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观察与教学评价记录(观察与评价让教室里的评价)

教学观察与教学评价记录(观察与评价让教室里的评价)(1)

观察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手段,已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观察的科学性、有效性却值得教师乃至教育工作者的深思。科学、有效的观察需要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是根基,为观察做铺垫;实施阶段是核心,为观察提供依据;总结阶段是反馈,为观察提供参考。观察与记录的策略有检核表法、访谈法、记叙法、评定量表法、频率计算法五种。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才能使观察更科学、观察策略更有效、教育评价更真实。

幼儿真实性评价观念逐渐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主导思想,但对如何在幼儿园中实施真实性评价却少有操作层面上的研究。[1](P24-25)真实性的评价,目的在于使教师能够通过教室内真实的经验、活动来记录并评价儿童的技能、知识和行为。观察幼儿,是加深教师对幼儿了解的关键一步,无论什么场合,教师的视线始终在幼儿身上,这种无意识的观察行为便是收集幼儿发展情况的最真实资料。观察亦是一种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依据观察到的幼儿表现做出教学决策、选择教学内容,并及时地了解自己正在教什么、幼儿正在学什么等。[2](P1-2)一般的观察都需要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且环环相扣。观察之前的准备工作越是充分,实施起来就越是顺利;在实施过程中越是能发现问题,在总结时就越能校正问题。

一、观察初体验:动机与准备

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心理需要以及经验获得,不仅是幼儿园教师观察的重中之重,也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与提升保教质量的必经之路。在早期教育中,评价这一术语有时候会被转化为另一个术语———观察。观察是一种评价幼儿成长和发展的方法,也可能是最为人熟知,并被广泛应用的教师评价幼儿的方法。[3](P17-19)只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做到“对症下药”。

教师在进入观察角色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 专业的准备

教师观察之前的准备工作越充分,其观察的效果越佳,它不仅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更能突显出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只有教师把观察当作一种乐趣与责任,自身产生强烈的观察意愿,才能够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教师的专业准备包括:

确定观察的目标。

比起漫无目的的观看,幼儿教师更应该将注意力聚焦在每一名幼儿身上,要对其进行有重点的观察,以此了解幼儿的特点,同时使教师获得大量的观察经验。观察的目标具体包括:观察对象与观察的目的,如“我想观察A幼儿是否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制订观察计划。

一份结构合理的观察计划可以使教师的观察事半功倍。观察计划不仅包括观察的范围、内容、重点、材料、仪器、行为指标的操作定义,还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次数、记录方式等。

(二) 工具的准备

在进入正式观察之前,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以增强记录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并使观察记录更为顺利、流畅。

笔记本。

观察记录离不开笔与纸,且在选择上需注重多样化。笔可以准备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若干,标记重点,便于区分;纸的选择包括:记录纸、观察表、标签或便利贴,比如在做轶事记录时,可在已备好的记录纸上记录;在使用评定量表时,教师可在事先准备的记录表上简单勾选。

计时工具。

计时工具包括时钟、手表或秒表等。根据观察策略的不同,教师可以适当地选择计时工具,如:在时间取样法中,教师需用计时工具记录幼儿在特定时间内的行为表现。在观察记录时,教师随时将记录的时间记下来也是必要的。

影音记录工具。

高科技时代的到来,使教师在观察记录时,能够借助于录音机、录像机、照相机等工具来辅助对幼儿的观察。使用影音记录工具除了能够保留当时的影音,新手教师还能借此进行回顾及修正,减少记录的错误。录音机与录像机对于记录动态的教育教学活动很有用处,而照相则是教师捕捉幼儿表现的快速方法,若将二者结合,教师的观察记录会更加全面、详实。

