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龙山城子崖遗址(天麻峪七真祠原创)

长清访古(八十一)/天麻峪七真祠

原创 曹建民

济南市长清区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境内古迹荟萃,文物众多。是山东省重点旅游区之一。区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16处,市级25处。加上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依法登记的文保单位总共243处。

近年来,我在闲暇时对长清区境内的古文化进行了粗略探访。本想走马观花地了解一下。谁知,掺杂着许多古老故事和美好传说的古长清文化底蕴竟然那么深厚,那么动人,以至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索性做些零星记录,也算对挖掘和保护长清的古文化尽点自己的义务吧... ...

天麻峪七真祠

天麻峪在大峰山北麓,地极幽绝,峪深天阔,林木茂盛。据说,这里的土壤、水质、地温以及阳光透射度等自然条件最宜于天麻、人参等名贵药生长。因此,早年间山峪里长满了天麻。由于处在大峰山后的山峪里,时间长了就被人称为“天麻峪”了。而早期记录天麻峪的资料应是大明天启四(1624)年,肥城县东障庄秀才王世法所作的碑记,上面提到:“此山产有天麻,……名曰天麻峪。”

据张华松著的《长清的西南角》中介绍:“七真祠坐落在山峪中地势平衍处,据传,北宋乾德二年(964)就有道士构庐于此,明代辟为祠祀‘北七真人’的七真殿。”

图片

七真祠地处偏僻幽静,三面环山,如果不是刻意寻找,极难被发现。

沿着进山的道路,爬一段并不算陡峭的山坡,在山峪的尽头向左拐,便到了七真祠遗址。祠外不远处有一座用两块青石板搭建的小便桥,虽简易,但实用,能轻易通过。

七真祠从外观看有三层高大、均匀的建筑,像三个大台阶。每层高均在三米以上,宽五米左右。石料都是清一色的石块,坚固敦壮。在第一道墙稍微靠右一点,有宽约两米的九级台阶。道教对“九”是非常看重的。道家的“九字真言”和“九重天”都表明了这一点。九字真言分别为: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九字,本为中国道家和兵家修行的秘术。九字真言源于东晋葛洪的“抱朴子”。据说常念这九个字,就可以辟除一切邪恶、保平安。

“九重天”(九天之上)即:一重天:星官府,住着二十八宿,各位值旧星官;二重天:雷神们居住的霹雳宫;三重天:是瑶池 。四重天:天马居住于此 ;五重天:织女栖身在此;六重天:哪吒三太子,李天王等官高位显之人之地;七重天:住着四大金刚 ;八重天:兜率宫 ;九重大:陶养殿,此乃玉帝寝宫。

至于此处台阶是否含有此意,还不敢妄言。

第二道墙还算基本完整,长约有30米左右。在长清其它地方,很少有这么大的规模的庙宇,就连大峰山阳面的峰云观也没有直线这么长的院墙。

二道墙墙体个别有少量坍塌,墙上有两个用于排水的石孔,下有石板托起,以避免大水冲刷墙体。毕竟依山而建的建筑,要及时排出大雨形成的“山水”,以防造成垮塌。

靠中间的地方一口水井比较规则,直径约60公分。应该是供祠里人饮水用的唯一一口井。虽经多年侵蚀,至今还能看到里面的泉水。

第三道就是七真祠的主体建筑了。大院内布着四、五座大殿。遗憾的是大多都成残垣断壁,满地的乱石使人不难判断这里昔日的辉煌。七真祠藏于深山里,躲开了繁闹之地,却还是没有逃脱被毁的厄运。实在令人惋惜 几座房屋仅剩下的几道墙,在顽强地支撑着。其中最西边的墙内有一块凹进去的地方很显眼:下面一块横石板,托着上面另一块竖着的石板,应该是原来有“神龛”一类的神像曾供奉在这里。

在最西北角,还有三间依靠山崖做后墙的房屋,建筑很巧妙。房屋深约三米,连顶子也是岩石,只有前面一堵墙,留有门窗。看上去是房子,实际称洞穴比较恰当。这在本来就冬暖夏凉的山里面更显僻静、凉爽。估计可能是寝室或储物用的仓库。

济南龙山城子崖遗址(天麻峪七真祠原创)(1)

再回到核心位置。主体内的两尊石刻像是仅存下的最经典的部分了。石雕人物高约1.2米,身着道袍,双手抄握,中间是空心,看得出来,手中原来应该有令牌一类的物件。服饰褶皱合理、细腻,刻工非常精湛。遗憾的是,人首不翼而飞,后来有虔诚者无奈用一块石头和一块砖头分别做了替代。

济南龙山城子崖遗址(天麻峪七真祠原创)(2)

据史料记载:全真七子为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即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

