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骨质疏松症的11点提示(关于骨质疏松症)

防治骨质疏松症的11点提示(关于骨质疏松症)(1)

质疏松症是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可损伤人的身体和心理。但它经常被忽视,且治疗不足。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患者在骨折前并没有症状。进行生活方式改善和药物治疗有助于阻止疾病进展,降低骨折发生率。

你了解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的最佳实践吗?赶紧来测一测吧!

01 以下哪项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A.肥胖

B.雌激素占优势

C.亚裔

D.非亚裔美国人

解析:

骨质疏松症有多种危险因素,包括亚裔或白人血统。

尽管传统上认为肥胖可防止骨质流失,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胖可导致骨骼脆弱。

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NOF)指出,早期绝经(<45岁)、双侧卵巢切除及长时间绝经前闭经(>1年)所导致的雌激素缺乏是骨质疏松症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他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还包括:低体重、终生钙摄入量低、酗酒、反复跌倒、身体活动不足、健康状况较差或虚弱等。

答案:C

02 以下哪项可表明乳糜泻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潜在原因?

A.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B.尿游离皮质醇水平

C.抗麦胶蛋白抗体和抗肌内膜抗体

D.血清类胰蛋白酶

解析:

骨质疏松症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和骨密度(BMD)检测。BMD检测可评估骨丢失和骨折风险。

由于隐匿性疾病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非常常见,因此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评估继发性原因非常重要。

抗麦胶蛋白抗体和抗肌内膜抗体有助于识别与严重骨质疏松症相关的乳糜泻患者。

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其他次要原因还包括高钙尿和低钙尿、良性家族性低钙血症、亚临床甲减和甲亢、性激素缺乏症(年轻男性骨质疏松症)、库欣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和肥大细胞增生症。当怀疑血液系统异常时,还可进行骨髓活检。

答案:C

03 在绝经后女性或≥50岁的男性中,以下哪项提示骨质减少?

A.BMD较年轻成年女性平均值低2 SD,T值≥-1

B.BMD较年轻成年女性平均值低1 SD,T值=1

C.BMD较年轻成年女性平均值低≥2.5 SD,T值≤-2.5

D.BMD较年轻成年女性平均值低1-2.5 SD,T值在-1到-2.5之间

解析:

在绝经后女性和≥50岁男性中,WHO给出了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根据DEXA测量):

➤正常:与年轻成年女性BMD平均值相差≤1 SD,T评分≥-1;

➤低骨量(骨质减少):比年轻成年女性BMD平均值低1-2.5 SD,T评分介于-1到-2.5之间;

➤骨质疏松症:比年轻成年女性BMD平均值低≥2.5 SD,T评分≤-2.5。

➤严重或已确定的骨质疏松症:比年轻成年女性BMD平均值低≥2.5 SD,患者曾经历过至少一次骨折,T评分≤-2.5(脆性骨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定义对于明确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至关重要,但它们并不是进行治疗的唯一确定因素。

答案:D

04 绝经后女性和≥50岁男性,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应起始药物治疗?

A.出现缺铁性贫血时

B.10年髋部骨折概率≥3%时

C.10年髋部骨折概率≥10%时

D.仅有骨折史或≥70岁的人群

解析:

根据NOF指南,绝经后女性和≥50岁男性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起始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①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的股骨颈、全髋关节或腰椎低骨量(T值在-1.0到-2.5之间,骨质减少);

②基于新版WHO骨折风险评价工具的10年髋部骨折概率≥3%;

③其他:髋部或脊椎骨折或通过DEXA测量的股骨颈、全髋关节或腰椎T评分≤-2.5。

答案:B

05 对于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描述,以下哪项正确?

A.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减少缺乏钙和/或维生素D患者的骨折风险

B.目前已证实单独补充钙可以降低骨折风险

C.补充推荐水平的钙和维生素D与心血管风险增加相关

D.补充含有维生素D的钙剂与肾结石风险轻度升高相关,但补充不含维生素D的钙剂则不相关

解析: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的资料显示,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适度降低骨折风险;研究显示,在可能存在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风险较高的个体中,证据或最为强健。现有证据并不强烈支持单独钙剂补充。

目前,尚无足够证据支持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部分研究给出了相反的结果,或提示无心血管效应。

补钙与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肾结石风险的轻度增加相关。

答案:A

医脉通编译自:Herbert S. Diamond. Fast Five Quiz: Do You Know Best Practices for Osteoporosis?. Medscape. November 12, 20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