二、观察进行时:策略与抉择

对教师来说,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倾听他们的呢喃细语,在一日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为通过观察,教师不仅掌握幼儿当前的发展阶段,还可以对落后或是超前的幼儿进行适当地帮助,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因此,如何观察便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在以往有关科研方法的研究中,通常会提出很多观察与记录的方法,有轶事记录、时间取样、事件取样、检核表、评定量表、访谈等。从原则上看,这些方法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具体怎么使用便困扰着广大的一线教师。我们知道,法无定法,只有合适的方法才能算得上好方法。本文重点介绍如何针对不同情境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以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从而提升观察效果。

(一) 检核表法

检核表法是依据观察目的、情境特性与观察者的特性等,事先拟妥观察架构与内容,供观察者在观察现场依据检核表内容逐一检视幼儿行为表现的观察与记录方法。检核表如果设计合理、使用恰当,那么对认识幼儿发展和课程设计会有很大帮助。教师在使用检核表时,除了事先确定观察目的、观察内容以外,观察的方式与时机也需要规划,以提高观察效度。教师将幼儿的每一项发展状况设计成一个项目标准,并对照这些项目标准对幼儿进行判断,勾选相应的项目指标的同时,记录相关信息,未勾选的也要记录原因。检核表作为观察幼儿发展变化的评价策略,不仅可以同时观察多名幼儿,即按照小组的形式观察幼儿,如表1;还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观察某一幼儿,如表2。值得注意的是,检核表的使用虽然省时省力、综合全面、操作性较强,但其缺少细节记录,易受个人偏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勾选项目指标时,需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而不是凭借自己对某幼儿的主观印象进行评价,力争做到客观、真实。

教学观察与教学评价记录(观察与评价让教室里的评价)(2)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我们知道健康领域包含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幼儿在健康领域中的每一项发展状况均可以清楚观察到,因此在健康领域中使用检核表会更加实用。此外,检核表对于教师了解幼儿在情感、社会、语言、创造性等领域的发77展过程和顺序也具有一定成效。

(二) 访谈法

皮亚杰曾经创造出一个对幼儿进行访谈的著名的任务模型,他采用“临床”访谈的方式,在所提出的问题和幼儿的答案旁边写出详细的注解。他从自己的孩子开始进行研究,然后扩展到其他幼儿,从中深入探究幼儿的思维过程,理解幼儿对问题的错误回答。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采用访谈法时教师主要用口问、用耳听,并与直接观察相结合,从而获得幼儿发展的相关信息。教师可用访谈法对幼儿的倾听与表达进行评估,因为从幼儿口中得到的是最真实的信息。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非正式谈话,不仅能了解幼儿的家庭、健康、认知发展、想象力等,如幼儿会跟教师说“我的胳膊受伤了,很疼”、“我会数6、7、8”;还能探究幼儿的思维过程,如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我要先盖一个房子,再买家具,冰箱”,可知其思考方式是从整体到部分,思路很清晰。教师通常采用正式访谈来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正式访谈可以向幼儿提出封闭性问题,如,“娃娃在哪儿”、“今天是谁送你来的”;还可以提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在动物园看到什么了?”、“你喜欢哪个”等。

采用访谈法与幼儿交谈时,记录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使用录音机或录像机,还是以书面文本的形式记录,都可保存幼儿的谈话内容,以便于日后的分析,亦是给家长呈现幼儿表现的最好“凭证”。但访谈法的缺陷在于教师很可能聚焦于某一名幼儿,而忽略其他幼儿。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天中的各个时间段与幼儿交谈,如幼儿入园、教学活动、游戏、离园等均可以拓展谈话内容。

(三) 记叙法

记叙法是一种详细的记录方法,不仅需要教师了解观察的时间、地点、对象、方式及原因,还需要有事先确定的标准。教师将捕捉到的细节及时地记录下来,以免因对细节的遗忘而忽略幼儿发展的重要线索。记叙法包括简短笔记、轶事记录以及流水记录等。若教师为了快速记下幼儿表现,以便提醒其曾发生的事件时,即可使用简短笔记,如“S与T和G一起阅读,阅读期间S有表情地朗读,提醒T和G表演”。这种简单明了的语句,不仅可以使教师尽可能地记录完整的场景,还可以使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此场景进行回顾,并对幼儿做出评价。