王重阳死后,全真七子在北方广泛传播全真教,并且各立支派,即:马钰遇仙派、丘处机龙门派、谭处端南无派、刘处玄随山派、郝大通华山派、王处一全真派、孙不二清静派。这其中,又以丘处机及其龙门派影响最大。其大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师承王重阳三教合一思想,虽各创一派,但宗教思想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这七大弟子成为全真道兴旺发展的骨干,各自形成门派,后称"北七真"。

大峰山属道教胜地,“七真祠”是否与山阳的峰云观有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从石刻像及满地的碑座、碑帽和残碑来看,其盛行时期不晚于峰云观。可惜没有找到能说明时代和内容的具体文字,只有一块标着“皇清光绪二十捌年”的残损的功德碑和文字漫漶不清的两截石柱。

济南龙山城子崖遗址(天麻峪七真祠原创)(3)

据当地百姓讲:早些年这里少有人来,房屋还能住人,破坏最严重的是当年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打凿规整的石料,包括众多石碑都被运到长清和肥城两县交界的马山公社的农田垒坝堰用了。实在令人惋惜。

明眼处还有一块斜躺着的一面平滑的石板,仔细看,上面斜对着刻有两个不大的“天”字。一上一下,字体工整,不像是现代人所为。这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济南龙山城子崖遗址(天麻峪七真祠原创)(4)

离此西南约一里地的大峰山之阴,还有“升仙台”一处,据说可能与此祠有关。两者之间有便道可通。

济南龙山城子崖遗址(天麻峪七真祠原创)(5)

在接近大峰山顶的北面的临崖壁绝险之处,平地生出一石阜,堪称一景。这块硕大的石头接近圆形,高约1.2米,直径不足三米,离山体两米多。一般人需要助跑方能跳过去。此石虽天然生成,却似人工筑就一般。由于此巨石突兀出去,自成一体,与后面较平的山体隔开,形成一个台子,因此人们称它为“升仙台”。走近升仙台,极目远眺,崇山叠岭,“一览众山小”的体会油然而生;俯望谷底,下面是万丈沟壑,深不可测。站在这里,顿觉心旷神怡,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巨石上面隐隐布满了似马蹄踏过的印迹,人们传说这是古代仙人羽化登仙时坐骑留下的。

《肥城县志》(旧时这里归肥城县所属)卷二《古迹》有《题升仙台》诗云:“耸起云端几许寻,断岩绿树一望深。乘鸾人去今何在?只剩仙台挂壁岑。”应该说的就是这里。

济南龙山城子崖遗址(天麻峪七真祠原创)(6)

与上面这首诗相契合的是升仙台南侧茂密的柏树间,矗立着一道绝壁石崖,有十几米高,大有“壁立千仞”之势。令人称奇的是,大石壁缝隙间常年渗出的流水,使光滑的崖壁挂满了斑驳的青苔,就仿佛是一面巨幅山水画。而严寒的冬季,使滴水变成了小冰瀑,也成一小景。如果得道后在这里进入仙界,的确是个绝佳之所。

济南龙山城子崖遗址(天麻峪七真祠原创)(7)

最后说点个人观点:《长清的西南角》(张华松著)一书中曾提到,七真祠里还有“三官殿”。而它们都属于道教范畴,并无不妥。从留存的石刻雕像来看,“七真子”应该有七尊石像,而现在只有两尊,不可能一下子有五尊销声匿迹。并且从雕像的姿势分析,两位手中都握着东西,而七真子各持不同法器,不可能有两个以上都呈双手握状。因此,倒像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坐势。至于为何少了一尊,估计很有可能有一尊被埋在了废墟里。

因此,有可能的是,“七真祠”里供的是七真子的画像或是泥塑像,随着房倒屋塌而被毁掉了。而三官是石刻像,不容易被毁,才得以保存下来。再者,三官的地位要比七真子高,偌大的建筑群,设了“三官殿”供奉他们也是极有可能的。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一种推测,不代表官方意见。

济南龙山城子崖遗址(天麻峪七真祠原创)(8)

欢迎好友转载。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新闻单位和个人若用照片和文字请联系本人。请尊重创作人的著作权。

。中国摄影函 授学院研修班毕业,高级摄影技师职

图片

济南龙山城子崖遗址(天麻峪七真祠原创)(9)

曹建民 国家一级摄影师,系国际摄影协会(IPA)四星级终身会员(四星级国际摄影师)、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知青摄影家联盟秘书长、山东图片库签约摄影师、济南市摄影家协会第六届理事、济南市长清区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2004年被评为“济南市摄影名师”、2008年被授予“中华复兴奖·当代优秀摄影艺术家”称号。国际摄协“十佳优秀会员”、山东省摄协“德艺双馨”会员、济南市摄协“德艺双馨”会员。摄影作品百余次获国际、国家、省、市、区等影赛奖项。同时爱好写作,小说、散文、杂文等文学作品及新闻照片屡见报端,曾两次被评为《济南日报》优秀通讯员。被长清区政府命名为“拔尖人物”、“社会闻人”并载入《长清人物年鉴》和《长清区志》。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