行为和精神双重教育,但是规训的手段会使学校的管理运作更加便利和高效。规训一方面会支配、压制学生,使其被动发展。另一方面,规训也会限制老师、形成校园规则。教学楼作为多数人青春的标志性建筑,见证着师生的规训与反叛过程。规训与反叛如硬币的两个面,总是如影随形。总的来说,学校的管理者和家长更多承担规训机制的推动者;学生则在规训中且借助青春期的叛逆而对规训内容进行弱小抵抗;教师群体作为中间的桥梁,接受规训的同时也对其进行着区别于学生群体的反叛。

在学校的童年阴影(教学楼中的记忆)(3)

在不同年代的影视作品中,这种规训与反叛会以更加具象化的表征方式进行呈现。在第二代导演中,展示了实施规训的主体所具有的权力。教学楼从真正意义上有了其所指属性也是从第二代导演开始的,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注重写实主义,注重”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使电影从”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发挥社会功能,而教学楼不再是叙事的背景板,成为电影中人物身份、权力的符号象征。例如在电影吴永刚导演的《新女性》和蔡楚生导演的《神女》都是以校园中最高权力者进行了刻画。福柯实际上推崇一种唯名论的权力分析:“我们必须是唯名论者,权力不是一种制度,不是一个结构,也不是某些人天生就有某种力量,他是大家在既定社会中给与一个复杂的策略性处境的名称[[2]]。在混乱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给予校长特殊的权力,而教学楼之后的权力”策略“使用方式则反映着社会中权力可以改变人物命运的写照。

在学校的童年阴影(教学楼中的记忆)(4)

在第三代导演中,电影作品与社会环境联系紧密,规训与反叛的内容也上升的家国的命运共同体。《青春之歌》将电影与动荡的战争时代相呼应,教学楼下的学生在五·四运动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自由民主的开化教育理念已经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中严肃的课堂环境,学生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取向,在《林家铺子》中对国别抵制的环境影响到了学生群体而进一步影响到对个别学生排挤;《青春之歌》中的学生运动,都彰显着学生浓浓的爱国主义情绪。传统对学生的规训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使历经叛乱的社会为学校创造了相对安静稳定的环境,但也抑制不住学生的”正向反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的忧患意识。

在学校的童年阴影(教学楼中的记忆)(5)

不同于第三代导演的宏大创作背景,第四代导演注重个人的成长历程,对人性的描写、心灵的创伤,对生命的意识,情感的表露、人格理想的表达,在历史与文化的延续中,践行者真实化的纪实美学。《城南旧事》中教学楼见证对美好童年的岁月、成为一生美好的回忆。《非常爱情》中教学楼成为记忆中特殊的记忆坐标治愈着一代人。这一时期规避教学楼的教育功能和对学生的规训,而突出人性中的天真、懵懂与悸动,消解了规训与反叛的二元对立,以温暖来抚慰和治愈经历过战争和文革的人民大众。

在学校的童年阴影(教学楼中的记忆)(6)

第五代导演经历了社会的动荡,电影作品饱含深意,并对时代下的社会制度进行隐喻与反思。《孩子王》中的教室设计符合偏远地区的贫瘠,但是在教室之下,观众更能感受到知青的命运和孩子的命运。电影中对教师的教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进行了规训,规训下的孩子不会思考,如同”单向度的人“,可以写出未实践事件的观后感,而老师每天重复相同工作,如同机器输出,没有思考。但是老杆带着学生一起反叛,以自己的教育理念博上了前途。尽管教室下的师生在老杆走后还会成为被规训者,但是教学楼中涂鸦记录着反叛体制的勇气和探索之路。同样《我的父亲母亲》中的父母没有被身边的世俗偏见所规训,教室见证着父亲母亲突破一切阻力相依相守。

在学校的童年阴影(教学楼中的记忆)(7)

第六代导演作品中则表现人的生存状况,人物与教学楼的关系更加微妙。《青红》中父亲的规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加剧了青红的反叛,《十七岁的单车》避开了教学楼的规训,仅仅作为一个场域描写青春期的叛逆。《冬春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等电影,都弱化了教学楼之下人与楼的关系,这种弱化下的人物本身对教学楼的规训就是一种反叛,因为教学楼下,他们内心追求的是教学楼之外的浮华生活。新生代导演总是乐于将教学楼置于青春片之内,教学楼成为纯爱与成长之殇的摇篮。

在学校的童年阴影(教学楼中的记忆)(8)

教学楼的教育职能不断被消解,与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影片中人性人情被突出放大。校园霸凌类的《少年的你》、《悲伤逆流成河》、青春爱情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左耳》,金钱友谊类的《小时代》等等,这一类的影片除对青春疼痛的呻吟外,所展现的情节是对校园守则上对师友相处的反叛,尽管这种行为有时是客观与被动的,但是在教学楼神圣庄严的能指下,这种情感的反叛与教学楼带来的规训刻板印象会显得更加格格不入。

在学校的童年阴影(教学楼中的记忆)(9)

通过大量的影视作品,可以了解不同时代的教学楼下师生的风采。随着社会环境和教育制度的变化,教学楼的外貌和规训的内容也在变迁着,但始终是孕育知识分子最直接的公共建筑,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传递着知识。而教学楼下的反叛也是对权力的不公、对制度的不满、对青春跌跌撞撞的探索与发泄。

在学校的童年阴影(教学楼中的记忆)(10)


[[1]] 张似韵.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述评[J].社会,2001(06):32-35.

[[2]] 米歇尔·福柯,余碧平.《性经验史》(三卷本)[J].学术月刊,2016,48(08):6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