若教师在自然情境中,随机地、无结构地对重要的或感兴趣的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以文字的方式进行描述,便可使用轶事记录。轶事记录是对时间为几秒或是几分钟的事件进行描述性叙述。[4](P25-26)如表2。而日记式描述则表示成“L带领大家玩‘摘果子’的游戏,Z在游戏中很活跃。”可见,与日记式描述只注重幼儿表现的结果而忽略过程不同,轶事记录的内容不但真实,而且注重细节与过程,能够将幼儿的动作、神情等描述得淋漓尽致。

教学观察与教学评价记录(观察与评价让教室里的评价)(3)

若教师对幼儿行为发生的当下,依时间顺序做详细的叙述,包括对在该时间范围内所有发生的行为进行记录时,可采用流水记录。与轶事记录一样,流水记录能够提供关于幼儿更加丰富的信息。

(四) 评定量表法

评定量表法是用来表示幼儿某项技巧达到某种程度的工具,是一种记录观察行为的方法。评定量表与检核表相似,不但快捷方便,还能够及时有效地根据多种标准进行测量。但评定量表法具有主观性,不能消除评估者的偏见,在评估结果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教师在利用该方法时,应先了解它的评估标准,并确保每一个标准是具体的、可观察的,而非是主观判断的。此外,为了减少教师在观察时产生的偏见,可由多名教师使用同样的评定量表进行评估,使结果更具信度。在语言领域,教师可以根据设定的不同等级,如“从不,很少,经常,总是”或是“未满足,部分满足,满足,完全满足”等,以画圈或是打勾的形式,来评估幼儿阅读与书写的水平,快捷有效地记录幼儿的发展状况。如表3。

教学观察与教学评价记录(观察与评价让教室里的评价)(4)

此外,若对幼儿的言语进行精确地记录可采用轶事记录或流水记录;若评价幼儿言语发展与进步的实际情况时可采用检核表。与此同时,评定量表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的评价中。

(五) 频率计算法

在教室里,频率计算能够测量某个幼儿、全班幼儿反复发生的行为。教师能够统计幼儿一天内或者一段时间内经常发生的行为,如遵守规则、节约意识、适应群体等。[5](P178-183)频率计算是教师了解幼儿某一事件发生次数的方法,旨在帮助幼儿改正与该年龄阶段出现的不符行为,如:Y和G都有不同频率的亲、反社会行为,教师通过直接的“打勾”形式,可以对幼儿的社会行为一目了然。

频率计算法并不是描述幼儿发展的细节,而是在捕捉到幼儿行为表现时做快速的记录。这是一种针对频发行为的数量化测量,但正是由于其只测量一种行为,使得结果过于单一,并会包含记录者的主观偏见。因此在使用频率计算法时,教师可以结合其他观察记录的方法,如检核表、轶事记录等,也可以由多名教师同时解读某一幼儿的行为。当然,频率计算法并不能矫正行为,而是教师用来测量幼儿行为的过程。若想矫正幼儿行为,教师还需使用档案法、访谈法等多种评价方法。

上述观察与记录的策略都是有所偏重的,据相关研究表明,评定量表法已经发展到用来评估幼儿的兴趣、读写能力;频率计算法多数是在测量幼儿情绪情感发展变化时使用;访谈法在多数情况下,可以评估幼儿语言发展情况等。当然,每一种观察策略都有其应用限制,使用时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观察全思考:发现与校正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校正问题。教师在使用观察策略时,都会遇到困惑,只有及时地解决困惑才能更好地评价幼儿,使其健康、全面地发展。在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缺失证据:教师勿妄下定论

“观看”与“观察”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不同。观察是在观看的基础上,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仔细察看。而一般化的“观看”仅仅看到幼儿是否长高、是否喜欢阅读区等表面现象。观看不等于观察,仅仅是“看”不能对幼儿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更不能掌握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幼儿离园时,有些教师常对家长说,“他今天可乖了,可好了!”家长听后很是欢喜,但是幼儿到底是哪好、是否真好,便不得而知。对幼儿一日之中的表现仅用一个“好”字概括未免有简单应付之嫌,教师应该以文字描述或数据作为依据,详细地观察幼儿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及时反馈家长,与其分享幼儿成长过程。还有些教师为了与家长搞好关系,幼儿的缺点一概不提,导致家长不知幼儿在园的真实表现,影响了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将注意力从“看”转移到“察”上,同时做到“手眼协调”,以确保观察得更加真实、有效。

(二) 缺失理论:教师勿割裂观察与评价

从“观察”到“评价”是一个由实践经验到理论观点的转变,缺失理论支撑的观察无济于事,缺失观察的理论观点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不仅能使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有正确的解读,还会有助于教师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的活动和课程。[6]观察作为教师评价幼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相关理论和观点作为评价依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幼儿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再以自己的认识进行判断即可。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发现某幼儿打旁边的孩子,在盥洗室撞到多名孩子,站排时推前面的孩子,在教师的多次制止下,他才不那么做了,但没过多久又开始“攻击”别人。若教师直接把看到的行为告知幼儿家长,或是采用说教的形式对其教育,未必成效显著。如果教师采用一定的理论观点来分析幼儿的行为,再进行教育或许会事半功倍。如,根据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该幼儿可能将电视上看到的暴力场面、攻击行为用在了其他孩子身上;另外,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该幼儿每次攻击他人时都得到了教师的关注,他将教师的关注当成一种强化,因而不断重复这种行为。由此看来,同一种行为可采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忌将观察与评价割裂开来。

(三) 缺失事实:教师勿主观判断

《指南》为幼儿园教师评价幼儿指明了方向,教师应改变陈旧的评价理念和目标,即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以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为目的,依据一定的发展指标对单个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而非为了评价而评价。在我国的幼儿园中,生师比例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没办法在一次活动中观察所有的幼儿,更谈不上边观察边记录了,这样便会出现观察与记录不同步。如,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未能及时地记录幼儿发展的点点滴滴,只是在头脑里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待活动结束后,再回忆幼儿当时的表现,这样就掺杂了教师的个人态度,无疑会给评价增添了主观色彩。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很可能会产生主观因素。如,教师对某幼儿的关注比较多,因为他是一个爱说话的孩子,经常能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觉得已经很了解他了,故对其采取“先入为主”的态度,这样很容易忽略他在听、读、写等方面的实际发展情况。此外,教师在记录幼儿的成长变化时,语言的使用也常会出现主观色彩,如,“D经常去建构区,他很喜欢。”这里的“喜欢”便是教师的主观感觉,D经常去建构区是为什么呢?是真的喜欢,还是另有原因?教师更应该记录他在建构区做了什么,如,“连续两天,他都去建构区看T搭房子,D总是跟着T。”后者的语言描述使我们知道D经常去建构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T在建构区。因此,教师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观察幼儿,实事求是地记录幼儿的成长过程。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将观察幼儿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并对观察策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不同的观察目标要采用不同的观察策略,因此,教师掌握多种观察策略,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幼儿、观察幼儿,还能够提升其评价技能与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让观察更科学、有效,让专业能力更加精进。

而教师的专业成长也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园全学前教育培训学院为各位园长、老师推出《暑期七大优质专栏》!精彩课程助你在这个假期实现“弯道超车”。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领取限时折扣福利~

教学观察与教学评价记录(观察与评价让教室里的评价)(5)

本文源自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所所长秦旭芳、沈阳市于洪区宏发小学一级教师王源滔发表的文章。

高山仰止,专业风范。诚挚感谢专家老师的思想引领,给予幼教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指明方向,给幼儿老师点亮专业发展道路的心灯。本文转载仅用于学习资源的分享,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排版丨Raily

审核丨不写昵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